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根据反应找病因拔罐后常见的反应
人体在受到拔罐的刺激后会出现各种反应,有些反应是正常的,比如拔罐部位局部出现小水疱、小水珠、出血点和淤斑等;而有些反应是由于人体适应不了拔罐的刺激而产生的,比如患者出现晕罐反应。当出现这些不正常的反应时,操作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使患者恢复正常。
(一)患者局部感觉
拔罐期间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若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温暖舒适、思眠欲睡,为正常得气的反应;若患者感觉拔罐部位过紧、疼痛明显或灼热,应及时取下罐具重新拔罐;若拔罐后无感觉,为吸附力不足,应该重新拔罐。
(二)皮肤局部症状
拔罐可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疱、小水珠、出血点及淤斑等,或有时出现局部瘙痒,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拔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的这种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称为罐斑,或者罐印。罐斑多种多样,不同的罐斑提示不同病症。
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内有淤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袪寒除邪。
◎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淤之症。
◎ 罐印呈散发紫点,深浅不一,一般表示为气滞血淤之症。
◎ 罐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证为主。如在肾俞兼呈现血淤,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则为气虚血淤。此点常伴有压痛。
◎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 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且并不高出皮肤。如果是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表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
◎ 拔罐后没有罐印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者,则多表示病邪尚轻。当然,取穴不准时也会没有罐印,不能以1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病症。若皮色不变,触之不温,则表示患有虚证。
◎ 罐印呈灰白色,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
◎ 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有风邪和湿邪为患。
◎ 罐印内有水疱、水气或水肿,说明体内湿气重、寒气或寒湿较重。如果水疱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三)晕罐反应
拔罐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脉微等症状,称为晕罐。当患者出现晕罐反应时,操作者应立即停止拔罐,让患者平卧休息片刻,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多能好转。
晕罐反应严重者,应掐按其百会、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或艾灸百会、气海、关元、涌泉等穴位,必要时应送医院进行急救。对于年老体弱者、儿童或是精神紧张、饥饿、初诊者,更应注意防止其出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