第15章 新寒食节:绵山逐鹿
【典故卡】
寒食节
这段故事载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等史籍。晋国爆发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19年。后来,在秦穆公支持下,62岁高龄的重耳回国即君位,并最终荣登“春秋五霸”中的二号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在重耳流浪的艰苦岁月里,有一批贤臣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其中就包括“割股啖(dàn)君”的介子推。据说后来的“寒食节”,便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
***
“射中了,快追!”
晋文公话音刚落,只见一队铠甲武士跨着战马,风驰电掣般紧跟着飞出的箭向猎物奔去。
“将军,这样的猎物要是我打,一天能射三万箭,而且百发百中。”一名士兵把射到枯树杆上的箭柄拔下,苦笑着对将军说。
“别说丧气话,”将军回头看了看已经追上来的晋文公,着实有些生气,“你要是中午不吃饭加会班,射个三万三千支是没问题的。咱们王的眼睛怎么变得比鼹鼠还近视了,你看他骑马时手里攥的哪是马缰,分明是马鬃毛嘛!我说这两天他的马怎么老是疼得直咧嘴呢!”
正说着,晋文公策马呼啸着来到众将跟前,口里喊着:“吁!”一拽马鬃毛,硬生生给扯下来一大把,足有五六十根,疼得马直跺脚。
“现如今这马缰绳的质量是越来越差劲了,你们看,还没怎么使劲,绳子就断成头发丝了。”晋文公摊开手给将士们看,一阵风吹过,马鬃毛像黑色的松针一样飘落了一地。
将军说:“我王,您手里握着的就是头发丝,是马的头发丝,这马跟着您也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混账东西,你刚才嘀咕什么?”晋文公眼神不济,可耳朵好使。
“噢!没……没什么,我是说……您刚才打的猎物不知道该赏赐给谁了?”
将军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赶紧解释,暗自庆幸自己业余时间读过些《诗经》之类的,要不撒谎撒不这么押韵。
“噢!在哪里?是不是很大的猎物?”晋文公转怒为喜,忙问将士道。
“是的大王,”一名士兵把箭呈给晋文公,一边指着树桩说,“不但大,还高呢,足有七八丈!”
晋文公走近一看,居然是一棵枯槐树。他脸上有些挂不住,把箭重新放到箭鞘里,不悦地嘀咕道:“寡人明明看到一头硕大的麋鹿在低头吃草,怎么转眼之间就不见了?或许是跑了……”他用余光瞥见刚才那个出言不逊的将军正在一旁绷着嘴偷笑,于是慢条斯理地说道:“你刚才不是问寡人这个猎物该赏赐给谁吗?那就赏赐给你吧!寡人命你将这个赏赐扛到你的府宅,以黄袍遮体,供奉起来,不得有误,寡人随时随地会去你家查看的。”
再看那位将军的脸,刚才还喜笑颜开,登时显出苦相来,像被大象踩住了尾巴骨一样难受。
晋文公转头对其他将士们说:“这头麋鹿必须给寡人找到,找到者重重有赏,你们分头行动,立即去追!”他指着其中几名将士喊道:“你,你,还有你,跟寡人一队,往灌木丛走,其余人立刻出发。”
将士们翻身上马,分成五队呈放射性向旷野四散而去。晋文公看将士们都走远了,也在士兵们的搀扶下拽住马鬃,踩着马镫,一跃跨上马背。还没等晋文公扎马刺,再喊一声“驾!”这倒霉马早已疼得尥开蹶子撒欢向前狂奔起来,一边跑一边有松针似的鬃毛随风飘散下来。
三个士兵紧随其后,但始终赶不上晋文公的马,于是也照猫画虎,开始紧薅(hāo)马鬃毛,这一薅不要紧,三匹马像点着火的火箭一般“嗖”的一下就超过了晋文公的马,惹得晋文公在后面直骂娘。
眼看快跑到一个悬崖边,将士和晋文公立马拽住马鬃大喊一声“吁!”马忍着疼刹住了蹄子,铁掌摩擦着地面,迸出一串核桃般大小的火星子。
这时晋文公看到由悬崖边冒出一个衣衫褴褛的农夫老汉,正费力地由陡峭的岩壁往地面上爬。他赶紧翻身下马,俯身搭了把手,将老汉拽了上来。老汉连声道谢。晋文公见他胳膊上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不知名的小草,便很好奇,问:“老人家偌大的年纪,怎么敢冒着危险爬到悬崖绝壁上,万一掉下去可怎么得了?”
