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贵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远古的历史烟尘,孕育了丰富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黔贵大地上,有着传奇的神话、古朴的史诗、迷人的音乐、炫丽的舞蹈、精彩的戏剧、多样的节日、多彩的服饰、古老的村寨、神奇的鼓楼以及独特的民风民俗……这一切的一切都蕴藏着远古的文化奥秘,构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这片土地的每一山、每一水,都有着自身别样的精彩和独特的魅力。
本书旨在对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总体和较全面的介绍,同时,对各市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推介。九个市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如九块色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拼图,最终拼合成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版图,融合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
为了全面展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本书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和分析。本书共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第二至十部分分别对省内的九个市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介绍,排名不分先后。介绍的重点在国家和省两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分析时,项目和传承人的着眼角度有所差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面,主要从项目类型结构、民族分布和地域空间分布的角度入手;传承人方面,主要从批次结构、项目分布、性别特征、民族特征及地域分布等角度入手。同时,还选择性地介绍了九个市州的一些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
本书在统计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时,将“扩展项”归入“入选”名录之中,同一项目的多个“扩展项”属于同一个项目,只记“分布处”,不计项目数,所以,统计数据与某些地区公开的数据有出入。本书在最后的附录部分列出了“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国家级传承人名录”“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省级传承人名录”“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以便进行资料查询和印证。
在统计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况时,由省直单位申请后确定的项目,以及署名“贵州省”的项目,置于贵阳市或其他市州之中。
在统计和分析代表性传承人情况时,虽然个别传承人因年龄、疾病等情况已经离世,且作者又确实无法掌握具体的情况,但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将他们的情况都纳入了整体分析之中。
在统计和分析项目的民族特征时,由于贵州不少地方是多民族杂居,同一项目可能在多个民族中开展和传承,笔者在区分时尽力做到准确,但可能会因为水平有限或疏忽出现某些差错,敬请指出和谅解。
部分项目和传承人介绍的资料、图片等来源于百度百科及其他正规的网络媒体,个别地方未能注明出处和作者,在表示感谢的同时敬请谅解。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大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的大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全面推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对于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