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正能量”与“全民阅读力”
——以“深圳读书月”的都市阅读推广实践为例
“全民阅读力”的大小与“知识正能量”份额的多少,同每一个人、每一个读者、每一个公共文化从业者,同中心图书馆和社区分馆(农家、职工书屋),同任何家庭、任何学校,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这是因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知识经济社会格局中,来自书本的常识、知识和学识,取自前人的教训、经验和智慧,乃是一个人由无知走向有知,且不断获取新知的基础,其与生活实践和社会阅历的化合融会,则是形成价值观的必然过程。而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心理上的是非判断,行为中的善恶抉择,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前途和运程。
正如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共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先生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深圳海天出版社2017年版)的前言中所说:“今天,全民阅读活动在中国渐成声势。这种声势的形成,有专家的倡导,有政府的支持,有舆论的推动,有个别杰出城市的示范和高贵的坚持,但最重要的动力,还来源于民间日益高涨的热情,而其背后则是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是国民素质面对世界潮流与挑战的提升。因为览古今中外,无论对于民族、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个人而言,阅读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到个人而言,读书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快乐的可持续……最重要的可持续在于人的可持续,在于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承续相接与不断创造,而人的可持续,最根本还是来源于读书学习。”
一、从“阅读社会”的倡议,到《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共识
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第16届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把1972年定为“国际图书年”,以倡导人人读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和鼓励各国迈向“阅读社会”(Reading Societ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国际图书年”所发布的《图书馆宪章》首款即开宗明义道:“人人都有读书的权利。社会有义务保证每个人都享有看书的机会。”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联发布了《公共图书馆宣言》,进一步明确宣告:“自由、繁荣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是人类根本价值的体现。人类根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智者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以及民主发展的建设性参与,取决于人们所受良好教育和存储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自由开放程度。”该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信,“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并由此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因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而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和服务“必须反映当前趋势和社会发展过程,以及记载人类活动和想象的历史”,且“不应受到任何意识形态、政治或宗教审查制度的影响,也不应屈服于商业压力”,其读者服务的核心应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
在公共图书馆多达十二项的主要使命中,“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等赫然在目。该宣言还建议:“公共图书馆的网络设计必须考虑到与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以及大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使社区每一个人都能切实得到图书馆服务,需要有理想的馆舍环境、良好的阅读学习设施,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充足的开馆时间,包括对不能到馆的用户提供馆外服务”“图书馆服务必须适应乡村和城市社区的不同需求”“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用户和馆藏资源之间的能动的中间人。图书馆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保证服务质量非常重要”“必须制定馆外教育和用户培训计划,帮助用户从各种馆藏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等。
随后,相关国家的基础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都把推广阅读风气、提升国民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我国政府在积极响应和跟进建设“阅读社会”的过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提出“书香社会”“全民阅读”两个概念,并先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
自去年开始陆续出台的“两法一条例”,首次就中央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公共图书馆等主体的责任、义务、权利等方面,用法言法语规定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文化职能及“全民阅读”的法律地位、国家责任和文化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书香社会”“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深圳读书月”的率先创意实践和可持续创新发展,为中国内地构建“学习型城市”积累了颇为丰富的有益经验。
二、“深圳读书月”的率先创意实践与可持续创新发展
