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书出版与印刷博物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图书印刷

造纸术是印刷术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造纸术发明于中国,并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传到欧洲。欧洲的第一家造纸作坊诞生于西班牙。在欧洲开始图书印刷之前,纸张已经广泛使用,至少三分之二的手写本图书已经使用纸张书写,这些手写本书籍的纸张质地和种类有多种。像水印这种技术,也是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结合、发展而发明的。水印是指在纸张中印刷出一些标准的图案,这些图案只有在强光下才会显现。第一本使用了水印术的图书是公元1282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出版的。

在西方,证明古人掌握图文制作技术的最古老证据,是考古学家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斐斯托斯圆盘,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前。这个盘子是用陶土制成的,上面盖印或刻画了大量我们不明其意的字符。

在一些古老的东方文化时期(如苏美尔文化和巴比伦文化),人们就掌握了类似的盖印基本技术。人们用刻画有图案的滚轮沿着黏土表面滚动,留下印迹,然后用火烘烤成型。人们对盖印技术的掌握还体现在打制硬币上的花纹,第一批印有花纹的硬币是在公元7世纪出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经验。

根据我们今天能够找到的证据,可以证明真正的印刷术是由中国发明的。例如,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唐代印刷品,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均出土过唐代印刷品。大量的历史记载表明,中国最迟在唐代已广泛制造和使用印刷品了。此外,唐代印刷术和印刷品还传播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称德天皇八年(公元764年),日本采用中国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大量的《陀罗尼经》,并放置木塔内供奉;而在韩国青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经文不仅全部用汉字印刷,而且使用了武则天颁布的制字,可以证明,这是一件唐代印刷品。此外,根据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一位名叫毕昇的印刷从业者在公元1041年至1048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先将黏土制成小长方块,在上面压或刻上汉字,然后用火烧制使黏土陶化变硬,之后毕昇还发明了用来容纳活字排版的字盘,使用活字印刷技术,印刷的效率可以快速地提高。令人遗憾的是,毕昇印制的书没能保存到今天。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传播到周边地区,如东亚、北亚、南亚等地都有发现引入使用印刷术的证据,也都可以证明那时当地的人们掌握了印刷术。

根据博物馆馆藏和档案材料提供的证据,西方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最早的图书印刷术可能出现在拜占庭帝国和古埃及。但是这一假设受到了质疑,因为并没有找到古代在这两个地区印刷的图书实物。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传抄容易出现讹误,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一种最简单的信息传播技术:将汉字刻在石碑上,利用拓印技术,制作出大量拓印本,这些拓印本的内容往往是法令或典籍。后来,至迟到隋、唐之际,人们开始在木板上雕刻反向汉字进行印刷,这样的印刷品被称为雕版印刷图书。雕版印刷技术很简单:在木板上以反向雕刻出文字或图案,在木板凸起处刷涂墨汁,之后将纸张覆盖在印版上,在纸背施加压力使颜料转移到纸张上,这称为刷印技术。还有一种办法,木雕版上刷涂墨汁后,将纸张平铺桌面,印版向下往纸张上盖印,然后用人力、重物或机械按压印版,使图文转印到纸张上,这称为压印技术。将印刷好的纸张粘贴或装订成书。单面印刷的书,叫单面书;而双面印刷的书,叫双面书。

现存具有最早纪年的雕版印刷品是中国唐代的《金刚经》,印制于公元868年,于1900年在中国西部的敦煌千佛洞被发掘出来。书中写明了出资印刷该书的人是王玠,刊印该书的目的是为他的父母亲祈福。

欧洲的雕版印刷书籍是在十字军东征后出现的。当时人们对纸币、宗教画像和赎罪券、游戏纸牌都有大量需求,这些需求促进了雕版印刷术的引进、使用和发展。

著名的欧洲早期雕版印刷书籍之一是《穷人的圣经》,这本书在中世纪非常流行。该书的书页较宽,内附大量圣经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插图,并在插画旁有注解。这是雕版印刷书籍第一次在欧洲广泛流传。不过到了16世纪中叶,雕版印刷书籍就从图书市场上消失了。

西方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再往前一步就是活字印刷术了。据说,在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一千年,人们就有了这样的设想。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会作家圣耶罗宁在《论少女的教育》一书中就建议使用凸起的方块活字和活字组合来教儿童识字,这不就是活字印刷术的构想吗?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是最早提出这个构想的人。据历史证据表明,在1444年至1446年,有一位名叫普罗科普·瓦尔德佛盖依的捷克人居住在法国的阿维尼翁市,他不仅掌握了“书写艺术字的技术”,还拥有48个金属活字和其他设备。不过用这些活字和设备印刷的书到今天已踪迹无存,连书名是什么都没有流传下来。

其他声称首先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有:让·布里特(比利时佛兰德地区布留克市)和潘菲里奥·卡斯塔吉(意大利菲尔特市),后者是一位医生。另有多份史料记载了法国国王御用印刷商尼古拉·杰森的成果,他在巴黎和威尼斯两地经营印刷业,而古登堡只是在他所做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多种多样的活字。

