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案例 大学生回乡开网店卖土特产年收入百万
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时,许多年轻人为进入大学而挥汗如雨,也有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顶着烈日奔波。
在运城市机场大道豪德贸易广场一家正在装修的门店内,有两个为工作奔忙的大学生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一个叫杨少锋,另一个叫杨海军。杨海军在不停地接打手机,杨少锋则在整理店内的物品。两个小伙子都是芮城县靠近黄河的历山村人,从小一起长大,因为学习成绩好,两个人都考上了大学,杨少锋上的是长春金融学院,杨海军上的则是西南交通大学。
现在两个人是合作伙伴,他们虽然创业仅仅两年多,但是已经有了上百万的年收入。
杨海军不太爱说话,杨少锋则掸掸衣襟上沾着的尘土,说起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他们毕业后的经历,以及现在开网店卖土特产的生意。
“自讨苦吃”的大学生活
2002年,农家少年杨少锋来到长春金融学院就读。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杨少锋说,自己从一进入大学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后来想通了,大学除了学知识、长见识外,就是历练。所以,杨少锋的大学生涯几乎一直在“自讨苦吃”。
从大二起,杨少锋每天凌晨3点起床,骑将近1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广告公司领报纸,然后挨家挨户送报纸,风雨无阻。除此之外,课余时间他也不闲着,一直是学校社团组织的活跃分子。“那时虽然很辛苦,但是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就拿送报纸来说,那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儿,最主要的是,我积累了人际交往方面的好多经验。”杨少锋说,“年轻是资本,但是年轻时一定要多吃点苦,不然以后会后悔的。”
2006年3月,即将毕业的时候,杨少锋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那时我和同学受到百度搜索引擎的启发,决定研发一个搜索引擎,当时北京奥运会正在筹备中,我们的想法是,让外国人通过我们自己研发的网站快速了解中国的体育和人文。”杨少锋说。
这次创业最后以失败收场,但是激发了杨少锋对网络的兴趣,他为此还有幸加入了被称为“东北大学生创业第一人”的董一萌的团队,在那里他不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本领,而且结交了网络界的高才生,为他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
不断寻找合适的职业
2006年7月,杨少锋毕业离校。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找一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是一件惬意的事。杨少锋学的是金融专业,他的同学多数选择了在银行或国有企业上班。
杨少锋说他自己当时在长春找一份工作也比较容易,但是他很想看看不同于长春的世界,就辗转来到了江南,在杭州一家木业公司找到了工作。凭着踏实能吃苦,杨少锋一开始的业绩就很不错,很快当上了主管,然而,仅仅几个月后,他选择了跳槽。“那个公司收入不错,给我的岗位也不错,但员工相对老龄化,感觉不到朝气和活力,公司的规定我也觉得有些死板。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环境。”杨少锋说。
这时,一家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正在招人,对网络本来就感兴趣的杨少锋毅然辞职来到了该公司求职。“那天天气很热,其他求职人员都穿着短袖,而我却一直穿着从长春带来的长袖,因为那时身上的钱已经花得所剩无几,我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家里要钱。我想既然走出去了就要靠自己,不想再靠家里资助了。”杨少锋说。
在公司里,杨少锋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也结识了很多朋友。由于他的踏实、肯干、能吃苦,杨少锋很快又被提升为主管,而且他的想法和见解比较独特,很多都被领导采纳了。在当主管期间,他所在的部门成绩突出,很多时候其他部门都以他的部门为“标兵”。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杨少锋的业绩也在不断下滑,看到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无奈之下,杨少锋再次辞职,辗转到北京,又在一家大型国企当上了客户主管。
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刚开始时,杨少锋很自豪,但过了不久,他发现自己还是不适应。杨少锋说:“我可能一直渴望自己创业。经过毕业后几年的打拼,我觉得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到了可以独立创业的时候了,要不体现不了我的价值。我开始琢磨干点什么好,想来想去,就是开个网店。”
回乡后拉朋友入伙
2009年下半年,杨少锋回到了芮城老家。当时,杨海军恰巧回家探望父母。
童年的伙伴聚到一起,坐下来聊过去,聊将来。杨少锋开始给杨海军“洗脑”:“现在是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咱哥俩在外漂了这么多年也该干点什么了,不如一起开个网店吧!”
对于杨少锋讲的开网店,杨海军并不是很了解,他问:“咱们在上面卖什么呢?”
杨少锋说:“卖咱们村的东西,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特别注重保健养生,对于原生态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咱们就从这方面着手。咱们村好东西不少,环境又好,尤其是野菜山货,都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可是咱们村的人只知道挑出去、拉出去卖,就是弄到县城也没有多少人稀罕,既费劲又不挣钱。咱们收回来,在网上进行销售,一定能行。”
杨少锋让杨海军好好考虑考虑。很快,杨海军就给了杨少峰答复:入伙!
对于杨海军的加入,杨少锋特别高兴:“海军看着话不多,但脑子灵活,有点子,他可是当年我们县的高考状元,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苏州等地工作,很了不起。”
说干就干,两个人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叫“原春味”的网店。一开始,他们试着把自家的枣、花生、绿豆,还有野花、野菜等几种产品的介绍和图片放到了网上,没想到第一天就有了订单。
杨少锋讲,他的第一个订单是小野花,当时看到有订单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赶忙用袋子包好,骑了20多分钟摩托车到县里的快递公司邮给买家。
接着又有了惊喜,当时全国市场紧缺绿豆,买家看到他们网店有绿豆,就向他们大批量订购。哥俩这回可忙了起来,白天在本村以及周围村子挨家挨户收绿豆,晚上和家人一起挑拣和筛选,第二天发货。几个月下来,哥俩瘦了一大圈,但收入也多了起来。
转动脑子解决难题
眼看着生意一天天好起来,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开网店货源至关重要,但是农产品有季节性,杨少锋的网店不断出现缺货、断货的情况,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有的农产品不易保存,卖不掉只能白白扔掉,造成不小的损失。另外,他们的店铺资金周转不灵,人手也紧缺,物流渠道也不畅通。
面对一大堆问题,两个小伙子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偶尔还会发生争执,但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放弃。没钱了,放下架子,向亲戚朋友借,并保证一定尽快还上。人手不够,就把村里闲着的人拉过来帮忙,给他们发工资。
针对货源问题,他们可下了不少功夫,跑遍了周围的十里八村收购货物,还把自家的院子和房子改成了储存仓库,对于不易储存的,把它们腌制起来同样可以放到店铺里卖。就这样,两个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研究,一起开拓市场,店里的产品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个品种做到了现在的八十几个品种,每天的订单数量也从几十单增加到上百单。现在他们的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深圳、广州、香港的买家居多,而且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有的买家还把他们的槐花、蒲公英等特色产品带到了日本,让日本人也品尝了他们家乡的野味。
现在哥俩的生意做大了,收入节节攀升。他们还找了十几个老乡帮忙整理打包,每人每年可以挣到1.5万元左右,村里的几家农户还和他们签订了合同,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他们需要的品种,然后哥俩来收购,收购的价格也相当可观。这样既给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又解决了货源问题。
杨少锋说:“我们会经常教乡亲们使用电脑,让他们通过电脑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想办法使乡亲们的农产品增值。”
为了提高供货效率,他们把仓库搬到了离物流公司较近的豪德贸易广场。现在他们正在装修自己的公司,招兵买马。“认准目标,坚持下去,就会走向成功。这是我和即将进入大学以及正在找工作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的一点人生经验。”杨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