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还乡:王充闾经典散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细雨梦回

想是夜间读书过于疲劳,一卷未终,便伏几而寐。醒转来,壁上的时钟已经敲过了十二下。

不知从何时开始,楼外下起了雨,衬着路灯的辉映,雨丝闪着一道道耀眼的毫光,透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韵。推开窗户,细雨扑上脸颊,痒丝丝的,了无寒意。夜风轻吻着头发,流荡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

这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不待鸣雷的呼唤和闪电的指引,蕴蓄着满腔的爱意,悄悄地降临人间。确实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啊!

连日来,听到许多关于农村苦旱的信息,到处都在翘盼着时雨。却不知,辽南果园中此刻是否同样普降了甘霖。我仿佛看到,春雨洒处,姹紫嫣红开遍,片片果林堆着满头香雪,有的如玉屑冰花,白里泛绿,有的如彩云漫拢,一抹轻红。

春雨,唤醒了万物的生机,催动着人们丰收的热望。古往今来,咏赞春雨的诗章恒河沙数。“杏花雨——仓里米。”人们总是把三春灵雨同花繁果富紧密地联结起来——

许多无名诗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吟咏着:“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至于后来的诗篇,诸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等等,可说是俯拾即是。

雨催花发,昨天还是蓓蕾,今天便绽放出鲜花,几天以后就将结出小小的果实。久旱逢甘雨,是人间的乐事之一。“五风十雨升平世”,更是古代人民的理想境界。苏东坡在《喜雨亭记》中讴歌春雨,兴会淋漓:“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出外旅游,逢着落雨,总有些大煞风景吧?也不见得。古人早已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里登山且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极目青郊,烟雨中的杨柳、禾稼,显得分外朗润清新。有一次,我在苏州逢着下雨,那黑瓦白墙的楼舍,典雅工丽的园林,五颜六色的雨伞下疾徐不一的行人,都因为霏微的春雨更饶韵致。不然,恐怕是无法领略“雨中春树万人家”这句诗的妙处的。

落雨,是挑人思绪、引人遐思的时刻。雨能使人从躁动归于沉静,从感性进到理智。面对着垂天雨幕,耳听着潇潇暮雨,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

诗圣杜甫在长夜苦湿、风雨凄其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浩叹,体恤民艰之情,跃然纸上。

宋代的诗人曾几,午夜梦回,听得雨声淅沥,认为是最佳音响,从甘霖普降想到稻香千里,大有丰年:“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而他的门生,那个被誉为“亘古男儿”的陆放翁,则是“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因为听到雨声,他那饱满的爱国激情,竟然冲出白天清醒生活的境界,泛溢到梦境中去:“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然,落雨引发的思绪,也并不都是奋发向上的,也有人从点点滴滴、淅淅沥沥、飒飒潇潇的雨声中,领悟到一种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悲凉意绪。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词人蒋捷了。他在一首《听雨》词中,通过追怀生涯中的三段里程,着力滃染凄苦冷寂的意境,以暗托其深沉的故国之思:“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的:“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对雨向来抱有好感。童年时代,每逢落雨,我都跣着双脚,跑到街头玩耍、嬉戏。有一次,因为在雨中贪玩、摸鱼,竟然忘记吃饭,误了上课,塾师带着愠色,让我背诵《千家诗》中咏雨的诗篇。当我吟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等令人赏心悦目的清丽诗章之后,老师轻轻点了一句:“朱淑真的诗,你可记得?”我猜想是指那首“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的,因为觉得有些败兴,便摇了摇头。老师也不勉强,只是轻叹一声:“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

当晚,听父亲说,十年前的一个雨夜,在警察署长家里充任家庭教师的先生的爱侣被东家奸污了,第二天,便含愤跳进了辽河。

先生以戊子年五月生,授徒当时不过五十几岁。如今,我已超过了这个年龄。但是,时移世易,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他那样的遭遇再不会重演了。所以,我对雨终无恶感。

…………

思绪,像一个扯不尽的线团萦绕着,楼外,淅淅沥沥,雨还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