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运营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506家(以等级公告时间为准),较上年增加87家,同比增长20.76%。据统计,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同比增长14.2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11%;免票人次3.34亿人次,同比增长17.11%。景区经营总收入586.68亿元,同比增长23.30%;其中,门票收入48.80亿元,同比下降6.68%。
(一)全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情况
1.从等级结构看,A级旅游景区继续保持“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
截至2017年底,全省5A级旅游景区共有12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37%;4A级旅游景区共有209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41.30%;3A级旅游景区共有162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32.02%;2A级旅游景区共有121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3.91%;1A级旅游景区共有2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0.40%(见表I-1和图I-1)。可以看出,全省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继续保持橄榄型结构,4A、3A、2A中间三个等级的旅游景区为492家,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7.23%;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较少,只有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77%。
表I-1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情况(单位:家)
图I-1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及增长变化情况图
从各等级旅游景区增量和增速看,新增数量最多的为3A级旅游景区,共新增48家,同比增长42.11%;其次是4A级旅游景区,共新增25家,同比增长13.59%;第三是2A级旅游景区,共新增13家,同比增长12.04%;5A级旅游景区仅增加了1家,增长率为9.09%(见表I-1)。
2.从主题类型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仍以乡村旅游和自然景观两类为主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数量最多的是乡村旅游类景区,为144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8.46%;其次是自然景观类景区,共有115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2.73%;第三是历史文化类景区,共有81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16.01%;第四是度假休闲类景区,共有63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12.45%;其余主题类型的景区占比均低于10%(见表I-2)。从增长速度看,乡村旅游类景区增长最快,增长率为58.24%;其次是主题游乐类和工业旅游类景区,增长率分别为28.57%和20.00%;另外,红色旅游类、历史文化类和度假休闲类景区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5.00%、12.50%和10.53%(见图I-2)。
表I-2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类型情况
图I-2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主题类型情况对比图
3.从区域分布看,成都平原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攀西经济区增速最快
五大经济区中,2017年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区域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共计220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43.48%;其次是川东北经济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119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3.52%;第三是川南经济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90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17.79%;第四是攀西经济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47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29%;最后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30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5.93%。另外,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9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17.59%;环成都经济圈共有A级旅游景区131家,占全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5.89%(见表I-3和图I-3)。目前来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区域分布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各区域景区数量比重波动较小。
表I-3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数量及增长情况
图I-3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数量及占比图
从增加数量看,五大经济区中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加较多的是川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分别新增A级旅游景区27家、24家和19家。从增长速度看,A级旅游景区增长最快的是川南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增长率均为42.86%(见图I-4)。
图I-4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新增数量及增长情况图
(二)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情况
1.从增长情况看,景区接待游客总量和入境人次保持稳步增长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总量和入境人次保持稳步增长,共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同比增长14.2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11%;免票人次3.34亿人次,同比增长17.11%(见表I-4)。
表I-4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及增长情况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接待游客量方面,除5A级旅游景区下降了3.08%外,其余等级的旅游景区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1A和3A级旅游景区分别增长了41.17%和30.45%,增幅显著。入境人次方面,2A级旅游景区的入境人次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下降比例为34.80%;3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的入境人次均实现增长,其中,3A级旅游景区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0.41%。免票人次方面,各等级旅游景区均实现了增长,其中,1A级旅游景区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7.77%(见图I-5)。
