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客运站设备能力计算
客运站的设备能力包括客运站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客车整备线整备能力、候车室候车能力、行包房存放能力、售票室售票能力、跨线设备通行能力以及出入站口的旅客通行能力。本节主要对客运站旅客所接触设备的能力,包括候车室候车能力、售票室售票能力、跨线设备通行能力以及出入站口的旅客通行能力以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一、候车室候车能力的计算方法
候车室是客运站内旅客数量最多和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是影响客运站能力的关键所在。不同的铁路旅客对候车时的环境和条件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国除小型站房采用综合候车厅外,一般客运站候车室包括广厅、普通旅客候车室、母婴候车室、软席候车室,大、中型以上客运站,还设有贵宾候车室或其他(如军人、团体)候车室。因此,在确定车站候车室候车能力时,除计算总候车能力外,还应计算分类候车室的候车能力。
1.影响候车室候车能力的主要因素
(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含送客者),这是影响候车室候车能力最主要的因素。
(2)候车室的使用面积。
(3)每个旅客平均占用候车的面积。
(4)旅客在候车室内的平均滞留时间。
以上后两项因素不仅与客流性质、旅客成分、城市交通状况、客运站附近的旅客服务设施等有关,而且与站房内部布置、服务设施、检票口设置及其工作组织也有关。因此在计算时,要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分别考虑。
2.候车室候车能力的计算方法
(1)候车室需要的候车能力N候需
N候需=H (人)
或 N候需=∑n候需=∑Hai (人)
式中 N候需,n候需——候车室、各分类候车室单位时间需要的候车能力,人;
H——该站旅客的最高聚集人数;
ai——各分类候车室旅客的计算人数占该站最高聚集人数的百分率,i为候车室的分类数,i=1,2,…,∑ai=1。
(2)候车室现有的候车能力N候现
N候现=M候/W候 (人)
或 N候现=∑n候现=∑m候/w候 (人)
式中 N候现,n候现——候车室、各分类候车室单位时间现有候车能力,人;
M候,m候——候车室、各分类候车室的使用面积,m2;
W候,w候——候车室、各分类候车室的使用面积标准,m2/人,宜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 各分类候车室的使用面积指标
注:(1)小型综合候车室的使用面积另加15%;
(2)最高聚集人数在4000~9000人的客运站,贵宾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0m2,最高聚集人数在4000人以下的客运站,贵宾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40m2。
二、天桥、地道及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1.天桥、地道旅客通行能力
天桥、地道通过能力的计算,基础条件是该设备为单方向使用,在同一通道内无反向交叉客流,并且旅客在通道内能较正常地通行,不产生阻塞与挤压。该项设备皆由站台通道与跨线通道两部分组成。两者能力不相等时,应以其限制能力部分的宽度为计算依据。
(1)影响天桥、地道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
①一条步行道的宽度。将天桥、地道能力视为几条步行道能力之和。每条步行道的宽度与旅客性质(空手、提物、背物、扛物、挑物等)有直接关系。南、北方的长、短途及市郊旅客之间都有些差异,但考虑在留有一定余地的基础上,这些差异不被包含进去。
②旅客走行速度。旅客进、出站走行速度并不相同,一般旅客进站的走行速度快、密度小,出站的走行速度稍慢、密度大。
③每一旅客在通道中占有的前后距离长度。旅客在通道中占有前后之间距离长度不同,进、出站也有差异,进站时分布不均匀,距离差别大,出站时分布较均匀,间距差别小。
旅客在天桥、地道的走行速度,在水平道与斜坡、斜梯道上都不同。计算时以速度最低的斜梯或斜坡为依据。根据对贵阳、成都、西安、南昌、长沙、北京等站的天桥、地道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进、出站及地区间通道的v(旅客行走速度)、b(一条步行道的宽度)及l(每位旅客占用通道的前后间距)差别不很大,可以用一个数值范围及均值概括之。单股步行道通过能力n步(n步=v/l+1)的数值如表2-2-2所列。
