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识思远:连士升社评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连士升第一本社评选集《慧眼静观》在2015年面世后,我们就积极准备第二集的出版。

这本书收集了父亲自1949年到1971年间,谈论有关新马文化和教育问题的52篇社论。在这期间,新加坡人经历了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到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1963年併入马来西亚,到了1965年,在仓卒之间被迫成为独立的国家。在殖民地时代,大多数的华人只认为是侨居在新加坡,他们心目中的祖国还是中国,他们的母语也理所当然的是中文。由于国际形势的改变,尤其是新加坡独立以后,这里的华人选择了这个新兴的国家为他们安身立命的家园。我们应该以那个时代的背景来阅读这本书。

在六七十年前,写字的工具还是毛笔或钢笔,世界各地新闻的传送是靠电报,报纸的印刷是从排字开始,办公室没有空调设备,更谈不上有什么图书馆的参考资料。当年作记者、主笔工作的困难和艰苦可想而知。父亲写的社论除了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管道,更负起教育普罗大众的责任。他的理想是“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他提倡的途径是以儒家的“仁”为出发点,“礼”为规范准则,这些思想在他二十几年所写的社论贯彻始终。

这本书共分成四辑。在《文化的传承和交融》,连士升强调保留历史的重要,鼓励文化的交流。是的,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没有集体的记忆,就缺少了凝聚的核心;而没有文化的根基,就容易流于肤浅。在《文化的发扬和创新》他提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多元民族比单元民族更能产生辉煌的成绩。只要我们用心把东西文化去芜存菁,求同存异,就能创造属于我们独有的文化。

新加坡这个小岛原是苦力阜,早年由中国南来的学者做的是拓荒的工作。在《教育兴国》这一辑,他急着要移风易俗,鼓吹创办一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大学。在《教育精神》,他反对学校过于注重考试,应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以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他所提出的理念,后来许多都被一一证实是正确的。

连士升是个博学多闻,学贯中西的学者。文化和教育是他最关心的课题。他的思想从来不偏激,对于有争议性的问题,能够客观的分析和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他那个年代,华校、英校;华语、英语;南洋大学前途的讨论不但激烈,也十分政治化。他在这方面所发表的社论,篇幅特别多,在当时,涉及那样的话题肯定是吃力不讨好。他认为文化是目标,教育是手段;但是有的时候,教育是目标,文化又是手段。他强调母语是文化的基础,英语是必须掌握好的工具。他坚信他的理念和方法是正确也可行的,所以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到华校受教育。新加坡独立以后,新成立的政府以非常务实而极高效率的手段治国。在建国初期,政府当局的教育政策是“现蒸现卖”,英文至上。新加坡骄人的经济成果确是有目共睹,但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实施高度务实的语文政策,这是不可能量化的。我们知道世间的“代偿定律”是不停地在运作,新加坡人在享受经济的繁荣中,是否也失去了一些永不能补偿的传统价值?

父亲的社论中多次提到我们要有设备完善的大学,聘请学有专长的教授来讲学;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成立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更要投资建设一流的图书馆、音乐厅、运动场、飞机场等,这些当年的梦想都一一实现了。这些成就都是新加坡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优雅的社会,一个拥有为人类服务精神的族群,还需继续努力。

当年的头条新闻,到了今天,有些已成为历史。可是过去的社论提醒我们,现在还有许多依旧是迫切而棘手的问题,还得靠新一代的人民,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想象力来寻求解决的方案。

连侨思连亮思 连文思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