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多诺的生平事迹
阿多诺,全名特奥多·威森格隆德·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oud Adorno)(1),1903年9月11日出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其父奥斯戈·威森格隆德是一个从事酿酒业的犹太富商,其母卡尔维丽·阿多诺是一位有科西嘉血统的歌剧演员,信奉天主教,在阿多诺出生时年已37岁,可谓是中年得子,自然对其万般宠爱。阿多诺出生时被取名为特奥多尔·卢德威格·威森格隆德。作为职业歌唱家的母亲,加上一位颇有天赋的钢琴家姨母,她们使阿多诺继承了对音乐的永不衰竭的兴趣和非同寻常的才华,以致在少年时,阿多诺就能用钢琴演奏贝多芬艰深的《第十一奏鸣曲》。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音乐才能使得阿多诺后来在把音乐和哲学相结合的工作中多有建树。在法兰克福的条顿骑士中学和威廉大帝文科中学读书时期,阿多诺就在两家颇有名气的音乐戏剧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关于表现主义和新歌剧的评论文章,在音乐界崭露头角。15岁时,阿多诺迷上了哲学,开始阅读起康德晦涩的《纯粹理性批判》。
1921年,阿多诺考上了著名的歌德—法兰克福大学,潜心学习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音乐。三年以后,年仅21岁的阿多诺以一篇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论文《胡塞尔现象学中物和思的先验性》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阿多诺追随音乐家奥尔本·贝尔格来到维也纳,进入了以阿诺德·勋伯格为中心的创新作曲家的圈子,以期在作曲上有所成就。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些音乐作品并进行了公演,但不是很成功。
1927年,阿多诺返回法兰克福大学,通过霍克海默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建立起联系,1931年初通过教师资格论文《克尔凯郭尔:美学的建构》获得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学科执教资格。然而,好景不长,纳粹上台执政给阿多诺这个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大学教师的前途蒙上了严重的阴影。1933年他被剥夺了教书资格,不得不流亡英国,试图在牛津大学获得一席之地,但未能如愿。这期间他开始撰写《认识论的元批判》。为了能时常回德国访问,阿多诺在自己的姓名中略去了父姓,开始采用母姓“阿多诺”以掩盖自己的犹太出身。
1938年,阿多诺受霍克海默之邀前往美国,先是在普林斯顿广播研究所当音乐指导,后加入霍克海默在纽约重建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积极为该所杂志《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撰稿。1941年,该杂志停刊后,阿多诺移居加利福尼亚,和霍克海默合作研究,写出了他们共同的著名著作《启蒙的辩证法》(1947年)。
1949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一道返回法兰克福大学执教,重建了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此后,阿多诺进入创作鼎盛时期,写了大量的哲学、文学、社会学、音乐理论著作,如《新音乐哲学》(1949)、《最低限度的道德:对毁掉的人生的思考》(1951)、《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主体与客体》(1960)、《黑格尔三论》(1963)、《本真性的行话》(1964)等,跻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行列。特别是在1961年德国哲学界的那场“实证主义的论争”中,他同波普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激烈争执,要求比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更彻底地否弃实证主义,从而树立了他作为激进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热烈倡导者的形象。
1966年阿多诺出版了他最重要的哲学论著《否定的辩证法》,此书在学术上是他一生成果的集大成者,在政治上是为随后出现的激进学生运动,主张彻底摧毁发达工业社会中现存的一切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理论的论证。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倡导的社会批判理论被德国1969年激进学生造反运动付诸实践时,他却表示不可理解。他发表声明,悲叹道:“当我建立我的理论模式时,万万没想到人们会用燃烧弹来实现它。”阿多诺的表态激怒了造反学生。为此,他受到了学生们的谩骂和袭击,乃至人身污辱。1969年8月6日,阿多诺在瑞士度假时因心脏病猝发溘然逝世,悲剧性地走完了自己66年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