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列车操纵技术理论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列车操纵技术理论培训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其主要任务是要让机车乘务员理解列车操纵的基本原理,掌握具体操纵方法,懂得违章操纵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操纵理论解释操纵现象,分析、比较各种操纵方法的利弊,解决操纵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要注重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有关操纵原理,分析操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剖析不良操纵方法的危害。
例1:讲解列车纵向冲动的形成和平稳操纵的要点时,采用如下讲解方法机车乘务员容易理解:
列车中的机车、车辆是通过车钩及缓冲装置机械连接而成的组合体。当机车、车辆间的拉伸或压缩变化较小时,其冲击能量被缓冲装置完全吸收,列车不会有明显冲动;当列车纵向冲击振动过大,机车、车辆间的拉伸或压缩变化超过了缓冲装置的容量时,列车就会产生明显的冲动。因此,消除列车有害冲动,实现平稳操纵的要点在于:尽量减少车钩的伸缩变化,通过合理操纵使列车的车钩全部拉伸或全部压缩。当车钩由压缩状态过渡到拉伸状态,或由拉伸状态过渡到压缩状态时,要缓和平稳。
讲解平稳操纵的具体方法时,围绕上述思路逐步展开,可以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
例2:有的机车乘务员问:遇到紧急情况,为什么不是先解除牵引力而是先撂“非常”?
遇到紧急情况,首先要尽快停车。因为机车牵引力和空气制动力都取决于轮轨间的黏着力,黏着面积越大,其力越大。撂“非常”后,全列车产生的制动力比机车的牵引力大的多,因此先撂“非常”有利于尽快停车。反之,则会延长制动距离,易造成事故或扩大事故损失。
通过上述解释,机车乘务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遇到紧急情况就会自觉执行正确的操作方法。
(2)要侧重于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对“量”的计算分析,只要能说明问题即可。机车乘务员学习列车操纵技术不同于专门的科学研究,重点是分析研究不同情况下的操纵要点,分析不同操纵方式的变化趋势,进行优劣对比。
例:有的机车乘务员觉得最低缓解速度这一规定不好理解,可作如下解释:
列车速度越低,闸瓦摩擦系数越大。列车常用制动后随着制动力的持续作用,速度不断降低,制动力也就越来越大。目前的空气制动机缓解波速较低,前后车辆存在较大的缓解时差。如果缓解列车制动时速度过低,先缓解的前部车辆与后缓解的存在较大制动力的后部车辆之间势必出现剧烈的拉伸冲动,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断钩事故。
至于列车速度与闸瓦摩擦系数,以及缓解波速与牵引辆数的具体数量关系,机车乘务员只需了解其大概,知道其变化趋势即可。
(3)要注意运用操纵理论分析实际操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充实操纵理论。
例:侯月线南常站上行出站后约500m设有分相绝缘,电力机车通过此处时要解除牵引力,断电过分相。司机们普遍反映退级时冲动很大,后部车辆往前拱,有时司机室操作台上茶杯都翻了。
南常站内到分相绝缘间的线路纵断面情况是:站内为1.5‰上坡道,接近出站时有一小段2.7‰的上坡道,出站后即转为10.9‰的大上坡,牵引长达700m以上的列车正常通过时,如果按正常操纵方法在分相绝缘前150m左右退级,由于列车经过坡度值变化很大的变坡点,此时列车一半在大坡上一半在小坡上,列车前后存在很大的惯性差,因此无论退级分段多细,后部车辆总会明显的冲击前部的机车、车辆。如改为刚过出站信号机,即进入大上坡前即退完级,则应该不会有明显的冲动。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经过试验,果然列车平稳通过分相绝缘。后来,笔者对列车通过变坡点的操纵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写出专题论文,对机车司机操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