早在2000年,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便创立并举办了以深圳市民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大型读书活动,搭建了“深圳读书月”(每年的11月)这一平台载体。十八年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秉承营造书香社会、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人文关怀,以“阅读·进步·圆梦”为总主题,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并通过机制优化、内容改革和文化创新不断提升活动的知识内涵和人文品质,每年策划并成功举办包括“深圳读书论坛”“年度十大好书”“经典诗文朗诵会”“书香家庭评选”“绘本剧大赛”“赠书献爱心”“手机阅读季”“温馨阅读夜”等数百项阅读文化与阅读推广活动。
(一)“深圳读书月”活动内容与人文内涵
俗话说:“活动活动,不动不活。”精神食粮的社会推广,与物质营销有所不同。“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书香偏惧路途远”。历年来“深圳读书月”活动的着力之处正在于此。它紧跟着市民人群的文化需求、社会生活的基本脉搏和科技发展的新进度,与时代共进步。
试观“深圳读书月”历年年度主题,从“营造书香社会,共创美好未来”(2000年度)、“探求科学真理,弘扬人文精神”(2001年度)、“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2002年度)、“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2003年度)、“提高市民素质,面向城市未来”(2004年度),到“读书为乐,读书为荣”(2005年度)、“让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2006年度)、“实实在在读一本书”(2007年度)、“我阅读,我快乐”(2008年度)、“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2009年度)……可以看出“深圳读书月”在做实、做好活动中所培育的文化自信力和文化自豪感。而社会事实也正是如此,“深圳读书月”年度活动参与人次,由首届的170多万人次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逾千万人次。
如今,“深圳读书月”已被打造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都市文化名片,并成为全国众多省会城市以及无数地级、县级城市取经学习、见贤思齐的典型。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以表彰深圳坚持不懈推动国际化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在推广书籍和阅读方面为全球树立了不可多得的典范。
与此同时,深圳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城”计划、“南书房家庭导读书目”及“馆员书评”等创意创新项目,也不断地为深圳的全民阅读提供着公益性的服务。深圳海天出版社也适时跟进,自觉介入了全民阅读主题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推广,近十年来,先后组稿出版了包括《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以及朱永新《书香,也醉人》、吴晞《斯文在兹》、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徐雁《纸老,书未黄》、郭英剑《域外好书谈》、彭国梁《近楼,书更香》等在内的一大批书香类图书,成为当代中国出版界全民阅读类图书出版的佼佼者。
2017年春,海天出版社在“4·23世界阅读日”前夕出版了“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一套四种,以“书香”为关键词,通过强化对全民阅读尤其是数字阅读的引领,把全民阅读具体分解成为家庭、校园两个重要空间,依次编著出版《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计有百余万字,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学风,对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导读、未成年人的课外阅读以及中外经典阅读的人文内涵和古今读书方法等,加以阐发和分析。此外,还对包括“深圳读书月”“苏州阅读节”等全民阅读品牌在内的典型活动,进行了具体化的经验总结,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东莞读书节”与“苏州阅读节”活动内容与人文内涵
除深圳以外,广东省的东莞市和江苏省的苏州市,也是特色鲜明的两个全民阅读的典范城市,具有重要的参照分析价值。
晚于“深圳读书月”五年设立的“东莞读书节”,是中共东莞市委、市政府自2005年创立并开始举办的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作为东莞市着力打造的一项知识传播活动品牌,在东莞图书馆的具体执行下,“东莞读书节”从2005年至2017年累计举办各类读书文化活动5000余项,吸引逾3900万人次参与。
每届“东莞读书节”,以未成年人、新莞人、农民、残障人士四类人群为关注点,以“读、写、讲、赛”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专题展览、学习论坛、知识竞赛、征文、书画、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爱好的人,均可拥有图书文化和知识传播的获得感。如自2005年开始举办的“我的打工成才路”大型巡回演讲,每年推选约十名各行各业的优秀新莞人作为演讲嘉宾,讲述各自的人生故事,为广大新莞人带来圆梦的“精神正能量”;近年来开展的“新东莞、新阅读”全民掌上阅读活动,推广“企业掌上图书馆”阅读功能,采用市民读书、政府补贴的新形式,将手机阅读普及至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之中。同时,还组织了数字阅读进校园、进村(社区)、进家庭、进企业系列活动,积极营造随时随地可以求知、学习的公共阅读空间,并立足地方特色,向市属各个镇(街)辐射、延伸,进行主题鲜明的阅读推广,形成了如莞城的“文化周末大讲坛”、东城的“黄旗山放歌”五月诗会、虎门的青少年雏鹰系列活动、常平的国学吟诵活动,大朗的“朗读亲子馆”、长安的“榕树下”文化空间、石龙的小图书馆管理员暑期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阅读文化活动。
晚于“深圳读书月”六年设立的“苏州阅读节”,自2006年首度举办伊始,就走的是“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活动路径。作为苏州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苏州阅读节”以苏州图书馆及其众多社区、乡镇分馆为中心,每年策划并成功举办包括“名家大讲堂”、“东吴讲坛”、“苏州大讲坛”、“文博论坛”、“创业大讲堂”、“4·23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少儿国学经典传习”、“苏州晒书会”“苏州经典著作”评选、“当代藏书家”评选、“悦读嘉年华”、“你选书,我买单”“你荐好书,我赠新书”、“苏州职工读书月”、“职工书屋”建设、“美丽乡村文学读写”、“苏州市新春诗会”等缤纷多彩的活动,逐渐吸引了数百万苏州城乡居民的参与,在提升地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弘扬苏州城市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已成为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有积极影响的文化品牌。
在“苏州阅读节”这一公共文化服务和知识传播平台上,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悦读宝贝”早期读书启蒙行动及《市民阅读手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版)等接地气、联文脉、扬书香的特色活动,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深圳读书月”及“东莞读书月”“苏州阅读节”,已成为中国内地城市全民阅读的三大品牌,成为各自所在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