还有一位来自荷兰加列马市的传奇人物名叫劳伦斯·亚宗·科斯特,知名度很高,他是一位教会仆役。据推测,科斯特是在一些从东方逃到荷兰的亚美尼亚难民那里学会印刷术的。科斯特暮年时,才听从耶罗宁的建议雕制了一些活字,用来教育自己的几个孙子。然后他又印刷了几本书。这几本书保存到了今天,但缺少证明这几本书确实是科斯特本人所制的证据。

在上面提到的每一座欧洲城市都建了一座纪念“印刷术发明人”的纪念碑,不过这些纪念碑纪念的是不同的人。这些人当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印刷术发明人”,至今无法确证。显然,这些人生活在同一时代,相继掌握了印刷术。在15世纪中叶,在斯特拉斯堡和美因茨地区,人们终于成功地将图书印刷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西方的学者们一致同意,西方的图书印刷术主要归功于约翰·古登堡(又名汉斯根斯弗莱施)。14世纪末,古登堡出生在德国大城市美因茨。关于古登堡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至今已无据可考。不过可以查明的是,在古登堡出生的美因茨市,存在封建领主和纳萨斯基主教的势力,古登堡不得不随父母迁往附近的斯特拉斯堡居住。他在那里学手工,做珠宝装饰品和镜子制品。1440年,他开始从事印刷业。现在看来,他当时制作的印刷品包括拉丁语语法、占星日历和教皇赎罪券等。不久后,他就回到家乡美因茨,并在那里开始着手印刷完整的拉丁语版《圣经》。

人们认为,古登堡大约在1453年至1454年印刷出版了第一本《圣经》,这个版本的《圣经》共1282页,因为每一页都是将《圣经》文本排成两栏42行,也叫《42行圣经》,每一本书的装帧都是手工完成。在全部成品中,一部分是印在纸上的纸质书,另一部分是印在羊皮上的羊皮书。古登堡在创办印刷厂时,向一位名叫福斯特的人借了高利贷。福斯特还没有等到古登堡完成全部印刷,就状告他欠债不还,福斯特胜诉后得到了古登堡的全部财产,其中包括一些印好的《圣经》。这时古登堡得到了纳萨苏斯基主教的帮助,纳萨苏斯基主教刚刚赢得了封建战争,他合理地评定了古登堡的功劳,并授予他教职,并给予薪俸。但古登堡此时已年迈多病,时日无多,最终在1468年2月3日去世。

古登堡的学徒和助手们将古登堡做出伟大发明的消息传遍了德国,并带到了欧洲其他国家。那么,古登堡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要说使用活字进行印刷的构想,很早以前人们就有了;要说压制技术,人们很早以前在酿制葡萄酒和制作印花布时就已经采用了;在制作雕版印刷品的过程中,人们也已经会用压印技术了。古登堡在印刷中所采用的制作字模和铅字的技术让人联想起镜子的功能,即正反转换的技术。古登堡做到的是将他那个时代已有的多种技术融合,将印刷图书的伟大设想变成了现实,并制作出了西方世界第一批完善的印本书籍。

古登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研制了铅字制造的新方法,并制成了新的铸字模具。他首先使用坚硬的金属制成阳字模,在上面刻上反方向的图文,然后用阳字模去压制较软、可塑形的铜板,制成阴字模。之后用合金浇铸这些阴字模,合金的成分包括锡、铅和锑。这种制作铅字字母的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根据需要无限制地制造铅字,这对图书印刷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印刷一页字数中等的页码需要制造大约200个字母,这时使用压印机来做印刷设备就不够了,需要压印板和存放活字的排字盘。排字盘的外形是一个倾斜的大箱子,里面是一个一个的小格子,摆放各种字母和标点符号的铅字。

古登堡铅活字印刷书籍技术在15世纪几乎传遍了整个欧洲。那一时期知名印刷商有近1000人,出版物大概有30000本(这些书现在被称为古版书)。其中大多数是宗教和经院文本,其余是科学、古文学和新文学著作。页面为单开或双开,铅字的字体仍然和以前一样,采用方角哥特体。只有意大利的印刷商使用当地从14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的圆角体,即罗马体。后来罗马体取代了方角哥特体。

在16世纪,印刷业变得越来越普及。宗教上的争论使得海量的材料需要印刷。但是在法国,索帮神学院却用一切力量试图禁止图书印刷。弗朗西斯科一世在1534年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关闭所有印刷厂。印刷商们面临危险,好在来自议会的反对挽救了他们。在英国,开办印刷厂的数量则受到了限制。欧洲除德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对本国的印刷厂都采取了提防性的监督措施。