老汉呵呵一笑,说:“老百姓哪这么娇贵,我攀岩取草药已经干了五十多年了,这是我养家糊口的唯一手艺,不干也一样被饿死。谢谢您的帮忙,这棵百年人参就权当我答谢您的吧!”老汉从竹篮里取出一棵人形模样的植物递给晋文公,晋文公笑着又给他推了回去:“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您还是留着自己卖钱吧!”
老汉上下打量了一下晋文公,问:“看您身着绫罗绸缎,样貌气质不凡,一定不是寻常之辈,自然也看不上什么百年人参千年灵芝的,不知您是?”
这时三名将士走了过来,其中一名说道:“老人家,这是我们国君呀!”
“哎呀!”老汉赶紧躬身下拜,“不知是大王驾临,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冒犯,请王上恕罪。”
晋文公将老汉搀扶起来,笑道:“不知者不罪,快快起来。老人家,我向您打听点事,刚刚我在附近打猎,跟丢了一头麋鹿,不知您是否看见?”
老汉愣了一下,又往晋文公身后看了一眼,笑道:“我王功德盖世,富有天下,怎么引随从就骑着四头秃驴打猎?这驴连兔子都撵不上,也难怪撵不上麋鹿了!”
晋文公回头一看,原来四匹马的马鬃都被自己和其他三名将士给薅得一干二净,就剩两只耳朵还直挺挺地立着,远处一瞧,活脱脱几头秃驴。
晋文公狠狠瞪了将士们一眼,转头对老汉说:“您老说得是,可您到底见没见着那头麋鹿呢?”
这时老汉突然又重新跪倒在地,撩开满是补丁的衣襟,伸出一条腿,用脚指着东北方向,说:“贱民知道,应该往那边去了。”
晋文公莫名其妙,忙问:“您起来回答就是,怎么跪下还用脚指路,这是什么风俗?人参吃多了落下的后遗症吗?”
老汉拜了两拜,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您不愧是骑驴的,果然笨得可以。您不想想,虎豹豺狼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也说:‘鸠占鹊巢’。国君您外出不归,老想着寻什么麋鹿,这个工夫,别人可就要替您做国君啦!到时您连驴也捞不着骑。”
晋文公被他一说,觉得有道理,心里居然害怕起来,于是茫然若失地跨上战马。马预备着做出往前奔跑的姿势,只等主人薅马鬃。左等右等没动静,原来马鬃毛已经一根都不剩,晋文公摸了半天没摸着,只好踅摸着马缰绳,往后一拽,马针一刺,大喝一声“驾!”马便狂奔起来,晋文公回头朝老汉喊道:“谨记您的良言。还有,我这是马,不是驴!”
望着晋文公和将士们绝尘远去的身影,老汉自言自语道:“还糊弄我?马和驴我不分吗?当我就分得清中草药?实话告诉你吧,当年我也是卖过驴皮阿胶的。没吃过驴肉,没见过驴跑吗?哼!”
晋文公策马来到出发地,见那名将军还在枯树杆前拿小锯锯木头,大臣栾枝正掐着腰询问着他什么。见晋文公赶来,他立马垂手打拱道:“王上,听说您追麋鹿去了,怎么样,肯定是追到了吧!看您面露喜色,猎物指定不小吧?”
