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知识链接 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称为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是经常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如果叙述有两个以上的头绪,也可以按并列顺序排列语句。叙述一般不用中心句。

(一)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是作者为表达内容和目的所选择的叙述身份。

1.第一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是以“我”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是一种单向视角。“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人物。第一人称叙述容易形成真实、亲切的格调,带有鲜明的主体特征和主观抒情意味。它既适合于内心独白式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适合于讲故事式地叙述事件,从而在组织篇章结构时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但第一人称的叙述会受到时间、空间或叙述角度等方面的限制。

2.第二人称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种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这种视角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第二人称的突出长处在于它的“透视性”。它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也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他”或“他们”的事情。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它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空间。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它可以对人物、场景作外部观察,也可以进入人物内心直接展示众多人物的心理。

(二)叙述的划分

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顺叙

顺叙是指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运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2.倒述

倒叙是指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倒叙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应强行运用。要注意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部分的衔接,使之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

4.补叙

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它的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5.平叙

平叙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一)描写对象

1.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身份、姿态与衣着等外部特征的描摹。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二要独特、新巧,切忌因袭雷同。

(2)行动描写,对人物的具体行为动作的描写。

(3)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一是独白,二是对话。语言描写要做到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处境、思想和性格特征;语言要准确、简洁、传神。

(4)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的描写。有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社会条件和自然的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关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2)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3)场面描写,是对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描述,是人物、事件、环境三者构成的一个复合画面。

3.细节描写

对人、事、景、物的细枝末节的刻画。

(二)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2.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

(1)主观描写,是作者带着情感色彩去描摹客观事物和现象,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2)客观描写,是作者不带主观情感,而是冷静地、客观地描写事物,这样可以使读者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一般用于科技性的文章。

3.白描与细描

(1)白描本是中国画纯用墨线不着其他着颜色对事物进行勾勒。借用到写作中是指用朴素、简练的语言,准确描写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2)细描也叫工笔,也是绘画的一种技法。用于写作是指借用诸多修辞手法,对描写对象作细枝末节的刻画。

三、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一)议论的要素

一般说来,一段完整的议论或一篇学术论文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四个要素构成。

1.论题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是所要议论的对象。论题规定了议论的范围和重点,决定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论题一般出现在开头或序言中。论题通常并不表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表示判断。

2.论点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文中起统帅作用。

3.论据

论据是论述论点的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如可靠的事例、历史性资料、人证、物证、统计数字,等等。也可以是理论论据,如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权威人士的言论,还有格言、寓言、谚语等。

4.论证

论证是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它好像一条线,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起来。

(二)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在各种教科书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按性质可分为一般论证和辩证论证;按议论角度可分为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按使用的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这是一种用真事、实例作为论据进行立论的论证方法。夹叙夹议,就是用“叙”表述事实材料,提出论据;用“议”进行评论,证明自己的观点。

2.因果论证

这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进行论证的方法。要求作者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来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以确立论点。

3.引证论证

这是一种通过引用经典名言或科学公理、常识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要注意的是,被引用的言论、事理必须经得起考验,是客观真理。还要注意引用不可过多。

4.对比论证

这也是一种例证法。它与一般例证法不同的是除了举例外,还要用事例加以比较,突出事物本质,确立论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比较之中,容易开启人们的思想,扩展人们的眼界。它比一般论证包含更丰富的内容,因之道理也说得较为透彻。

四、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一)定义说明

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叫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其作用是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二)诠释说明

这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功能等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但不要求必须揭示对象的本质,语言表达也不像定义那样严格,用语可长可短,也叫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三)比较说明

这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其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四)比喻说明

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特征的方法即比喻说明。用具体的或人们熟悉、常见的事物来说明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这样具体形象,易于理解,也叫做打比方。这种说明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五)图表说明

图表说明,指通过绘制示意图或表格等对说明对象进行解说,目的是使说明对象具有具体、形象、简明的直观性。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图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六)数据说明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准确,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七)举例说明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也叫举例子。这种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八)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指引用典籍、资料对说明对象进行解说或阐释。这种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抒情

抒情就是作者对文章中的人物和景物,所抒发和表现出来的感情。这种表达方式与其他四种表达不同,它具有依附性,不具独立性。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的对象是具体的,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而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于主观世界中,因而抒情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化特征。只有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物象把它呈现出来,才能引起人联想、交流,并产生共鸣。

抒情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理。其特点是含蓄地让读者感受其情,体味其情。

1.寓情于事

寓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2.寓情于景

又称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3.寓情于物

寓情于物,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寓情于物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4.寓情于理

寓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这就是说,在某地出现的事,写出来再传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个行业里创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业传递。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力求真实表述客观事物。

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