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舜德书院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崇尚以自然景观来展示生命的底蕴,倡导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它对自然的极力推崇,源于中国人“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和尊重自然的文化心理。中国园林追求“曲径通幽”的审美情趣,大多讲究山石韵味,引水导泉以增加园林的动态情境之美。舜德书院在设计中尽量体现中国园林的审美追求。
舜德书院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对自然原生态的尊重,还将舜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书院位于宁远县城的莲花山麓,总体上依山而建。由正门坪地入口,拾级而上穿过原始次森林,便来到书院主楼。有细心建筑工人前后对比发现,树木66棵历经大规模施工后一棵不少。出楼登小山,可望江南万人村下灌,那里养育了唐朝科举开湘状元李郃。有泠江上游风光无限,笔者曾作诗《江南九疑》以歌颂。站在书院屋顶南望,印山如在眼前,轮廓清晰可见。如果运气好,还可见到时隐时现的九疑山三分石。
书院设计的细节呼应着舜帝人生轨迹,不悖儒家经典。三十座碑,数字特别。碑林映带林中,布局自然,与主楼互答成趣。由车道平地登至主楼展厅入口,台阶刚好是三十级。舜被尧帝重用时也正好三十岁。《论语》有曰“三十而立”,说的是人到三十岁时他的品德和能力应该可堪大用,否则难成大器。凡中国有志青年,来到此地不免感悟一番。林中茂密处有游道,台阶四十级,应了那句“四十而不惑”。进正门后沿围墙边的左道可以直达书院大楼出口,台阶五十有八级。正史有云,“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想必游客参观书院后,对这段话会留下初步印象。
园林链接: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括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两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尚处于园林发展初期,带有较多的狩猎性质。唐宋是古典园林的形成期。诗人王维就是杰出的园林专家,他在陕西蓝田一带营造了“辋川园”。他的诗集称为《辋川集》,人们孰知的有《鹿柴》《白石滩》《竹里馆》等。宋徽宗赵佶在开封营建“艮岳”,就是《水浒传》里说的“花石纲”,安徽灵壁石、江苏太湖石都是被征集的对象。明清是古典园林全盛时期,呈现出功能全、形式多、艺术化特征。如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是园林全盛期的代表。
树老知天高,石古知地厚
曲水流觞听碑语,楼前老树念深秋
主楼水景
主楼前景
俯瞰院落凝寒雾,红果绿荫胜诗赋
举目印山过眼云,云中九疑何处寻
开山取石留地坑,巧造露台绕回音
江南桂花烂漫时,香我院落读书声
大楼局部
城里黄昏倦我情,山下书院话文明
书院外景为莲花山公园
巨石叠门
书院密林似不深,透得清风是虞舜
书院原石,风雨留痕
书院原石,远古鱼类
书院石景,马首是瞻
主楼后山,巨石欲崩
泰山原石,其中有象(注:象为舜弟之名)
九疑白云天下知,故乡无霾人未识
书院所处的莲花山公园(张海先生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