三、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阅读推广“三位一体”全民阅读推广方略
福建三明学院承办的“2017华夏阅读论坛”首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基层阅读推广”这一“三位一体”的全民阅读推广方略。韩梅花馆员在《全民阅读“三位一体”推广方略解析》一文中评介说,以“书香+艺馨”为文化基调的“学习型家庭”、以“才华+学识”为基础的“书香校园”及以“读书做人,知行合一”为基本内涵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三位一体”系统工程,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方略。它的提出,“标志着全民阅读推广在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地探索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的新阶段”,其创新之处,在于将阅读推广目标由以往侧重倡导“阅读价值观”的培育,转向夯实“儿童读书情意”的人文基础,并呼吁各级各类图书馆发挥阅读推广主体作用,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提供专业的、系统的、长期的阅读服务,培养儿童内在的阅读自觉,促使阅读主体发自内心地热爱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全民阅读“三位一体”推广方略,将阅读推广目标定位在把“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阅读情意”植根在儿童的心田和脑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全民阅读“三位一体”推广方略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全民阅读工作的局限。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会把公共图书馆所从事的全民阅读推广与“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建设,仅仅操作成为“点”到“点”(与社区、乡镇分馆)的线性关系,即一个中心点(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线(“送书、送资源、送服务”)—分点(社区乡村的基层服务点)之间的关系。“三位一体”推广方略,则以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为中心圆点,构建和打造一个圈状的“书香核心区”。也就是说,以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为知识传播和书香辐射圆心,向附近以至更宽泛地域的居民社区、学校、镇乡图书分馆辐射书文化,推广阅读。在这一方略的指引下,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将更加行之有效,成绩卓著。
(一)阅读,尤其是读书,达到“要从娃娃抓起”的社会共识
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要可持续发展,最离不开的是年轻力量的加入。吸引年轻一代的学子、书生、读书人加入到图书馆的读者队伍中来,必须从源头活水——“书香校园”入手;而“书香校园”的孩子,则要依靠“社会的细胞”——家庭培育。
因此,在全民阅读立法促进的时代,社会呼唤大量的“学习型家庭”以及无数的“学习型家长”,惟其如此,才可能生生不息地涌现出无穷尽的“书香娃娃”。而在“全面两孩”的新人口政策下,不仅要有“书香宝宝”,还要有“书香贝贝”,亟须在“学习型家长”的家庭导读下,让“书香宝宝”给“书香贝贝”树立起阅读典范,从而共同参与一家四口基本人口格局下的“学习型家庭”的构建。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才会有源头活水,才会有一代代新生人口加入进来。人们总是美好地期待,作为家长来说就是期待孩子,作为老师来说就是期待学生,作为成人来说就是期待年轻人,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而如此良性循环、优化发展的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全民阅读推广这种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抓手。
阅读,尤其是读书,读中外名著经典、古今好书佳作,要从娃娃抓起,这已经是老生常谈,同时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今一对夫妇可以生养两个孩子的国家人口政策,倍增了家庭导读和校园阅读推广的时代重任。它意味着,在“书香宝宝—学龄儿童—青少年书生”这一社会阅读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链条上,“家庭(以亲子阅读为中心)—校园(以书香校园为中心)—社会(以学习型图书馆为中心)”,将依次担负起更多更广泛的文化责任。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既“教书”,传授常识、知识和学识,又“育人”,造就善人、贤人和哲人,寓“教”于“育”与寓“育”于“教”相辅相成。也就是说,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人文关怀,是以“教书”为手段和工具的“育人”:造就有基本常识和专门学识的人,最好是还富有见识和胆识的人才;造就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较之更难能可贵的目标则是,造就出类拔萃的精英人才、推陈出新的创造型人才,以及拥有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
如今,面对全民阅读的时代焦虑,如何做实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多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走上了为之上下求索之路。仅以全国政协委员系统而言,邬书林先生提出,全民阅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设立国家全民阅读基金,重点保障特殊群体、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鼓励民间成立阅读推广机构和基金会”“设计‘全民阅读计划’,细致考虑各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全民阅读需求,特别强化学校的阅读课程”等种种有益建议,不仅充满了文化远见和卓识,更洋溢着现实的人文关怀。
撬动全民阅读推广的关键抓手,第一个就在于作为导读人和领读者的家长,在于家庭中是否确实拥有求知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因为“社会的细胞是家庭”,书香社会的追求,最离不开“学习型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这一关键少数。教育规律昭示我们:0—3岁婴儿的“启蒙教育”,3—6岁幼儿的“文化教育”,以及自6岁开始的“儿童知识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路径和成才基础,关系到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社会生存水平的高低和报效家国能力的大小。而从整体上来说,这还严重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的强弱。而在可预见的中国未来,“全面两孩”的家庭人口基本格局,使得婴儿的文化启蒙教育和幼儿的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因此,撬动全民阅读这一社会板块的支点就在家庭,在万户千家和千家万户中的家长。
