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见资本人Ⅱ:从企业家精神到中国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永远不待在舒适区

“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比亚迪董秘 李黔

2017年,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A股证券代码:002594)总部,六角大楼,国内国外考察者进进出出。“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市长来。”比亚迪董秘李黔表示。

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展示试运行的“云轨”,颇为吸睛。2016年10月,宣布试运行云轨业务的比亚迪,目前已签署意向订单超过10个城市,并在积极争取更多城市订单。

云轨业务是比亚迪的又一次创新和勇气,也是又一次的雄心和野心,“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在自己的传统强项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有大动作:准备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向其他车辆制造商供应其电池。

横跨于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一次次敢于先人一步。

李黔接受全景网专访

比亚迪23年成长简史

1994年成立的比亚迪,以做二次充电的镍电池起家。到了1997年,比亚迪开始做锂电池,相比较镍电池,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很高,当时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元,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洋、索尼、松下这样的日本知名企业。

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2000年,比亚迪拿到在手机界有如今天苹果地位的摩托罗拉的电池订单,2002年,又拿到诺基亚的电池订单,由此一举成为电池大王。

2002年,比亚迪股份(证券代码:01211.HK)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是10.95港元,当时是54只H股里面最高发行价记录,当时的H股都是1港元、2港元,算是给中国企业争了一把脸。

2002那一年,比亚迪的销售额是22亿元。

不甘心在手机电池领域舒适区待着的比亚迪,又把目光标准了手机零部件,很快便在这一领域闯出名堂。2005年,手机零部件供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2005年到2007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业务快速成长。2007年,分拆出比亚迪电子(证券代码:00285.HK)在香港上市,如今一年销售额有400亿元。

在电池和手机零部件业务之外,比亚迪更为出位的举动是去做汽车,和自己原有业务完全不搭边。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牌照,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这是比亚迪的第三次转型。此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

2007年,比亚迪又把眼光瞄准了电动汽车,此时,电动汽车根本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比亚迪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国家政策也不明朗。比亚迪终于造出“一个概念型的电动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它能够产业化。2008年,巴菲特接触比亚迪公司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中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比亚迪“前瞻性的梦想”。同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比亚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08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第一台真正的双模电动车F3DM,到了2010年,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1年,开始推出电动大巴。之后,比亚迪电动车开始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2011年,比亚迪从H股回归A股,实现A股和H股两地上市。2013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达10亿元。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利,2014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70亿元,2015年190亿元,2016年3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016年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利润总额为65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国际化之路

比亚迪前几年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唱主角,也是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7年上半年,受到补贴退坡、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等政策影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97%。

李黔表示:“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有信心,一方面带动这个行业的高速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对自身也有非常强的信心,自身也会高速地成长。”

最近,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李黔对此解读为:“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2020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90%,到2030年,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遥遥领先”。2013年,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生产电动大巴工厂,之后是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2017年10月初,比亚迪宣布其在美国加州的纯电动巴士工厂竣工并投产,该工厂年产能1500台,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纯电动大巴工厂。

尽管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超过九成是国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比亚迪同样吸睛。比亚迪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罕有竞争对手。

在全球销售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斩获新订单,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运行。

李黔说:“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比亚迪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慢慢地将有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

“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几年只是探路,是用小批量进行试运行。”李黔表示。

纵深拓展电池 布局原材料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电池业务是一块重要基石。并且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两条腿走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在发展。但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过去一直只供应给自己。2017年5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放,向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货。

李黔表示,公司电池产能扩张,有了富余产能,此时把供应链打开,有利于带来收入、利润。

比亚迪本身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他新能源车企会愿意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吗?“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他们对于比亚迪电池是非常渴求的。”李黔认为,“目前电池,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环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

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一方面是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控制电池成本。2017年8月份,比亚迪牵手国轩高科共同成立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这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加强在三元电池领域布局。由于三元电池的循环充放次数和稳定性快速提升,需求量大幅上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

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比亚迪在青海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2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青海的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布局云轨轨道交通 再造比亚迪

2016年底,比亚迪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云轨”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比亚迪云轨效果图

截至2017年底,比亚迪已经与10多个城市签约。比亚迪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云轨——银川云轨已于2017年9月1日通车。

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开发云轨,开发立体化交通,用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未来比亚迪从电动车到云轨,希望通过技术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

云轨属于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可以运用到三、四线城市的主干线,一、二线城市的机场线和旅游线。云轨除了电网供电,自身也带有储能系统,车列全部是阻燃设计。据介绍,相比地铁,云轨造价更低,云轨在上下坡、急转弯的地方非常适用,适应性强,运行的噪音相比地铁钢轮要小。云轨可以2到8节灵活编组,每节运量可达160到200人。中运量的云轨单向一小时运输量为1万到3万人,符合三、四线城市运量需求。

做电池和汽车,再去做轨道交通,比亚迪的跨界是否太大了?市场前景如何?李黔表示,云轨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动汽车,“它也是靠电机驱动,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其他业务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

“假如一个三、四线城市交通里程有200公里,一公里平均2个亿元,一个城市的规模就是400亿元,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273个,这就是万亿元的市场,而这万亿元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这在未来10年属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一直坚持创新,从电池到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比亚迪一直带着技术创新的基因和理念前行,多年来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如今迈入跨行业全产业链时代。李黔认为,“多年来,比亚迪主要走的是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企业靠自身的研发、拼搏,再创新、再拼搏,来推动公司整个成长。”

扫码观看比亚迪专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