图I-5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增长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景区接待游客量、入境人次和免票人次均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区。与上一年相比,受九寨沟景区关闭的影响,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景区接待游客量、入境人次和免票人次均有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24.59%、47.18%和23.83%。而其余经济区在景区接待规模的三项指标上均实现了增长。其中,接待游客量和免票人次增长最快的皆是川东北经济区,增长率分别为29.54%和39.86%;入境人次增长最快的是攀西经济区,同比增长了44倍。另外,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在接待游客量、入境人次和免票人次三项指标上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增长率均超过了10%(见表I-5、图I-6、图I-7)。
表I-5 2017年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及增长情况
图I-6 2017年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和免票人次增长对比图
图I-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入境人次增长对比图
2.从主题类型看,自然景观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的接待游客量、入境人次和免票人次位于前列,主题游乐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的接待游客量、入境人次和免票人次处于末位
接待游客量方面,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接待游客量最多的是历史文化类景区和自然景观类景区,接待游客量分别为1.16亿人次和1.13亿人次;最少的是主题游乐类景区和科技教育类景区,接待游客量低于千万人次,分别为741.37万人次和230.11万人次。入境人次方面,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入境人次最多的是自然景观类景区,为106.67万人次;其余主题类型的景区入境人次均低于百万人次,其中,最少的是主题游乐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分别仅有9.8万人次和1.6万人次。免票人次方面,免票人次最多的是历史文化类景区,为9489.12万人次;免票人次最少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仅有198.47万人次(见表I-6)。
表I-6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游客量及增长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历史文化类、度假休闲类、乡村旅游类和工业旅游类景区在接待游客量、入境人次和免票人次三项指标上均实现了增长;而自然景观类、科技教育类和其他类景区在此三项指标上表现为入境人次有所下降,接待游客量和免票人次有所增长;红色旅游类和博物馆类景区在此三项指标上表现为免票人次有所下降,接待游客量和入境人次有所增长;主题游乐类景区则表现为免票人次有所增长,接待游客量和入境人次均有下降(见图I-8)。
图I-8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游客量增长对比图
3.从景区平均接待量来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和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略有下降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和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略有下降;其中,游客平均接待量为104.12万人次,同比下降3.86%;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为0.95万人次,同比下降4.85%(见表I-7)。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因1A级旅游景区仅有2家,其均值不具可比性,故不纳入对比分析),游客平均接待量和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最多的是5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307.88万人次和6.86万人次,远高于其他等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接待量;其次是4A级旅游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为133.91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为1.40万人次;3A和2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低于百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低于万人次(见表I-7)。
表I-7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游客平均接待量方面,除4A级旅游景区增长了0.67%外,5A、3A和2A级旅游景区均有下降,其中,5A级旅游景区下降最为明显,下降比例为11.16%;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方面,除3A级旅游景区同比增长了10.76%外,5A、4A和3A级旅游景区均有下降,其中,2A级旅游景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比例为41.90%(见图I-9)。
图I-9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最多的是成都平原经济区,为132.16万人次;其余经济区的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4.12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最多的亦是成都平原经济区,为1.49万人次;其次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1.04万人次;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的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表I-8)。
表I-8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游客平均接待量方面,五大经济区皆有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下降比例为35.36%。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有所增长,川东北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攀西经济区,增长了38倍;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下降比例为54.73%(见图I-10和图I-11)。
图I-10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对比图
图I-11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对比图
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和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与上一年相比均有增长,增长率分别为9.69%和13.51%。而环成都经济圈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和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上一年相比,游客平均接待量下降了5.74%,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增长了5.67%。
各主题类型中,游客平均接待量最多的是历史文化类景区,为152.27万人次;其次是其他类景区和主题游乐类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分别为123.99万人次和123.56万人次;博物馆类、乡村旅游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较少,分别仅有69.64万人次、56.99万人次和46.02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最多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为1.99万人次;其次是主题游乐类景区,为1.63万人次;科技教育类和乡村旅游类景区的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最少,分别仅有0.32万人次和0.30万人次(见表I-9)。
表I-9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游客平均接待量增长最快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增长率为38.89%;下降幅度最大的则是乡村旅游类景区,下降比例为18.94%。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增长最快的是度假休闲类景区,增长率为137.00%,增幅显著;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乡村旅游类景区,下降比例为36.38%(见图I-12)。
图I-12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及增长对比图
(三)全省A级旅游景区收入情况
