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新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从事声乐教学40余年,所带各类学生粗略计算也有千余人。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事舞台声乐表演工作,一种是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王士魁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本科毕业后保送至硕士研究生,一直跟随我学习声乐,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有20余年。他工作积极、勤奋刻苦、爱动脑筋、善于思考,在声乐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他曾编写出版了诸如《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等多部教材,声乐界反响很好。如今,又推出了这本《民族声乐教学新论》。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声乐研究方面又出了新的成果,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看过书稿,我感觉《民族声乐教学新论》一书结构严谨内容饱满、条理清晰、形式新颖。王士魁将声乐的一些基础理论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去,讲解生动鲜活,有血有肉,通俗易懂,启发性很强。相对他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实用教材》一书,我看是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中亦可以看出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声乐教学上,我历来主张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法,我教的学生,包括彭丽媛、宋祖英、张也、刘玉婉、王士魁等,都是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法培养出来的。所谓感觉教学,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动作和容易体会到的感觉,用于歌唱的训练之中,启发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科学演唱的目的。比如打哈欠、微笑、哼鸣、叹气、吸气、闻花、喉下贴字、小舌头抬起等等,用这些感觉引导学生捕捉科学的发声状态和演唱技巧。我运用的比喻常常是一种假设,比如说:让学生演唱时想象“声带长在中山装第二个纽扣的位置”,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对学生的启发是有效的。我认为王士魁的《民族声乐教学新论》“新”就新在“启发式感觉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上。他以“启发式感觉教学”为主要手段,拓宽了教学视野、延伸了教学内涵、丰富了教学手段,因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演唱程度各异,采用的启发方式就要灵活应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用适当的感觉提示和假设手段,启发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唱法。我认为,凡是能够推进中国民族声乐事业发展并有助于走向世界的理论、概念、技巧和方法,我们都应当积极地给予鼓励。在《民族声乐教学新论》中,王士魁提出的闪光点、调味品、十字纵横论、秤与砣、艺术字、放风筝、内循环等新概念,举例新颖,行之有效,应当予以推广。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在我国声乐领域已经占有重要的位置,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并且受到国外观众的关注和欢迎。近些年来,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从世界声乐艺术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民族声乐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在理论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系统性还不够,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民族声乐在坚持体现鲜明的民族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提高声乐演唱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为这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否站立于世界声乐舞台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声乐艺术发展的时代性。因为,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也在变化,因此民族声乐还应体现时代脉搏,要唱出这一时代人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民族声乐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应当始终把握住“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这个方向,并将它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在世界文化多元并存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声乐要想从世界声乐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让更多的外国人喜欢我们中国的声乐艺术,学习我们的艺术形式,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一切从事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教师,要树立文化自强的信念,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构建中国声乐学派而努力,为发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而奋斗不息!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