晋文公说:“终究还是没有追到,但不是很可惜,因为今天有个老汉将我不真不假好一顿训,句句都是良言,弄得我都不能反驳。你是知道的,我向来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而今这些忠告却出自自己国家最底层的百姓之口,所以我感到很是高兴,比打到麋鹿要有用得多。”
栾枝说:“那忠告您的老汉现在人在哪里?”
晋文公说:“还在山崖边,想必又要抽时间去挖野山参了。他想送我一株,我没要,才一百年的株龄,营养应该比胡萝卜强不到哪去。”晋文公翻身下马,栾枝赶紧去扶。
栾枝说:“王上这样做可不对呀!一来王上若不体恤他的属下,便是骄横的表现;二来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的征兆;而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这简直就是偷盗啊。”
晋文公满脸通红,说:“今天寡人是犯了太岁了,人人都敢训斥我,但说得都挺对,寡人无言以对。”他看了看那个还在锯木头的将军,皱着眉头对他说:“赶紧起来吧!不要锯了,一点劲不使,就像和面的一样,糊弄谁呢!寡人饶了你这次,不然别人该说我不体恤下属,是个骄横的君王了。”
那位将军像得了大赦一般,刚才还浑身软绵绵的,这时立马精神起来,跪到地上连声谢恩。
晋文公指着自己那匹秃马,把马鞭递给将军:“你算戴罪立功,骑上寡人的驴……不是,是寡人的马,去把那个老汉接到宫中,加封官爵,随王伴驾,不得有误,去吧!”
将军带着刚才那三个将士领命而去。
晋文公看将士们都走远了,便对栾枝说道:“爱卿,你知道寡人脚下的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
“叫绵山,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打猎?”晋文公望着远处,继续问道。
栾枝心想王上今天怎么这么多为什么?打个猎还打出哲学来了。
“不知道。”
“寡人在他国流亡时,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寡人都快饿昏过去了,介子推端了一碗肉汤给我喝,才算缓过劲来。回国后,我对所有有功之臣进行了奖赏,却独独漏掉了介子推。后来有人告诉我,当年我喝的那碗肉汤,其实是他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成的……唉,我后悔不迭,想要弥补过失。哪知介子推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已携老母隐居于绵山。我今天打猎并非真是为了打什么麋鹿,而是在搜寻介子推,想让他继续辅佐我,可始终见不到他的面,你说怎么办?”
“原来如此,”栾枝恍然大悟,“王上可以逼他出来。”
“逼?”晋文公迷惑不解。
“对,我们可以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他是个大孝子,再有骨气,也不能不管他的老母吧?”
晋文公一听,大笑道:“好主意,就这么办!”转头吩咐手下,“多派点人马,将绵山围成一个扇形,留出一个路口,一等令发,立马放火,将介子推给烧出来。”
“是!”
眼看将士们已经排好队形,那名将军也回来禀报,说已将老汉安全送到宫中,山上再无其他百姓,晋文公立马下令:“放火。”
四面八方的火焰腾空而起,黑烟顿时遮天蔽日,晋文公等人在那个唯一的出口静静等待介子推出现,但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漫山遍野连个火星都不见了,还是没有等到介子推的身影。
“王上,不好了!”一名奉命搜山的士兵跌跌撞撞地下山禀报,“介子推抱着他的老母,已经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都焦了。”
“寡人真是愚蠢呀!”晋文公扼腕长叹,泪流满面地说:“记住今天这个日子,从明年开始,为了纪念介子推,他的死难之日不许生火做饭,要吃冷食,就称为寒食节吧。明年寡人会率众臣登山祭奠,决不食言。”
这时四名将士从山上抬下来一匹已经被烧焦的动物尸体,晋文公过去一看,原来是那头麋鹿,浑身已经焦黑,只有一只眼睛还大张着。他凑过去一看,晶莹剔透的瞳孔里居然出现了一个人影。这其实不奇怪,怪就怪在这个人影不是自己,而是……介子推!晋文公吓了一跳,这时不知是从鹿嘴里还是介子推嘴里传出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你就该放他一条生路!”
