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运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环境

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人口密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各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随着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新经济区域的开发等,诱发大量的务工、出差等生产性的交通需求,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居民的休闲、旅游、访友等生活性需求也快速增长。上述的各种动力因素都将刺激大量旅客运输需求的产生。

一、经济环境

1.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物资流通量以及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分析,各种运输方式总旅客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大体上与GDP的增长率同步。表3-1-1为我国2011~2014年人均GDP,表现出我国经济持续处于持续稳定增长状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向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表3-1-1 2011~2014年我国人均GDP

2.经济战略布局和产业结构出现变化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总体变化的典型特征是第三产业比重增长迅猛,全国范围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转移,再加上越来越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均形成了大规模持续的人员流动,从而对客运需求产生潜在的长期影响。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个人收入,势必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及交通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引起客运需求发生变化。

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体现。按照市场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总是流向边际收益最大的行业或地区。在人口的省际迁移中,经济性动因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强。

3.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出现了收入和消费的多层次现象,个人收入来源和消费形式多元化的局面日渐形成。

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和整体消费水平提高,促使旅客对出行的需求从单一的可达性向出行的快速性、便利性转变,更加注重出行的综合质量。一方面,探亲、访友、旅游等生活性客运需求量快速增长,居民的出行频率增加,出行距离延长,社会客运需求总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拉开差距,交通消费层次更加多样化,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和个性鲜明的客运需求群体和消费集团,这将对未来我国旅客运输需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4.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预计2020年我国城市化程度将达到60%。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镇数量的增加促使城市人口比例逐步上升。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聚,城市内社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不同城市间居民的生产性和生活性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会带动更多的客运需求,尤其是大城市之间的客运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产业及资源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尤其是市场机制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区域间的市场分割程度越来越低,区域经济发展已不再是区域内部要素投入驱动的结果,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在不同地区与不同行业间更加自由地流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按照市场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总是流向边际收益最大的行业或地区。在人口的省际迁移中,经济性动因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强。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必将促进铁路中短距离客流量的高速增长与客运服务水平质量要求的提高。

二、社会环境

1.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结构产生新的变化

预计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38亿。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将表现出老龄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比例将增加。未来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世界上将是最多的。

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将对旅客出行的次数、出行方式选择以及旅行服务需求等均产生影响。

2.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旅行时间得到重视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重新衡量时间的价值含量,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意识日渐增强。当前,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与生活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已逐渐成为常态,人们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更加注重速度和价格的比较,对时间价值的考虑日渐明显。旅行时间的长短成为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衡量指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具有迅速、便捷、价格合理等高性价比特征的运输产品成为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提供者的期望,也将是出行时的首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必将更加重视提高人们出行速度、效率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运输需求,在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共同构建更加协调、更加高效的综合客运服务体系。

三、市场环境

1.旅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1995年我国把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并将其定位为应积极发展序列中的第一位。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其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调发展。“行”作为旅游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成为一个限制性的因素。我国具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和强大的国内外旅游客源,必将是客运需求量不断增长的一大积极因素。相对来讲,旅游需求属于人们的休闲、心理、精神等层次的需要,那么针对这一群体的运输需求必然表现出对舒适性、快速性、便捷性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同时这一市场需求在经济性上也表现出更大差异性。同时在短途、中长途各子市场上表现的运输需求差异更有个性,需要各运输企业积极研究这一市场特征,在适应其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运输产品诱发潜在的旅游运输需求。

2.差旅市场发展迅猛

与观光旅游市场不同,差旅市场是指人们出于商业、经济、文化、生产等公务出行需求,一般具有目的性、高端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商务市场、公务市场、考察培训市场等。全球商务旅行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商务旅行消费额达2250亿美元,约占全球商务旅行消费总额的四分之一,为全球第二大商务旅行市场。因此,对差旅市场的发展及运输需求的深入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旅客运输需求市场的健康发展。

3.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在路网规模、技术水平、客运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各方面出现突飞猛进的局面,客运市场竞争在加剧、客运市场在分化、社会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提升。

航空方面,单从全国民用机场数量看,2010年175个,2015年230个,2020年将会达到244个。我国将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航空运输服务体系。国内外航线数量必将大大增加,国内的航空出行将日渐普遍。

公路方面,据统计到2015年末,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57.7万km,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35万km,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8.06万km。2015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道路交通的发展,一方面让汽车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另一方面也让短途自驾出行成为一种新趋势,特别是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实施后,公路自驾出行量迅猛增加。

铁路方面,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已创造多项世界铁路之最,并成为我国旅客运输市场中的强大生力军。在区域性城际短途运输市场和区域间中长途运输市场都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随着2013年我国铁路政企分开的改革,铁路运输企业将在未来的经营中表现出更大的市场活力,推出更丰富的客运产品类型,满足不同子市场的客运需求。

四、科技环境

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新的运输方式和服务形式的出现,科学技术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客出行消费行为在满足“走得了”的基本需求后,对安全、快速、舒适、便捷、价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外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轨迹和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及成功运营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总之,现代交通新技术与现代通信和管理技术在旅客运输中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可使旅客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为不同收入阶层的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并能拉动一部分新的运输需求。科技的运用对旅客运输需求的影响日益明显。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客运正处于复杂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铁路客运需求总量不仅会快速增长,客运需求结构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在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生活方式转变及城市化进程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铁路客运需求将呈现多结构、多层次、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征。研究我国铁路旅客运输所处的环境,对于把握铁路旅客运输需求、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