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文化的传承和交融
1 齐白石荣获国际和平奖
一个学者或艺人,只要三年没有用功,以后他就像平原野马一样,易放难收,再不能自甘寂寞地伏案用功了。
中国老画家齐白石先生于日前荣获国际和平奖[1],这是一宗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重视。
齐白石先生名璜,号白石,湖南湘潭人,现年93岁。是当代中国最老的名画家。假如我们用“年高德劭”四字来赠送他,可说是恰到好处。
近百年来,湖南人才辈出,无论文治武功,都有代表的人物。湖南人素性刚强,魄力宏伟,这正是拨乱反正时代最需要的角色。
齐白石先生出身于贫农的家庭,年青的时代,做过木匠。可是有志向学的齐先生,绝不受恶劣环境的限制。他在工作的余暇,专心学诗、习画、治印,到了学艺精通的时候,好像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他的造诣马上被同乡先辈赏识。
但是,湖南究竟是内地的省份,交游不广,见识有限,一个艺人要崭露头角,非跑到人文荟萃的北京不可。齐先生的家境虽不佳,然而他志不在小。他愿意抛却故乡已得的一点浮名,毅然决然地跑到北京去再受教育。心无杂念,学有专长的齐先生,一到北京,好像蛟龙得云雨那样,大有“得其所哉,得其所哉”[2]之概。除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历代名画的真迹外,他还能够博览当代各大收藏家的秘本。溯流穷源,触类旁通,因此,他的绘画才能够独辟门径,不同凡响。
从齐先生艺术的成功,我们可以找出几种教训。
现代的学科很复杂,一个人如要在文坛艺苑上有高度的成就,非有健全的体魄不可。不然,先天不足,后天亏损,年仅四十,未老先衰,甚至溘然长逝,修文地下[3],使他过去几十年间的所学,无法表现出来,这不但是个人的损失,而且可说是国家社会的大损失。
庄子说得好:“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无论学术或艺术,真正成功的人,都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多年的积聚。人虽好名,谁也不敢朝学执笔,暮已自夸为能手。但是,事实上,本来有希望的学者或艺人,只因健康欠佳,精力不济,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5]。想到已故萧伯纳先生,当他94岁的高龄,还能够在报章杂志上跟人往返辩论;想到齐白石先生,今年已达93岁的上寿,还能够款待亲友,挥毫作画,这怎能不使人对于“精且博,寿而康”的境界有特别的眷念呢?
当代中国本来有许多学者和艺人有大成就的希望。只因他们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汲汲于富贵,奔走于权贵之门,头尖脸厚,眼明手快,无非想求得一官半职。等到官印到手,那患得患失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从此尽弃所学,给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所奴役;心为形役,至死不悟;而毕生所学的特长,永远没有表现的机会。事实上,“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6]。一个学者或艺人,只要三年没有用功,以后他就像平原野马一样,易放难收,再不能自甘寂寞地伏案用功了。
齐先生在国内享誉垂50年,门生故旧满天下。以他的资望和社会关系来找功名利禄,部长级的特任官虽不敢保证,处长厅长级的简任官毫无问题。然而他恬淡寡欲,专心一志地以艺术为毕生努力的鹄的[7]。只有这样,他这才能够登峰造极。有恒不懈,水到渠成。别问他个人的天分如何,光是七八十年年不断地努力,已够那些不自量力而又想跟他争一日之短长的人,望而却步了。
话又说回来,在旧时代里,只有那些会写大而无当,空空洞洞策论的文人,还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任何艺人都处于“清客”的地位,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到了新时代,艺人才被社会重视,连民间艺术界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也被政府当局发掘出来,加以培养、宣扬、鼓励、慰问,何况众望所归的齐先生。
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所以代表当代中国画家的齐白石先生,一跃而成为国际新闻人物。现在齐先生荣获国际和平奖,同时,中国已经下令给他拍电影,藉广流传,这正是为国争光的大事情。这儿我们仅祝齐先生为时珍重,再过几年,当他过百岁诞辰的时候,相信更有一番热闹。
1956年9月5日
[1] 国际和平奖:由世界和平理事会在1950年起颁发,90%左右的资金来自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它失去了大部分的员工、资金,目前其活动已罕有所闻。1956年,齐白石因参与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绘制的《和平颂》而获国际和平奖。
[2] “得其所哉”:各得其所,出自《孟子·万章上》。
[3] 修文地下:指文人早死。
[4]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意思是风不够大,那就没有能够承载翅膀的力量。
[5]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6] “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出自《论语·阳货》。
[7] gǔ(gǔ。)的:箭靶的中心;练习射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