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南京速览
历史 History
公元前1500南京,一个萦绕着国人思绪的地方,她的繁华与荣辱,绚丽而又沧桑地交织在一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她秀丽中透着霸气,也因此成了古往今来的必争之地与帝王枭雄的建都之所。漫长的历史塑造了她,风雨长河中她始终屹立在那里,用她的荣光和血泪,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中华儿女希望的曙光。去南京,实际上就是回味历史,回味那些苦辣酸甜,而每一种味道都是那样的浓郁与厚重。
史前文化
当我们回到100多万年前的南京,一股原始的气息扑面而来。古人类的身影竟让我们不敢相信那就是曾经的“自己”。转而到30多万年前,打制旧石器的声音回荡在汤山,南京猿人已经懂得“劳动最光荣”了。约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来临,一个个原始村落点缀在古南京的大地上。在这个时候去南京先民家中做客,还能用上陶制的器皿和石制或骨制的工具。另外,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处的村子遗存至今。
夏商周
大概三千多年前,中原商周之际,秦淮一带出现了灿烂的“湖熟文化”,那时精美的青铜器在现在很适合做纪念品。时至春秋战国,南京已经可以称为“城”了,楚国、吴国、越国都曾在南京一带设置城邑。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楚威王熊商在石头城所筑的金陵邑,“金陵”由此得名。
秦汉
秦始皇为了大秦传至万世开凿方山试图泄了“金陵王气”,并改金陵为秣陵。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从武昌迁都至秣陵,改称建业(后称建邺),为南京建都之始。
南朝
随着东晋南迁建康,南朝的宋、齐、梁、陈也在此定都,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发达的经济文化使其与当时的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同时也为保存古代中华文明提供了避风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时的建康纸醉金迷、佛寺宏丽,是江南烟雨中娇艳欲滴的一朵奇葩。
隋唐
隋文帝灭陈之后“荡平”了建康的城邑宫殿,辟为耕地,这给金陵留下了一道伤痕。唐代这里成了文人骚客的一片净土,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盛唐之后五代纷争,南唐建都金陵却相对稳定。秦淮河畔,诗文书画繁盛,商贾舟船云集,是乱世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宋元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是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北宋王安石曾多次以宰相身份到南京担任江宁知府,可见朝廷的重视程度。南宋岳飞曾在江宁牛首山大败金兵。元朝时南京已开始丝织品的大量生产,并设有东、西织染局,行业规模可见一斑。
明朝
明太祖定都应天,平定四海,统一中国,南京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此时的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另外,南京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可容学生近万人,其中包括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洪武年间更是南京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为真正彰显南京王者风范的一段岁月。随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则作为陪都,保留着相应的政府机构。
清朝
清代,南京持续了她的繁华,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都留住南京。这里应该提到一个人,即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他少年时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后来掌管江宁织造,康熙有四次南巡都住在曹家。曹寅虽是包衣出身,却学问渊博,曾主编《全唐诗》,并有一些著述传世。他病危时,康熙特赐奎宁并详细嘱咐怎样用于治疗疟疾,星夜南送,可惜药没到曹寅就已病逝。
南京重要历史事件
不过,繁华过后“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随着《南京条约》的不平等签订,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这中间又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让南京多了一个名字——天京。
民国
辛亥革命掀开新纪元,孙中山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也正是这段时期,南京把中华民族的荣辱交织在一起,令子孙铭记。
现代
如今的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在经济、文化、交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以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美名。南京正如梅花、雪松一样傲然立雪不畏风霜,迎接着辉煌的未来。
文化 Culture
南京是江南富庶之地,自古就有“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之说,再加上南京是六朝古都,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天下文枢之所在,这里诗词书画繁盛,作为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民俗文化也丰富多彩。“金陵”与“秦淮”是南京的两个文化符号,渗透在南京的点点滴滴里,既有帝王的大气,又有浸润着江南风韵的温文尔雅。
文风昌盛
南京自古文风昌盛,有谢眺诗、李煜词以及李白对金陵的留恋,“怀古”已然成为歌颂南京的主题。“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这首《乌衣巷》写的就是“怀古”,对繁华有一种悯惜,却又不强求恢复,稍显凄凉,倒也洒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让“秦淮”更为朦胧凄婉;相对于这种朦胧,王安石写得更为透彻:“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书画云集
自六朝以来,南京就是中国著名的书画重镇,书圣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人称画、文、痴三绝的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那壁画光彩夺目,轰动一时。时至明清,南京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书画大家,如金陵八家和金陵九子。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更是成为诸多画坛名流的云集之地,当时深居南京的徐悲鸿、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金陵三杰”。另外,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也出自南京,为中国画图谱,介绍的是中国画基本技法,浅显明了,便于初学参考,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民间曲艺
南京白话,又称“南京相声”,以南京方言说、学、逗、唱为特色,是流行于南京一带的民间曲艺艺术。南京白话不仅采用南京方言,而且以第一人称表演,演员即为剧中人物,演重于说,这与北方相声迥然不同,别具一格。其经典曲目有《老相识》《包您满意》《庙上风情》等。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也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白局与相声形似,表演通常为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表演者说的都是南京话,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生动诙谐。
南京评话,又称“讲评词”,是用南京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南京评话以长篇讲史为主,主要剧目有《三国》《隋唐》《水浒》《岳飞传》等。
语言 Language
南京话主要分为老南京话和新南京话。老南京话渊源可是一点都不容小觑,它曾是历史上明清时期的官话,也就是地地道道的南京话。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流动,南京话逐渐受到了北方官话的影响。
到今天,南京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在音系上已经非常接近北方官话了,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所叫的“新南京话”。由于老南京话比较难懂,再加上社会的影响以及普通话的普及,已经越来越少见耳闻了,只存在于城南和城西的少数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中。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指的“南京话”即是新南京话。无论老南京话还是新南京话,它们都充溢着南京所独有的韵味。
节日 Holiday
南京历史悠久,作为六朝古都不仅保存了诸多历史遗迹,也传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南京人爱热闹好出游,每逢佳节都会亲朋结伴而行。上元节秦淮赏灯、梅花节钟山揽胜;爬爬城头儿,撞撞大钟,豁达乐观,节日氛围极佳。
新春撞钟
新年撞钟的习俗,说的是每年大年初一前后,南京城各大寺庙都会撞钟108下,钟声相应,连绵不绝。
夫子庙会
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就是夫子庙会,期间有春季民俗文化庙会、旅游文化节、大型祭孔乐舞表演等。有“东南第一学”之称的夫子庙学宫也会在明德堂的雅乐宫里再现春秋雅乐的盛况。另外到了晚上,秦淮河里灯火繁盛,楼船如梭,夜景也很是迷人。
灯节
灯节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很隆重,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前后历时10天。据说明代灯节盛况空前绝后,从笪桥至评事街,张灯结彩五光十色,游人纷至沓来。后来转移到夫子庙一带,传承至今。旧时过灯节要吃“上灯元宵落灯面”,说是南京人的灯节习俗。
梅花节
梅花节在每年公历2月下中旬至3月下旬举办,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届时梅花盛开,游人似海,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蔚为壮观。明孝陵前的梅花山为主会场,除此之外,江北的珍珠泉、城西的古林公园、粟水的傅家边也是赏梅胜地。
爬城头
爬城头是老南京特有的民俗,在正月十六进行,南京人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和亲友登城览胜,俗称“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去。亲友相聚,登高望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迎接新年的生活。
上巳节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南京民谣:“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一天,南京人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以治头疼。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者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祈福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