表2-2-2 V,b,l,n步参考数值表
(2)天桥、地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客运站跨线设备(天桥、地道)的旅客通行能力,无论现有能力,还是需要能力,皆应按进、出站分别计算。当进(或出)站跨线设备多于一处时,其进(出)站跨线设备总能力,应为几座设备能力之和。
①天桥、地道需要通行能力N跨需,按下式计算:
N跨需=A/t (人)
式中 N跨需——跨线设备每分钟需要通行能力,人;
t——规定到达(或发出)一列车,旅客占用跨线设备的时间,min;
A——在t时间内,进入跨线设备的一列车或几列车的旅客人数。
②天桥、地道现有通行能力N跨现,按下式计算:
N跨现=∑B/b·n步 (人)
式中 N跨现——跨线设备每分钟现有通行能力,人;
B——跨线设备的宽度,m;
b——一条步行道的宽度,m;
n步——一条步行道每分钟的旅客通行能力,人。
根据N跨现的计算公式及表2-2-2中n步的均值、上限值,可计算出不同宽度跨线设备的现有通行能力,如表2-2-3所列。
表2-2-3 跨线设备现有通行能力参考表
2.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
(1)影响进、出站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
我国各客运站检票作业要求基本相同,通过对部分客运站的调查,单个进、出站口检票能力情况如表2-2-4所列。采用自动化检票的客运站时,可另行查定计算。
表2-2-4 单个检票口能力参考表
(2)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①进、出站口需要的通行能力N进需,N出需,按下式计算:
N进需=A进/t进 (人)
N出需=A出/t出 (人)
式中 N进需,N出需——进出站口每分钟需要的通行能力,人;
t进,t出——进、出站口放一列车旅客的时间标准,min;
A进,A出——在t时间内,通过进、出站口一列或几列车的旅客人数。
②进、出站口现有通行能力N进现、N出现,按下式计算:
N进现=m进n进 (人)
N出现=m出n出 (人)
式中 N进现,N出现——进、出站口每分钟现有旅客通行能力,人;
m进,m出——进、出站口个数,个;
n进,n出——每个进、出站口每分钟现有旅客通行能力,人/口。
3.天桥、地道与进、出站口的能力协调
(1)跨线通道能力与进、出站口能力的协调条件
在旅客流程上,跨线通道与进、出站口的旅客通行能力应协调一致,否则将造成流程不畅,其协调条件就是进(或出)站通道能力与进(或出)站口能力相等,即进站的N跨=N进,出站的N跨=N出。因:
N跨=B/b·n步 (人)
N进(或N出)=m·n (人)
故可导出下面的关系式:
B=m·n·b/n步(m)
或
m=B·n步/(n·b)(个)
对于每一个m值,公式给出的就是一个最低的临界点数值,该关系见表2-2-5。
表2-2-5 进、出站口数与通道宽度关系表
(2)分析说明
由上面的公式及表2-2-5可看出,在进站时,需同时开放几个检票口,取决于进站通道的宽度。一般在通道不足时,以进站检票口作为控制点,使客流不超过通道的通行能力,在出站时,需开放几个检票口,也取决于通道宽度,由于旅客下车后,直接进大通道,若开口不足,就会产生客流积压。故出站时,通道成为控制点,要求开放出站口个数与之适应。
三、售票房售票能力的计算方法
1.影响售票房售票能力的主要因素
(1)窗口售票能力
窗口售票能力与发售客票种类、采用的售票方式、售票员业务水平(售票速度)、旅客人均购买张数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采用计算机售票的客运站,其售票能力为180~200张/(h·口)。
(2)客运站窗口售票张数占全日上车人数的百分比
该数值可根据实际确定。
2.售票房售票能力的计算方法
(1)售票房需要的售票能力N售需
N售需=A·φ(张)
式中 N售需——售票房每日需要售票能力,张;
A——年最高月日均上车的旅客人数,人;
φ——客运站窗口售票张数占全日上车人数的百分比。
(2)售票房现有售票能力N售现
N售现=m窗·n窗·T(张)
式中 N售现——售票房每日现有售票能力,张;
m窗——售票房现有售票窗口数;
n窗——每个窗口平均售票能力,张/(h·口);
T——售票窗口每日售票时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