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反对法治主义之余论
试更举安石之言论,证明其渊源于儒家,且反对法治。其《上张太傅书》有云:
某愚不识事务之变,而独古人是信。闻古有尧舜也者,其道大中至正常行之道也。得其书,闭门而读,不知忧乐之存乎己也。穿贯上下,浸淫其中,小之为无间,大之为无崖岸,要将一穷之而已矣。
又熙宁五年,神宗以举官多苟且不用心,宜严立法制。安石则曰:
……刑名法制,非治之本,是为吏事,非王道也。今于群臣邪正情伪勤怠,未明示好恶,使知所劝惧,而每事专仰法制,固有所不及也。
又安石《通州海门兴利记》有云:
……既叹其吏之能,民又思其君之所以待吏,则欲善之心,出于至诚而已;盖不独法度有以殴之也。以赏罚用天下,而先王之俗废。……
此文末记至和元年六月日,时安石除集贤校理不赴,方归临川也。
观上述各节,则安石之拳拳服膺于王道,而反对以刑法为政,为何如耶?朱熹于此点亦有说曰:
或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是不知于此既有不足,则于彼也亦将何自而得其正耶?……若其实有得于刑名度数也,则其所以……施于政者,岂至于乖事理拂民情;而于当世礼乐文章教化之本,或有失于其道理者,乃不能一有所正乎?……
朱熹对于安石颇多过论,独议其无所得于刑名度数之学,良为知言。顾又谓“于此既有不足”,则亦不许其列于儒家,则又门户之见为之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