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奶味”语言,是口才启蒙的开始
大多数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会不自觉地认为跟孩子说话应该用幼稚一些的语言,这样孩子才更容易听得懂,于是经常用重叠词或拟声词来跟孩子交流,比如说“吃饭饭”“坐车车”“睡觉觉”等。这样表面上看似符合幼儿的发音,其实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孩子的词汇积累,很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真实场景秀
妍妍是个3岁半的小女孩,可是说起话来却充满了“奶味”。
一大清早,房间里就传来妍妍的声音:“妈妈,妈妈,我要拉!”
妈妈急忙跑进屋里,妍妍一骨碌爬了起来,然后着急地往地面四处张望,说:“妈妈,找鞋鞋,我的鞋鞋在哪里?”
妈妈又跑到大厅把鞋子给妍妍拿了过来,并给妍妍穿上。
妍妍有点着急地说:“妈妈,快快!我的鞋鞋为什么每次都不在床床的边上呢?”
妈妈说:“鞋鞋穿好了,赶紧拉去吧!你每次……”
还没等妈妈说完,妍妍就跑出了房间。
父母要知道
模仿是孩子学习和掌握语言的主要手段,父母日常的语言表达就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经常用“奶味”语言与孩子交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习惯用这种表达方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改用规范语言表达时,就会变得困难。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奶味”语言使用的频率越高,孩子掌握语言就越快。妍妍的妈妈常对孩子说“奶味”语言就是欠妥当的。因此,父母要尽量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谈,这不仅有利于孩子掌握标准语言,也能为孩子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好口才这样做
你意识到“奶味”语言对孩子的影响了吗?你还在教孩子说“奶味”语言吗?赶紧行动起来吧!别再让“奶味”语言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了。如果你还在纠结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孩子说话,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改变观念,及时更正
大多数父母都认识不到儿语、“奶味”语言的弊端,即没有树立正确的语言认知,因此,顺其自然地学着别人说,尤其是受上一辈人的影响。对此,父母应及时地改变观念,同时也劝导家里的老人不要对孩子说“奶味”语言,从根源上杜绝这样的语言刺激。
2.用实物或易理解的词代替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对有些词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将与这些词相对应的实物拿给孩子看,或者换成更容易理解、规范化的同类词;对于某些发音较难的词,则可以放慢语速,或使用稍微夸张的口形,以便于孩子学习模仿。
其实,孩子的“奶味”语言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如果你的孩子还在说“奶味”语言,你不妨从自身做出一些改变吧!通过一些说话方式的转变或认物游戏来纠正孩子的这种语言习惯,比如拿出苹果,问孩子:“这是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果果”,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