1.从增长情况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但门票收入有所下降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实现景区经营总收入586.68亿元,同比增长23.30%;其中,门票收入48.80亿元,同比下降6.68%(见表I-10)。各等级旅游景区中,景区经营总收入方面,3A及其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均有较快增长,其中,3A级旅游景区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为46.10%;而2A和1A级旅游景区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24.55%和15.57%。门票收入方面,4A和3A级旅游景区有所增长,增长率分别为6.05%和12.00%;而5A级旅游景区下降较为明显,下降比例为20.53%;2A级旅游景区也略有下降,下降比例为4.43%(见图I-13)。
表I-10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经营收入及增长情况
图I-13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经营收入增长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实现景区经营总收入352.84亿元和门票收入29.03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区(见表I-11)。与上一年相比,景区经营总收入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有所增长,而川南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攀西经济区,增长率为52.32%;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南经济区,下降比例为41.93%。门票收入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有所增长,而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川南经济区,增长率为12.79%;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下降比例为42.29%。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经营总收入和门票收入均实现了增长,其中,二者的景区经营总收入增长率均超过了30%,增速较快(见图I-14)。
表I-11 2017年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收入及增长情况
图I-14 2017年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收入增长对比图
2.从主题类型看,自然景观类景区的经营总收入和门票收入最多,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红色旅游类和度假休闲类景区的门票收入有所下降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经营总收入和门票收入最多的是自然景观类景区,共实现经营总收入188.79亿元,门票收入30.42亿元。经营总收入较多的还有历史文化类景区,为159.15亿元,其余主题类型景区的经营总收入均低于百亿元。经营总收入最少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仅有0.20亿元;而门票收入最少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仅有0.02亿元(见表I-12)。
表I-12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收入及增长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所有主题类型景区的经营总收入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工业旅游类,增长率为50.67%。门票收入方面,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红色旅游类和度假休闲类景区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12.49%、8.76%、6.16%和2.00%;其余主题类型景区的门票收入均有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其他类景区和科技教育类景区,增长率分别为37.08%和30.55%(见图I-15)。
图I-15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收入增长情况对比图
3.从平均收入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收入略有增长,但平均门票收入有所下降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收入为1.39亿元,同比增长3.73%;平均门票收入0.12亿元,同比下降21.50%(见表I-13)。各等级旅游景区中(因1A级旅游景区仅有2家,其均值不具可比性,故不纳入对比分析),景区平均收入和平均门票收入最高的是5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5.09亿元和1.67亿元,远高于其他等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收入和平均门票收入。另外,4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收入和平均门票收入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2.24亿元和0.1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景区平均收入方面,3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均有增长,而2A级旅游景区则下降明显,下降比例为32.76%。景区平均门票收入方面,2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均有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5A级旅游景区,下降比例为27.15%(见图I-16)。
表I-13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收入及增长情况
图I-16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收入及增长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景区平均收入和平均门票收入最高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分别为1.91亿元和0.37亿元;其次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分别为1.75亿元和0.14亿元。景区平均收入最低的是川南经济区,仅有0.41亿元;而景区平均门票收入最低的则是攀西经济区,仅有454.96万元(见表I-14)。与上一年相比,景区平均收入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实现增长,而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有所下降;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攀西经济区,增长率为32.28%;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南经济区,下降比例为49.30%。景区平均门票收入方面,五大经济区均出现下降的情况,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下降比例为50.53%(见图I-17和图I-18)。总体而言,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在景区平均收入增长的同时平均门票收入却有下降,可见两个经济区的景区旅游发展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程度较上年有所减弱。
表I-14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收入情况
图I-1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收入及增长对比图
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的景区平均收入和平均门票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与上一年相比均有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5.87%和9.96%。而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平收入和平均门票收入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上一年相比,景区平均收入增长了8.23%,平均门票收入下降了18.64%(见图I-17和图I-18)。
图I-18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门票收入及增长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中,景区平均收入方面,最高的是历史文化类景区,为2.09亿元;其次是工业旅游类景区和自然景观类景区,分别为2.01亿元和1.80亿元;最低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仅有0.04亿元。景区平均门票收入方面,最高的是主题游乐类景区,为6089.37万元;其次是自然景观类景区,为2896.84万元;最低的是工业旅游类和乡村旅游类景区,分别仅有22.35万元和55.81万元(见表I-15)。
