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匠心:颜贻意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报 告!请进

1969年,四件事情的发生与颜贻意有关。颜贻意在厂里的第一个管理岗位是纸盒厂负责人。一年后,他就转岗了。

进入1969年,有四件事的发生与颜贻意密切相关:

一是1969年11月,85团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26团,部队卫生队和铜山制药厂都一起划归26团管理。卫生队番号的全称是6415部队38分队。

二是经过三年的艰苦攻关,药厂第一只针剂产品——盐酸黄连素注射液试制成功。此时的药厂,不仅有片剂,也有了针剂。

三是药厂里已经有了22名职工,胡志群的妻子柴淑华是22名职工之一.22名职工中,除了铜山岛上连以上干部家属安排进药厂工作外,药厂也吸收了一大批小朴村的优秀青年男女。后来成为颜贻意妻子的林阿花,在药厂的工龄就比颜贻意长,还可以算是“颜贻意的师傅”。

四是部队卫生队的军医,他们既是为军人看病的医师,也是药厂最早的研发骨干。主要有胡志群军医、褚福德院长、苏明山队长,以及张世福、许传福、王云郎、兰惠生、牟哲文、林畴梅等军医。铜山制药厂发展史上,将会铭记他们的名字。

正是有了人民解放军军医的无私奉献,奠定了铜山制药厂的坚实大厦。

此时,药厂的明星产品是氢氧化铝凝胶。关于这只产品,第一批进厂的四位员工之一常美玉,有印象深刻的描述——

氢氧化铝凝胶的原料,是从当时温州的明星企业——平阳矾矿采购过来的.40公斤一袋,从平阳矾矿运到鳌江港,再从鳌江港坐船,地方的船老大用帆船运到小朴正北的海滩。

我记得,从码头卸货时,有很多次,部队的同志都是带头卷着裤脚,在涨潮的海水里扛货、卸货。

每到运材料回厂的时候,苏明山队长、褚福德军医、胡志群军医、马永吉指导员等部队的干部战士抬着原料,一路小跑,满头大汗。我们女职工也毫无退让,紧紧跟在干部战士的后面,从码头到药厂,有一里多路,大家有说有笑,构成一道亮丽风景.50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明矾就是硫酸铝钾,海岛的群众用它来熬制海蜇,用明矾熬制过的海蜇,可以保存五六年。药厂想到用明矾来配置氢氧化铝,这是胡志群同志从外地学习过来的技术。

办厂之初,没有厂长与工人之分,没有内外之别,甚至没有报酬上的差别,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把工厂办好,把产品做好,备战备荒为人 民!

1969年的铜山制药厂,仍然是自产自销。

买来白纸和纸板,买来锯条,用部队的面粉熬成糨糊,纸盒的材料就具备了。纸盒是用来装黄连素针剂的,这时,20岁的颜贻意在厂里糊纸盒。

一天下午,胡志群军医来到颜贻意身边,神秘地说:“小颜,大领导要见你。”

“哪位大领导呀?”

颜贻意当然知道这位大领导是谁。

很多次经过这位大领导身边,可是,都没有机会向他请教。莫非这一次机会来了?

颜贻意在心里盘算着什么。

来到队部门口,颜贻意大声喊着:“报 告!”

“进 来!”

站在大军医褚福德的面前,颜贻意确实就是一个孩子。

“小颜,你到我们厂里工作快半年了吧?”

“报告队长,半年还不 到!”

“噢,你记得这么准确?”

“是的。”说着,胡志群军医也进来了。

看着颜贻意一直站着,褚福德突然下了命令;“哎,你坐呀,小颜。”

“ 是!”

解放军创办的铜山制药厂,从一开始,就是按照部队的建制、部队的管理方法和作风进行内部监督与管理的。每天早上6点吹响军号,药厂的职工要和战士们一起出操;出操完毕,部队家属的职工在部队食堂吃饭,地方来的职工回到小朴村自己家里吃饭,吃饭完毕,7点半就要上班了。

“听说你每个月8块钱的工资都上交给大队?”

“是的,全部上交。”

“这样好,大队的群众不会有意见,对你今后也有好处。”胡志群插话说。

“我从大队领取工分。工分多少,我也不计较。”

“家里几口人够吃吗?”褚福德问。

“够了。我母亲,还有我哥哥、姐姐,他们都会赚工分。”

“胡军医,你来宣布 吧!”

“好的”。胡志群回答道。

“颜贻意同志,经过部队党委研究,我们郑重地通知你,从明天开始,你到机修车间当主任。希望你服从组织安 排!”

“到机修车间?”颜贻意思考片刻,当即作出响亮回答:“到机修车间和机器打交道,我很高兴。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分 配!”

“很好,小颜。”褚福德高兴地说。

胡志群当然开心。

一直到今天,“小颜”这个称呼仍然陪伴着颜贻意。省内外医药行业的不少专家和领导,还习惯叫他为“小颜”。

“小颜”,既包含着熟悉与认可,也显示了对“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一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