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导读
本章方括号内的文字为朱熹做的“补传”,是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解释和发挥,并非《大学》的原文。历史上,有人认为这段补写是多余的,但不可否认,朱熹的补传推理严密,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精神的理解。
原文
(此谓知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释义
(这就叫作抓住了根本。)[所谓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道理,说的是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并穷尽它的道理。人心是有灵性的,都具有认知能力,而天下的事物都包含着各自的道理,只不过有些道理还没有穷尽,所以人们的认识就显得很有局限性。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争取达到认知的极限,穷尽万物所有的道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外表与内涵、微观与宏观,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的认知能力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不再有闭塞的地方。这就叫作事物的道理得以探究。]这就叫知识达到了顶点。
故事
西门豹治邺
战国初年,魏文侯派西门豹到邺(yè)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担任行政长官。西门豹到了邺城,发现那里非常萧条,召集当地父老一问,才知道是乡绅和巫婆勾结,搞河伯娶妇的把戏,坑害百姓,使得这里的人们背井离乡。西门豹非常气愤,决心惩治那些乡绅和巫婆。
到了替河伯娶媳妇儿的那天,西门豹率领一队武士来到河边,以让巫婆和乡绅向河伯报告为名,将他们扔进河里。从此以后,邺城再也没有发生过为河伯娶媳妇儿的事,逃到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邺城。为了发展农业,西门豹带领当地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沟渠,引漳(zhāng)河水灌溉农田。不久,邺城就变成百姓安居乐业的繁华地区。
明焦著《养正图解》中的插图《政术谕下》,描绘魏文侯告诫西门豹注重视察民情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