表I-15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平均收入及增长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景区平均收入方面,除乡村旅游类和其他类景区有所下降外,其余主题类型景区均有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增长率为43.84%;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乡村旅游类景区,下降比例为26.63%。平均门票收入方面,主题游乐类、科技教育类、工业旅游类和其他类景区有所增长,其余主题类型景区有所下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增长率为56.66%;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乡村旅游类景区,下降比例为23.26%(见图I-19)。
图I-19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平均收入增长对比图
4.从人均花费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有所上升,但人均门票花费有所下降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为133.52元/人次,同比增长7.89%;人均门票花费11.11元/人次,同比下降18.34%(见表I-16)。
表I-16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情况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景区人均花费方面,人均花费最高的是4A级旅游景区,为167.02元/人次;其次是5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为165.22元/人次;其余等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门票花费方面,游客在5A级旅游景区门票上的平均花费最高,为54.25元/人次,其他等级旅游景区人均门票花费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图I-20)。
图I-20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景区人均花费方面,3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均有增长,而2A和1A级旅游景区则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5A级旅游景区,增长率为24.15%;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A级旅游景区,下降比例为40.19%。人均门票花费方面,1A级旅游景区依然为零,2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均有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5A级旅游景区,下降比例为18.00%(见图I-21)。总体而言,中高等级旅游景区在人均门票花费下降的同时出现人均花费增长的情况,可见中高等级旅游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程度在逐渐减弱,景区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图I-21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人均门票花费增长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景区人均花费和人均门票花费最高的均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分别为247.13元/人次和48.27元/人次。景区人均花费最低的是川南经济区,仅有54.89元/人次;人均门票花费最低的是攀西经济区,仅有6.16元/人次(见表I-17和图I-22)。
表I-1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及增长情况
图I-22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人均花费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景区人均花费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有所增长,而川东北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攀西经济区,增长率为47.72%;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南经济区,下降比例为47.95%。人均门票花费方面,除川南经济区增长了1.09%之外,其余四个经济区均有下降;与上一年相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川东北经济区,下降比例为25.95%(见图I-23)。
图I-23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人均门票花费增长对比图
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的景区人均花费和人均门票花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上一年相比均实现了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4.75%和0.24%;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人均花费和人均门票花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上一年相比,景区人均花费同比增长了14.82%,人均门票花费同比下降了13.68%(见图I-23)。
总体而言,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环成都经济圈在景区人均门票花费下降的同时人均花费依然实现增长,可见四个区域的景区在门票收入之外的综合效益有所提升。而川南经济区则在景区人均门票花费增长的同时出现人均花费下降的情况,可见该经济区的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性较上年有所增强。
各主题类型景区中,人均花费最高的是工业旅游类和自然景观类景区,分别为169.56元/人次和166.54元/人次,另外还有度假休闲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的人均花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花费最低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仅有8.80元/人次。人均门票花费方面,最高的是主题游乐类景区,为49.28元/人次;最低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仅有0.19元/人次;另外,还有自然景观类和博物馆类景区的人均门票花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I-18和图I-24)。
表I-18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人均花费及增长情况
图I-24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人均花费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景区人均花费方面,除乡村旅游类、工业旅游类和其他类景区有所下降外,其余主题类型景区均有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历史文化类景区,增长率为16.54%;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其他类景区,下降比例为14.67%。人均门票花费方面,主题游乐类、科技教育类、博物馆类和其他类景区有所增长,其余主题类型景区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增长率为15.80%;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下降比例为27.09%(图I-25)。
图I-25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人均花费增长情况对比图
5.从收入构成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餐饮收入比重最大,演艺收入比重最小,门票收入比重与其他收入比重有所下跌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收入构成中,餐饮收入和商品收入的比重最高,分别为29.90%和23.75%;住宿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占到一定比重,分别为18.15%和13.12%;另外,门票收入、交通收入和演艺收入所占的比重均低于10%,其中,演艺收入比重最低,所占比重仅有1.40%(见表I-19和图I-26)。与上一年相比,全省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比重有所下跌,下跌幅度分别为0.25个百分点和16.50个百分点;而商品收入、餐饮收入、交通收入、住宿收入和演艺收入的比重均有上浮,其中,上浮幅度最大的是商品收入比重,共上浮了6.56个百分点(见图I-27)。从门票收入比重看,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比重为8.65%,较上一年下降了0.25个百分点(见表I-19和图I-27),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程度在持续减弱。