声音响彻寰宇,振聋发聩,像晴天打了一个霹雳,震得将士们目瞪口呆,再看晋文公时,他的脸仿佛面瘫了一般,嘴大张着歪向一边,形成一个大大的“O”形。
***
【赏析】
寒食节的真相
李嗣泽
《绵山逐鹿》这一章,以独特的视角,围绕寒食节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展开了丰富联想,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历史图画。作者将新的思考、善恶观,潜移默化地通过文字吐露出来,关照当下,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发人深省。
在晋文公眼里,马缰绳质量太差。难道他真的分辨不出缰绳和马鬃吗?其实,作者杜撰了这一情节,并非纯属为了恶搞逗乐,而是别有深意:晋文公不是瞎子,他其实是在混淆概念,暗骂自己有眼无珠,竟然错过了介子推这样的贤臣。晋文公是高度近视吗?肯定不是。但他需要一副质量好的眼镜,使他能够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成为识人善用的一代明君。他一定认为,那个曾经割股啖君的介子推就是这副眼镜,因此必须找到他!他以逐鹿的名义,在绵山展开了一场“大搜捕”。
那只鹿没能把晋文公引向介子推,却引来了一位采药老汉,他们之间展开了精彩的对话,不但趣味十足还富有哲理。有意思的看点是老汉把马当作驴。其实,拔了毛的马怎么也和驴挨不上边,老汉既不是书呆子,也不是五谷不分的公子哥,这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昭示出得势与失势之说。那是老汉对晋文公的一种告诫:功成名就则被众星捧月,相反,则被鄙夷不屑。警示他做人万不可忘本,一旦脱离群众,追求享乐,他这个君王的地位将朝夕不保。
晋文公寻找介子推的本意是美好的,其造成的后果是出乎意料的。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之,便已十分了不起,更何况是君主呢。只能说,晋文公被赎罪的愿望和对人才的渴求弄昏了头脑,以及他对介子推那种执拗的性格实在了解不够,从而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导致了悲剧的结果。
这让我们想起庄子在《应帝王》中写过的一个冤死的混沌的故事:中央之帝混沌是宇宙最初的状态,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觉得混沌经常帮助他们,于是商量要找机会报答混沌。他们发现人有七窍——两眼看物,双耳听声,一口饮食,两个鼻孔呼吸,唯独这位老兄可怜,一窍不通。应该帮助他呀!于是他们为了感谢混沌,为其辛苦打造七窍,竟然把混沌一下给凿死了。故事情节与晋文公烧死介子推如出一辙——好心办坏事。
介子推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不仅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就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讴歌绵延不绝,贯穿数千年,其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使人们不假思索地形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很少有人对介子推的所作所为投以审视的目光。
笔者以为,介子推的死,固然令人同情和惋惜,但他自己也应当负一定责任。他宁可和母亲一起被火烧死,也不愿出山相佐,并非明智选择。逃亡途中的不离不弃、割股啖君是值得称道的,可后来的举动就未免太意气用事。他因为主子没能重用自己,便赌气出走(有说是因为对狐偃、壶叔等接受奖赏,追逐荣华富贵的行为感到鄙夷,便独自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当晋文公意识到过错想要弥补,他明明可以就坡下驴,再度出山,成为国君的左臂右膀,为天下黎民百姓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他宁死也不出山,从表面看是淡泊名利、有骨气,其实有其狭隘的一面。退一万步说,你要是真的只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当面跟晋文公说清楚就是,何必扭扭捏捏,躲躲闪闪,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牺牲,还让母亲跟着去陪葬,给一心赏识自己的晋文公留下终生的遗憾和痛悔。
文章结尾,死鹿的眼睛里出现介子堆的影子,给人以无限遐想。介子堆的形象究竟是可怜还是可悲,或是其它什么,留给持有不同观点的读者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