威尼斯的阿尔丁·玛努西亚是16世纪非常著名的一位印刷商,他同时也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心系一些希腊语和拉丁文经典著作的出版印刷。在印刷这些经典著作时,他首次使用了只有在印刷宗教著作时才使用的八开页面。他还使用一种新的意大利字体,这种字体被称为阿尔丁体。随后欧洲各地都有人开始以阿尔丁·玛努西亚为榜样,效仿他印刷这一类经典作品。这些人中特别有名的是巴黎的艾契耶恩,因为他印制的图书字体美观,纸张和油墨质量上乘,装饰用的插图丰富而优美,他得以跻身于最杰出的印刷商之列。

16世纪,居住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克里斯托弗·普拉坚是一位著名的印刷商,他在1555年创办了一个印刷厂。根据菲利普二世的授权,他从1569年到1573年出版印制了五种语言圣经。这是以拉丁语、希腊语、犹太语、阿拉米语(古阿拉伯语)和叙利亚语五种语言的《圣经》文本并列的一个版本。普拉坚还独家垄断了所有西班牙领土宗教图书的印刷出版;他一共印制了《祈祷册》6万册、《圣礼书》10万册、《日课经》40万册,出版物种类总计达1500种。他是西方印刷史上整整一个王朝的开创者,这个王朝被称为“普拉坚和莫列图斯”王朝。

尽管17世纪在德国的印刷业中诞生了西方的第一批报纸,但在这一时期爆发的德意志三十年战争还是使印刷业衰落了。与此同时,英国的印刷业也遭到了强烈的打压。法国也有类似情况,只有1640年建立的皇家印刷厂的印刷加工水平较高,算是印刷业有所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一时期印刷业得以自由发展的国家只有荷兰,在荷兰莱顿市和阿姆斯特丹市,有一个印刷商爱泽维尔家族。艾布拉姆·爱泽维尔首次在书中使用了12°斜体印刷,该印刷商家族的过人之处在于其印制的图书装帧平整美观,内容鲜有讹误,且售价相对低廉。另一位名叫布拉耶乌的印刷商则改进了印刷机。在这一时期,铅字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各种小号铅字(如6磅铅字)开始投入使用。1638年,印刷商斯蒂芬·杰伊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创建了美国第一家印刷厂,此后在华盛顿、费城和纽约也出现了印刷厂。随着天主教耶稣会在东方的传播,印度和日本也出现了铅印印刷厂。

整体来看,18世纪也被看作印刷业不够兴旺的一个世纪。不过印刷书籍在数量上倒是大大增加了,这主要归功于文学艺术的发展。18世纪著名的印刷厂有以下几家:德克尔在柏林创办的皇家印刷厂、布列科普夫在莱比锡创办的印刷厂、富尔和吉多在巴黎创办的铅印厂、比斯克维尔在伦敦创办的铅印厂。其中布列科普夫不但是著名的印刷商,也是著名的出版家。

有些书特别畅销,如《圣经》、各种经典作品和字典等。这些书需要毫不改变版式地在当地加印,因此必须将这些书的整套活字版完整地保存。1711年一位名叫依·穆勒的传教士在荷兰莱顿发明了这种保存整套活字版的方法。但是在18世纪,这种方法还主要靠经验传承。18世纪末是印刷业出现决定性变革的时期,法国大革命爆发,所有旧有的印刷制度被废除,革命者宣布任何人都享有印刷的自由。尽管这个开禁的命令很快被收回,但其对印刷业的推动效果却没有消失。

19世纪初,德国很多地区的行会被摧毁,印刷业从此前的众多束缚中解脱出来,吸引了大量人力和资本。19世纪初德国建立印刷厂的城镇只有434个;到1855年共有818个城镇建立了2565家铅印厂和石印厂;到1890年,在总计1891个城镇中建立了6530家各类印刷厂,从事印刷业的技术工人共计36612人。随着德国印刷业的发展,在欧洲其他各国也相继出现了印刷厂。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断发明新的方法改善原有的印刷技术,这些新方法促进了印刷的普及。1804年,洛德·斯杰戈普改善了保存整套活字版的方法(洛德·斯杰戈普在1800年还发明了可以同时在一张纸的正反面印刷的印刷机);1805年,温克和怀特发明了专门用于制造字母铸件的压铸机。1810年,格尼克发明了蒸汽印刷机,这种旋转的蒸汽印刷机1小时可以印刷12000页。

印刷业逐渐不再限于铅印,石印也成为印刷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他各种印刷方式也加入进来:包括金属雕刻制版、锌版、影印、照相制版(日光胶版)等。由于印刷方式不断丰富,很多大型印刷厂便不再自称为“铅印厂”,而改用“印刷厂”这个名字。

这一时期,在美国出现了印刷工序的专业化细分,一些印刷厂专门从事整套铅字的制作,另一些印刷厂自己不制版只使用成品版进行印刷。同时,小型印刷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使每个人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小规模的印刷,仅供个人自用。

网址:www.traditio-ru.org›wiki/Книгопечата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