表I-19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收入构成情况
图I-26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收入构成对比图
图I-27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收入构成变化对比图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从门票收入比重看,门票收入比重与景区等级结构呈正相关,即旅游景区等级越高,门票收入比重越高。其中,5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比重达到了25.11%,可见5A级旅游景区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程度较大,远远超过其他等级旅游景区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性;4A、3A和2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比重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6.75%、3.15%和2.36%。另外,从收入构成看,5A级旅游景区收入构成中最高的是门票收入比重,所占比重为25.11%;而4A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的收入构成中均以餐饮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分别为31.38%、34.80%、36.59%和74.98%(见表I-19和图I-26)。
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川西生态示范区的收入构成中均以餐饮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分别为31.64%、26.12%、37.35%和23.32%;而攀西经济区则以商品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为28.76%。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的收入构成中也以餐饮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分别为36.98%和25.74%(见表I-20和图I-28)。从门票收入比重看,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景区门票收入比重较高,分别为17.65%和9.11%;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的景区门票收入比重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8.47%、7.75%和2.75%。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的景区门票收入比重为8.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成都经济圈门票收入比重为8.56%,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I-20)。
表I-20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收入构成情况
图I-28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收入构成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景区中,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度假休闲类、乡村旅游类和其他类景区的收入构成中均以餐饮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分别为22.76%、39.84%、34.36%、44.81%和25.73%;主题游乐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的收入构成中以门票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分别为63.26%和37.79%;红色旅游类和博物馆类景区的收入构成中以其他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分别为60.20%和39.07%;工业旅游类景区的收入构成中则以商品收入比重最高,所占比重为46.94%(见表I-21和图I-29)。从门票收入比重看,门票收入比重最高的是主题游乐类景区,为63.26%;其次是科技教育类景区,门票收入比重为37.79%;另外,博物馆类和自然景观类景区的门票收入比重也相对较高,分别为22.12%和16.53%。门票收入比重最低的是工业旅游类和乡村旅游类景区,分别仅有0.14%和1.44%(见表I-21)。
表I-21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收入构成情况
图I-29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收入构成对比图
6.从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情况看,A级旅游景区的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稳中有升
2017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8923.1亿元,A级旅游景区实现经营总收入586.68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57%,与2016年相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稳中有升(见表I-22)。
表I-22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情况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4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为440.6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94%,远高于其他等级旅游景区的贡献率,在各等级旅游景区中贡献率最高;其次是5A级旅游景区,虽只有12家,但其经营总收入为61.0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0.68%。3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55.3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0.62%,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与5A级旅游景区相差无几;2A和1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较小,分别为0.32%和0.02%(见表I-22)。与上一年相比,2A级旅游景区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有所下跌,下跌幅度为0.16个百分点;5A、4A和3A级旅游景区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较上年均有上浮,上浮幅度分别为0.02个百分点、0.42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见图I-30)。
图I-30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情况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景区经营总收入为352.8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95%,远高于其他经济区的经济贡献率;其次是川东北经济区,其景区经营总收入为105.07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18%。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川南经济区的景区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分别是0.70%、0.45%和0.29%。另外,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的景区经营总收入为206.00亿元,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为2.31%;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经营总收入为146.85亿元,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为1.65%(见表I-23)。
