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永明诗律与近体诗律之异同
永明诗律虽是近体诗律的源头,但在声调运用和调谐规则方面又有异于后者之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学界对永明诗律的声调谱式从未有过全面归纳和明晰表述,何伟棠根据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所引沈氏声病说,首次指出永明诗律是一种四声分用、二五异声且上下句声调亦别的声律格式,且推导出三种十二式永明律句、七种八十四式永明律联[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永明诗律向近体诗律演变、发展的脉络,笔者在参考何伟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永明体诗律调整、简化为以下几种格式[2]:
一、永明体标准律句
当规避蜂腰病,五言诗二、五字不得同声,主要有三种句式:
A式句:□仄□□平
a式句:□仄□□仄’[3]
b式句:□平□□仄
二、永明体标准律联
当同时规避蜂腰、平头、上尾三病,五言诗一联每句内二五字不得同声,上下句首二字不得同声,上下句末字不得同声,主要有七种联式:
Ab联:仄仄□□平,平平□□仄。
bA联:平平□□仄,仄仄□□平。[4]
ab联:仄仄□□仄’,平平□□仄。[5]
ba联:平平□□仄,仄仄□□仄’。[6]
Aa联:仄仄□□平,□仄’□□仄。[7]
aA联:□仄’□□仄,仄仄□□平。[8]
aa联:仄仄□□仄’,仄仄’□□仄。[9]
三、永明体篇式
因为永明声病说前四病中,只有鹤膝病涉及两联之间的关系,即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五字不得同声,然此规则难以推导出固定的联间声律谱式,故永明声病说主要是针对五言诗一联之内声律形式而言的,对篇式并无明确规定[10]。
唐宋以来人们不断总结和研究近体诗律,近现代学者更归纳出近体诗律的句、联、篇式。兹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相关表述,列出五言近体诗的句律、联律和篇式:
一、五言近体律句主要有四种:
a式句:仄仄平平仄
A式句:仄仄仄平平
b式句:平平平仄仄
B式句:平平仄仄平
二、五言近体律联主要有八种:
1.五言平韵:
aB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A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B联: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BA联: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五言仄韵:
Ba联: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Ab联: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ba联: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ab联: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三、五言近体篇式亦有两大类四种:
1.仄起式:
(1)首句不入韵: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入韵:
AB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1)首句不入韵: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首句入韵:
BA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A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B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1]
如果以二四字平仄相对作为近体律句判断标准,其在五言诗中出现概率应该是50%(2/4);如果以句中均二四平仄相对,且上下句间第二字、第四字平仄相对,作为五言近体律联判断标准[12],其出现概率应该是12.5%(2/16)。如果以二五字四声相异作为永明体律句判断标准,其出现概率应该是75%(12/16);如果以五言诗一联中每句均二五字四声相异,且上下句二五字四声亦相异,作为永明律联判断标准,其出现概率应该是32.81%(84/256)[13]。所以,只有作品的声律分析结果大于上述数据,才能说明作者可能是有意讲求或遵用了相应诗律。
[1] 参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第二章“永明声病说的声律内涵”,第6—15页。
[2] 何伟棠将永明体“○平○○仄”句命名为a式句,将“○仄’○○仄’”句命名为b式句。笔者为了与王力所总结出来的近体诗句式对应、统一起来,则将永明体“○平○○仄”句命名为b式句,将“○仄’○○仄’”句改为“□仄□□仄’”,命名为a式句。
[3] “□”表示声调不限,平、上、去、入皆可;“仄’”表示句中二五字虽同为仄声,然声调相异。下同。
[4] “平”表示应平可仄,然不得与下句首字同上去入;“仄”表示应仄可平。下同。
[5] 此联上句第五字不仅应与句内第二字异仄声,且应与下句第五字异仄声。
[6] 此联下句第五字不仅应与句内第二字异仄声,且应与上句第五字异仄声。
[7] 此联下句第二字不仅与第五字异仄声,且与下句第二字异仄声。
[8] 此联上句第二字不仅与第五字异仄声,且与下句第二字异仄声。
[9] 此联上下句二五字虽同为仄声,然本句及上下句二五字间皆异声。
[10] 无论是现存齐永明体诗还是后来唐人所作齐梁体、齐梁格诗,篇式均未定,粘对律、粘式律、对式律皆有相当比例。参拙著《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第10—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 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第72—75页。
[12] 此处未将下句末字平声作为判断近体律联的一条标准,因为唐宋时期的律诗虽以平韵为主,然也有一些粘对合律的仄韵诗。王力、徐青均称之为仄韵律诗,参王力《汉语诗律学》(第50页)、徐青《唐诗格律通论》(第85页)。
[13] 文中所云五言诗永明律句出现概率数值均为75%,永明律联出现概率数值均为32.81%,为免行文繁累,后面不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