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辞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原序

西蒙娜·德·波伏瓦写过一些回忆录,借此让人了解她的生平和事业。1958年到1972年,四卷本回忆录《端方淑女》《岁月的力量》《事物的力量》《清算已毕》陆续问世。其间,还有一本小书《安详辞世》于1964年出版。作家的基本矛盾在于,在幸福的生活和必要的写作之间常常感到难以抉择;一方面是辉煌的偶然,另一方面是严峻的救赎。这一矛盾为这项规模宏大的自传项目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某种意义上,她将自身的存在作为写作的对象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年1月9日出生于巴黎。在参加法国高中会考前,她一直在天主教艾德琳·德西尔私立学校学习。1929年,她通过法国大中学教师哲学科资格考试,此后至1943年依次在马赛、鲁昂和巴黎教书。早在1939年战争前,她就已经完成了《当精神占据上风》的创作,不过直到1979年这部作品才得以面世。波伏瓦文学事业的真正开端应是《女宾》(1943)。后来她又出版了《他人的血》(1945)、《人都是要死的》(1946)、《名士风流》(获1954年龚古尔文学奖)、《美丽的形象》(1966)以及《独白》(1968)。

除了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闻名于世,成为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作,西蒙娜·德·波伏瓦还出版了包括许多哲学论文和论战文字在内的理论著作,比如《特权》(1955,在《思想》系列随笔中再版,出现在该系列第一篇文章《必须焚毁萨德吗?》题目之下)以及《老年》(1970),创作了话剧《白吃饭的嘴巴》(1945),还在《美国日记》(1948)和《长征》(1957)中讲述了自己的游历经历。

萨特去世后,西蒙娜·德·波伏瓦出版了《永别的仪式》(1981)和《寄语海狸》(1983),后者收录了萨特写给她的大量书信中的一部分。直到去世那天——1986年4月14日,她都一直积极参与由萨特和她本人创立的《现代》杂志的各项工作,并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女权主义全方位的支持。

献给我的妹妹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狄兰·托马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