表I-23 2017年全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川南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有所下跌,下跌幅度分别为0.29个百分点和0.09个百分点;而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则有所上浮,上浮幅度分别为0.51个百分点、0.10个百分点和0.17个百分点。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亦有上浮,上浮幅度分别为0.26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见图I-31)。
图I-31 2017年全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经营总收入对全省旅游经济的贡献情况对比图
(四)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情况
1.从投资总量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快速增长,4A级旅游景区是全省景区投资的主体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额为218.23亿元,同比增长53.07%。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145.25亿元,同比增长47.66%;景区外部建设投资72.98亿元,同比增长65.11%(见表I-24)。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4A级旅游景区是全省景区投资的主体,年度建设投资总额为151.32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102.68亿元,外部建设投资48.64亿元,远高于其他等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其次是3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总额为49.05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26.78亿元,外部建设投资22.27亿元。第三是5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总额为9.99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9.38亿元,外部建设投资0.61亿元(见表I-24和图I-32)。
表I-24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情况
图I-32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3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增长幅度最大,其中,年度建设投资增长287.17%,景区内部建设投资增长247.10%,景区外部建设投资增长349.60%,三项指标均实现了倍增。4A和2A级旅游景区的年度建设投资、内部建设投资和外部建设投资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5A和1A级旅游景区则是年度建设投资和内部建设投资有所增长,但外部建设投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87.22%和100.00%(见图I-33)。
图I-33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增长率对比图
景区内外部建设投资占年度建设投资的比重方面,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内部建设投资高于外部建设投资;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占到了66.56%,外部建设投资占到了33.44%。各等级旅游景区中,所有等级旅游景区均是内部建设投资大于外部建设投资;其中,内外部建设投资差额较大的有5A和1A级旅游景区,1A级旅游景区全部投资均用于景区内部建设,5A级旅游景区则是93.88%的投资用于内部建设,仅有6.12%用于外部建设(见表I-25和图I-34)。
表I-25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比例情况
图I-34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占比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年度建设投资额度为97.82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63.06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34.77亿元。而投资规模最小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年度建设投资额度为10.89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8.59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2.30亿元。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年度建设投资为28.13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21.35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6.78亿元;环成都经济圈年度建设投资为69.69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41.71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27.98亿元(见表I-26和图I-35)。
表I-26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情况
图I-35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除攀西经济区的景区内部建设投资下降了8.72%外,其余经济区的景区建设投资均实现了增长,其中,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增长率分别为148.52%和124.03%;景区内部建设投资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川东北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增长率为分别为196.53%和80.37%;景区外部建设投资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增长率分别为316.01%和146.35%。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建设投资均有增长,而成都市的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内部建设投资和外部建设投资均有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2.14%、2.33%和1.52%(见图I-36)。
图I-36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增长率对比图
景区内外部建设投资占年度建设投资的比重方面,五大经济区以及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皆是内部建设投资高于外部建设投资。其中,内外部建设投资差额较大的有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成都市。川东北经济区中,77.40%的投资用于景区内部建设,22.60%的投资用于景区外部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中78.87%的投资用于景区内部建设,21.13%的投资用于景区外部建设;成都市中,75.88%的投资用于景区内部建设,24.12%的投资用于景区外部建设(见表I-27和图I-37)。
表I-2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比例情况
图I-3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内外部建设投资占比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景区中,建设投资规模较大的有自然景观类和度假休闲类景区。自然景观类景区年度建设投资为76.59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42.09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34.51亿元;度假休闲类景区年度建设投资为74.63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60.56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14.07亿元。建设投资规模最小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年度建设投资仅有0.54亿元,其中,景区内部建设投资0.43亿元,景区外部建设投资0.11亿元(见表I-28和图I-38)。
表I-28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情况
图I-38 2017年四川省各类型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度假休闲类、乡村旅游类、主题游乐类和工业旅游类景区在年度建设投资、景区内部建设投资和景区外部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均实现增长,而科技教育类和其他类景区在三项指标上均有下降,红色旅游类景区的内部建设投资和博物馆类景区的外部建设投资亦有下降。其中,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和内部建设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均是主题游乐类景区,增长率分别为292.52%和288.46%;景区外部建设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则是红色旅游类景区,增长率为537.56%(见表I-28和图I-39)。
