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北京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网络化时代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关于《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林建华[1]

自古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高度同步,大学的精神虽然时而先行、时而滞后,但总与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深度契合。作为大学核心使命的人才培养事业,更无法脱离时代,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互为表里,这和我们常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本质是相通的。

当代大学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革命性的变化,就是网络化、信息化不期而至。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科学论断,将信息革命明确定位于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革命。5月2日,总书记在考察北大的讲话中再次指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也作出了新的指示,要求作为高校“标杆”的北大交出满意答卷。这对于我们妥善处理教育和网络的复杂关系、加快大学发展建设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是一个有力的鞭策。

当前,北京大学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综合时代趋势、国家需要、青年特征、教育规律和北大传统,提出了“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教育方针,作为我们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方向。其中,我们把北京大学的核心使命凝练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何为“守正”?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和坚守大学的传统尤其是北京大学创办一百二十年来的光荣传统,正道而行、弘扬正气,塑造大学的公信与尊严。何为创新?就是要始终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全面深化大学综合改革,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守正创新”在当代青年人身上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的主题,尤其是对于“创新”这个在当今时代居于特殊地位的特征和理念。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创新作为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中最首要的原则。在社会层面,创新已成为当下网络化时代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成为当代青年的鲜明特质。大学作为创新的策源地,该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这一特征和理念,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从我们当前的教育环境谈起。当前的世界是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世界,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应当是具备全球化视野、网络化素质的人才,这样的新青年才能成为“引领未来的人”。广学和青年研究中心提出的“网络新青年”概念,“其特征是禀赋五四‘新青年’传统并秉持强烈的时代关怀和家国情怀、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地而兼具敏锐的全球视野、在现实生活中砥砺德行且葆有在虚拟世界中游刃有余的网络素养,是赋有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和共享精神的时代新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未来创新人才的具体形象和特征体现。我认为,本书中提到的网络新青年应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传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转化能力,及特别强调的四项发展能力——认识辨析能力、现实转化能力、主体建构能力、价值塑造能力,都是未来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也是青年人在网络化、全球化时代适应挑战、引领未来的基本素质。

网络化时代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场变革中,我们需要认识时代、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而不能坐等变化,使教育与青年脱节,使北大的发展与时代大势和国家需要脱节。广学和青年研究中心所编《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一书与此前出版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大学使命的传承》《全环境育人理念的探索实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一起,形成了探索网络化时代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体系,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综合素质提升绘制了实践范本和发展蓝图,值得北京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学科研工作的同志们认真学习研读、用心分析体会,从而努力认清教育工作的时代环境,脚踏实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道路。

[1] 作者2015年至2018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