现代教育学的原理昭示我们,“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未来的手”“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教孩子更难”“没有人天生会教养孩子,是孩子让我们学习如何做个好父母”。因此,“好父母都是后天学来的”。要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容易,不让孩子跌倒在读书学习的阶梯上则比较难,至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引领孩子,则更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无止境”的言传身教工程。
因此,就一对年轻夫妇而言,在无师自通地生养儿女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教儿育女之道,让自己的孩子在成人的阶梯上成长,在成长的进程中成才。其中的关键,则在于以书香为底蕴的“学习型父母”的示范和引领。孩子是父母双亲的合作产品,也是其参与未来社会的生命化身。在培养孩子耳聪目明、身健体壮、心善脑慧等方面,为人父母者是第一责任人,情在当然,义不容辞。孩子“好习惯”“佳人品”和“高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尊长共建的家风户范,离不开父母双亲的身教言传,更离不开知教善学的父母具体引进和切实践行教育智慧。因此,“学习型父母”和“书香家庭”建设,便成了全民阅读进程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阅读,“书香校园”不该是只读“应试”之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如果知识的芬芳酿造的阅读精神正能量,能够让人生的理想插上书香的翅膀,那这样的人生就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有色彩。在人的成长道路上有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必须是三点一线不走弯路。而所谓“三点”,就是成人、成长、成才要同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成人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进程中成才。如果三点一线、三位一体地实现成人、成长、成才,那人生就不会走弯路,既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更不会跌倒在读书、学习、学业的台阶上;那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学生长大成人后,就不仅是“祖国的花朵”,而且还是“民族的栋梁”。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要读“有字书”,通过读书来求知识、学文化、受教育,进而明白人生须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的道理。于是,书香校园建设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书香校园建设,看似是一个伪命题。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读书,就是为了读好书,把书读好,这样说来,好像强调书香校园并无必要。其实不然!求学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是爱好看“闲书”,尤其是从小爱读文学作品、科普书刊的孩子,将来不管学文科、理科或工、农、医科等,基本上都会继续保持阅读的爱好和兴趣,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另一种是只会读教材、读课本、读教学参考书,只善于做习题、写应试样式的作文,而没有文学阅读、科普阅读爱好,这样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在从业以后也不会再去读更多的书。
因此,书香校园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指的就是对课外阅读,对以人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为导向的阅读的一系列具体实践。对此,日本学者斋藤孝教授的《阅读的力量》(武继平译,鹭江出版社2016年版),足以给予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借鉴。
斋藤孝先生观念中的“阅读的力量”,其实说的正是文化传统上的“读书力”。他在书中说“日本乃读书立国之邦”,指出:“读书意味着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应该让这种求知欲变得更加旺盛。一个国家,要是每一个人都有很强的阅读能力,那么这个国家一定大有潜力可发掘,一定相当有气魄。”“读书能力乃日本国的软实力资本。”“日本人平均阅读能力强”的国际观感,正是因为日本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比较高,“显示出日本人信息处理能力、求知欲及上进心的旺盛”。《阅读力》(三联书店2017年版)的著作者聂震宁先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的出版推荐语中,也表示认同:“阅读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现实的精神状态和长远的精神走向。”
四、结束语
《阅读的力量》告诉我们一个十分宝贵的经验:做实学龄儿童和少年读书求知的基础教育,对于形成和保持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力、文化软实力和科技创新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正如王京生先生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序言中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国自国民始,提升国民自教育始,教育自读书始,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读书是城市前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圳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和文化奇迹,是因为人们保持着对读书的巨大渴求、对知识的巨大热情,一座城市积累的丰富知识一定能转换成强大的创造力。深圳强大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造能力,都与读书密切相关,无数大胆的设想和创意,都来源于持续读书与勤学善学。”
总之,阅读,尤其是读书,是涵养地域人文气质,积累可持续发展能量,汇聚与时俱进创新能力的源头活水。而这也正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中将自2016年起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的深远社会意义。
徐雁,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