图I-39 2017年四川省各类型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增长率对比图
景区内外部建设投资占年度建设投资的比重方面,仅有历史文化类景区的内部建设投资低于外部建设投资,内外部建设投资占年度建设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2.85%和57.15%。其余主题类型的景区均是内部建设投资高于外部建设投资,其中,内外部建设投资差额较大的有博物馆类、工业旅游类和主题游乐类景区,内外部建设投资的比例分别为98∶2、96∶4和93∶7;只有自然景观类和其他类景区的内外部建设投资差额较小,内外部建设投资的比例分别为55:45和57:43(见表I-29和图I-40)。
表I-29 2017年四川省各类型A级旅游景区内外部建设投资情况
图I-40 2017年四川省各类型A级旅游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占比图
2.从景区平均建设投资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实现稳步增长,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内部平均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为4882.17万元,同比增长5.13%;景区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为3249.42万元,同比增长1.41%;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为1632.75万元,同比增长13.40%。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2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的平均建设投资规模与景区等级呈正相关,景区等级越高,平均建设投资规模越大(因1A级旅游景区仅有2家,其均值不具可比性,故不纳入对比分析)。其中,以5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建设投资规模最大,达到了9993.77万元;其景区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亦高达9382.37万。值得注意的是,虽5A级旅游景区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高于其他等级旅游景区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但其外部平均建设投资远低于4A和3A级旅游景区的外部平均建设投资。此外,2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建设投资规模较小,仅有628.23万元(见表I-30和图I-41)。
表I-30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情况
图I-41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4A和3A级旅游景区在平均建设投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均有增长;2A级旅游景区则是在三项指标上均有下降,其中,平均建设投资下降了13.80%,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下降了9.97%,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下降了23.98%。5A级旅游景区中,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增长了73.97%,但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分别下降了6.68%和88.50%(见图I-42)。
图I-42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增长率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景区平均投资规模最大的是川东北经济区,为5345.93万元;其景区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亦最高,为4137.56万元。景区平均投资规模最小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3630.21万元;其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亦最低,为766.91万元。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环成都经济圈平均建设投资高于川东北经济区的平均建设投资,为5956.51万元;其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亦高于五大经济区,为2391.55万元(见表I-31和图I-43)。
表I-31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情况
图I-43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只有川南经济区在平均建设投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实现增长,增长率分别为53.69%、11.54%和157.27%;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平均建设投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均有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34.13%、33.05%和37.84%。而其余三个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表现为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增长,但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和内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下降;川东北经济区表现为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和内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增长,但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下降;攀西经济区则是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和内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下降,但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增长。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在平均建设投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均有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25.94%、26.09%和25.48%;而环成都经济圈则与攀西经济区表现一致,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增长,但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和内部平均建设投资有所下降(见图I-44)。
图I-44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增长率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景区中,平均建设投资规模最大的是度假休闲类景区,为1.38亿元;其景区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亦最高,为1.12亿元。平均建设投资规模较大的还有自然景观类、主题游乐类和红色旅游类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分别为7091.98万元、6732.76万元和5094.02万元。平均建设投资规模最小的是其他类景区,仅有805.04万元;其景区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亦最低,为458.83万元。景区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中,最高的是自然景观类景区,为3195.11万元;最低的是博物馆类景区,为27.43万元(见表I-32和图I-45)。
表I-32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平均建设投资情况
图I-45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对比图
