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1],
豆蔻梢头二月初[2]。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1]十三余:指所赠别的女子十三岁多。
[2]豆蔻:植物名,多年生常绿草本。有各品种。南人取其中红豆蔻花尚未大开者,名含胎花。
杜牧自大和七年(833)自宣州为牛僧孺聘为淮南节度使幕掌书记至扬州后,多冶游秦楼楚馆,并与歌妓交游。此诗为他大和九年(835)将离扬州赴京任监察御史时赠歌妓之作。
第一首从几个角度描绘赞颂所赠别歌妓的美好。她不仅年轻,而且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她的容貌又美如二月初梢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俏丽动人。末二句则风趣地将她与扬州城中的小家碧玉对比,说那些女孩都没有她美丽。或有以此批评诗人轻薄者,实际上并非如此。诗人妙笔蕴藉,自不应将他作轻薄恶少看。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描绘离别时的情态颇为真切。其妙处在于比喻的巧妙贴切。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诗云:“曰‘却似’,曰‘唯觉’,形容妙矣。下却借蜡烛托寄,曰‘有心’,曰‘替人’,更妙。”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则批评此诗“浅露”,谓“杜牧之云:‘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意非不佳,然而词意浅露,略无余蕴。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尽则又浅露也”。这一批评仅抓住前两句而言,而从全诗整体来看却并非如此。前两句虽少蕴藉,但正与后两句蕴藉含蓄的比喻相辅相成,各得其宜,故不当以“浅露”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