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班组
一、班组的概念
班组是在生产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过程中互相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和行政组织。
(一)班组的产生
班组是生产社会化和协作分工发展的产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的产品比较简单,生产手段大部分依赖于手工劳动,产品的全部加工过程,由众人共同完成,对劳动组织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内在的要求。随着工业进步,工业生产向着规模大、分工细、劳动组织严密的方向发展,生产的客观需要要求合理组织劳动。于是,现代工业生产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组,应运而生。
铁路运输业从产生开始,就有了班组这个最基本的生产单位。随着运输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管理素质的不断提高,班组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二)对班组划分的理解
在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中,“班组”这个名称指的是企业最基本的一级管理单位和行政劳动组织。严格的讲,“班”是指生产班次,也就是常见的日班、夜班或甲、乙、丙、丁班等等。“组”是指生产小组。实际上往往一个班次中包括若干小组。一个小组又分为几个班次。这种班中有组、组中有班的现象,是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我们不能把这种客观现象和习惯称呼认定为班组,而应该以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和生产单位这一概念去认识和理解班组。
(三)铁路班组的确定和作用
1.班组的确定。铁路班组的确定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但总的原则应考虑班组和单位两个方面,班组本身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具备生产和管理两个功能。管理职能应与承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相适应。对于单位,则应从合理的管理层次和幅度出发,以便于生产,便于协调,便于管理。
2.班组的作用。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从事运输生产的主要场所,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班组管理是企业最基层一级的管理,是运输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企业的设备、工具、原材料等都在班组里掌握使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要在班组中落实;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输生产任务都必须依靠班组来完成。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源于班组的效益,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源于班组的生机和活力,班组的素质决定企业的素质。
3.车务系统班组的划分原则。直属车站及段(站)管二等站可设车间,车间下设班组,不设车间的站(段)管二等站及三等站可设班组,四等及以下车站(含线路所)按班组进行管理。作业项目单一、业务量较小的三等站可按班组管理。
(1)特、一、二等站:按业务性质、班次、场别划分班组。岗点分散、工作性质相近或人员较少的工种可按照便于管理和考核的原则,就近组成综合班组。班组人数一般在20~60人之间,班组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5人。
(2)三等站按业务性质组建运转、客运、货运班组,或按班次组建班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综合班组。副站长(运输组织员)或值班站长担任班组长。运转人数在15人以下的车站,可与客运、货运合并为综合班组;运转人数在15人及以上的车站,按业务性质设置独立运转班组;运转人数超过60人的可按班次划分班组。班组人数一般在20~60人之间,班组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5人。
(3)四、五等站原则上为一个独立班组,不再划分。站长担任班组长。作业量较大的四等站,可比照三等站划分原则划分。
(4)运转班组的班组长原则上由干部担当。
二、铁路的运输管理
铁路运输的管理同一般工业企业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由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决定的。
(一)铁路运输的基本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加工工业是在改变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形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把原材料零部件组装成一种新产品。而铁路运输业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改变其空间位置,不形成任何新形态的产品。
2.劳动对象。铁路运输业的“原材料”品类之多,性质之不同,是任何生产部门都不能比的。铁路运输业是纯属“来料加工”的行业,对于劳动对象没有所有权,既不能自由选择和支配,也不能贮存。
3.生产场所。铁路运输业的生产场所,是纵横万里、遍布全国各地的铁路线路和车站,点多线长,占有广阔空间和地域,是任何其他工业企业不能比的。
4.加工方式。旅客和货物在广阔空间和地域上位置变化的过程,就是运输业的生产过程,以列车运行的方式使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一种独特的动态加工。
5.产品销售。运输业的产品同运输生产过程不能分离。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一部分商务过程,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商业的性质,生产与销售之间没有中间环节。
6.社会影响。铁路运输业是一种服务性且具有公益性的企业。它直接和广大旅客、货主接触,又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影响到国民经济、文化、政治生活以至国防事业等各个方面。
铁路运输的上述基本特点,使企业管理必然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工业和加工工业的特殊性。如对产品(位移)质量的特殊要求,对安全正点的特殊要求,对分工与协作的特殊要求,对纪律的特殊要求,对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要求等等。这些要求必将体现在铁路运输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铁路管理的主要内容
铁路运输的管理,从生产经营角度看,大致可分为:
1.计划管理。主要包括长期、中期计划的确定,年、季、月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分析,以及建立定额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等。
2.生产管理。主要包括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生产能力的核算,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分析,生产调度以及其他日常生产管理等。
3.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情报、科学试验、标准化工作、工艺流程、技术档案、技术革新、技术组织工作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管理等。
4.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产品质量的计划和分析,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控制等。
5.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维修保养、利用、改造和更新,设备大修计划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以及工具的管理等。
6.物资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的制定,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制定,物资的合理使用、节约代用、回收和综合利用,产品的销售工作等。
7.劳动管理。主要包括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劳动组织,职工调配,技术工人的培训、考核、工资、奖励、劳动保护、劳动竞赛,劳动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及分析等。
8.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管理,财务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分析,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各种专用基金的确定和管理,利润的确定等。
上述基本内容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大管理”,另外还涉及四项基础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业务学习、岗位练兵制度等的完善。
(三)车务系统班组管理的特点
车务系统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班组的重要地位和区别于一般企业管理特点。
1.独立性强。铁路运输业的班组遍布全国各地的铁路沿线和车站,点多线长,生产场所庞大,多数班组是在远离单位的条件下,相对独立地进行生产活动。班组的相对独立性远远大于一般工业企业。
2.管理功能强。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的特点和班组化原则分析,班组往往是由几个生产小组组成,含有一般工业企业“工段”这一生产和管理单位的概念。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的班组具有“多层次交叉”的特点。班组在完成上级各项生产任务、质量指标,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既要管好设备、备品、工具、材料及费用支出,又要管职工的思想、家庭、生活、工作、社会工作和文体活动等等。管理功能尤为突出。
3.对社会影响大。铁路运输业是一种公用性企业。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资源的开发与节约,也关系到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的社会效益往往大于其自身效益,特别是众多与广大旅客接触的服务窗口中,职责的主体内容是服务,其履行职责的过程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这类班组的“产品”就是服务。铁路的社会公益性和班组的服务职能说明,铁路运输业班组的生产成果具有“生产指标”和“本业服务”的两重性。
4.生产联动性大。铁路运输生产是车、机、工、电、辆各部门诸多班组严格分工,紧密配合,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和标准共同劳动的过程。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否则就会造成运输生产的中断,或运输秩序的混乱。因此,铁路运输业班组的生产活动必须服从运输生产联动性的需要。
(四)铁路班组的任务
班组的基本任务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
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主要是坚持革新、改造、挖潜、正确使用和精心养护设备;全面开展经济核算;用尽可能少的能源、物质消耗,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做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和文明生产。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主要是组织工人学习政治、文化、技术和管理知识;加强日常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提高职工政治思想觉悟和技术业务能力;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和企业的各项指令及规章制度;组织班组工人参加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