与上一年相比,历史文化类、度假休闲类和主题游乐类景区在平均建设投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均实现了增长;其中,主题游乐类景区增幅显著,平均建设投资增长了161.68%,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增长了158.97%,外部平均建设投资增长了205.33%。科技教育类、工业旅游类和其他类景区则是在平均建设投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和外部平均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上均有下降,尤其是科技教育类和其他类景区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另外,自然景观类景区的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乡村旅游类和红色旅游类景区的平均建设投资与内部平均建设投资亦有下降(见图I-46)。
图I-46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平均建设投资增长率对比图
3.从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是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的主要来源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111.78亿元,占全省资金来源的51.22%;拨款资金78.52亿元,占全省资金来源的35.98%;贷款资金27.95亿元,仅占全省资金来源的12.81%,全省旅游融资市场较不发达(见表I-33)。各等级旅游景区中,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拨款,其拨款金额为7.45亿元,占全省资金来源的3.41%;4A、3A和2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其自筹金额分别为74.79亿元、31.87亿元和3.05亿元,分别占全省资金来源的34.27%、14.60%和1.40%。1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其贷款金额为1.00亿元,占全省资金来源的0.46%(见表I-33和图I-47)。
表I-33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资金来源情况
图I-47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资金来源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其自筹资金分别为69.83亿元和24.68亿元,分别占全省资金来源的32.00%和11.31%;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则主要来源于拨款,其拨款金额分别为38.40亿元、10.14亿元和4.56亿元,分别占全省资金来源的17.60%、4.64%和2.09%。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均主要来源于自筹,其自筹金额分别为16.59亿元和53.24亿元,分别占全省资金来源的7.60%和24.39%(见表I-34和图I-48)。
表I-34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资金来源情况
图I-48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资金来源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景区中,自然景观类、度假休闲类、乡村旅游类、主题游乐类、科技教育类、工业旅游类和其他类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其自筹金额分别是42.04亿元、41.49亿元、6.78亿元、5.97亿元、0.30亿元、1.64亿元和1.00亿元,分别占全省资金来源的19.26%、19.01%、3.10%、2.74%、0.14%、0.75%和0.46%。历史文化类、红色旅游类和博物馆类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拨款,其拨款金额分别是16.80亿元、7.91元和2.06亿元,分别占全省资金来源的7.70%、3.62%和0.95%(见表I-35和图I-49)。
表I-35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A级旅游景区资金来源情况
图I-49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A级旅游景区资金来源比重对比图
(五)全省A级旅游景区就业情况
1.从等级结构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就业人次实现较快增长,4A级旅游景区的就业拉动作用显著,5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就业人数最多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吸纳就业人次20.73万人,同比增长24.47%。其中固定用工8.73万人,同比增长26.18%;专职导游3268人,同比增长17.51%(见表I-36)。
表I-36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就业情况
各等级旅游景区中,4A级旅游景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共有13.39万人;其中,固定用工6.02万人,专职导游2013人。其次是3A级旅游景区,共吸纳就业人次4.92万人;其中,固定用工1.46万人,专职导游516人。第三是2A级旅游景区,共吸纳就业人次1.58万人;其中,固定用工6088人,专职导游192人。与上一年相比,所有等级旅游景区的就业人次均实现了增长;其中,3A级旅游景区增长最快,其就业人次增长了80.43%,固定用工增长了98.92%,专职导游增长了67.53%(见表I-36和图I-50)。
图I-50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就业人次增长情况对比图
从平均就业人数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就业人次为416人,平均固定用工人数为175人,平均专职导游人数为7人。各等级旅游景区中,5A级旅游景区虽然吸纳就业的比重不大,但平均就业人数仅略低于4A级旅游景区,为639人,是2A级旅游景区的4.65倍。其中,平均固定用工人数480人,是2A级旅游景区的9.07倍;平均专职导游人数46人,是2A级旅游景区的27.30倍。4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就业人次、平均固定用工人数和平均专职导游人数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641人、288人和10人(见图I-51)。
图I-51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平均就业人次对比图
2.从区域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川东北经济区固定用工有所下降
各区域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共吸纳就业人次13.14万人;其中,固定用工6.29万人,专职导游1804人。吸纳就业人数最少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共吸纳就业人次9023人;其中,固定用工4997人,专职导游256人。另外,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吸纳就业人次7.47万人,其中,固定用工3.54万人,专职导游801人;环成都经济圈吸纳就业人次5.68万人,其中,固定用工2.75万人,专职导游1003人(见表I-37)。
表I-3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就业人次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川东北经济区的就业人次和专职导游有所增长,但固定用工有所下降,下降比例为26.52%。而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在就业人次、固定用工和专职导游三项指标上均有增长。其中,就业人次增幅最大的是川南经济区,增长率为61.14%;固定用工和专职导游增长幅度最大的均是攀西经济区,增长率分别为55.90%和63.79%(见图I-52)。
图I-52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就业人次增长率对比图
从平均就业人数看,五大经济区中,平均就业人次最多的依然是成都平原经济区,为600人;其中,平均固定用工人数287人,平均专职导游人数8人。平均就业人次最少的是川南经济区,仅有178人;平均固定用工人数最少的川东北经济区,仅有58人;平均专职导游人数最少的是攀西经济区,仅有4人。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平均就业人次848人,平均固定用工人数402人,平均专职导游人数9人,均高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平均水平;环成都经济圈平均就业人次434人,平均固定用工人数210人,平均专职导游人数8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见图I-53)。
图I-53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就业人次对比图
3.从主题类型看,乡村旅游类景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历史文化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就业人次有所下降,红色旅游类景区平均就业人次远高于其他主题类型景区
各主题类型中,乡村旅游类景区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共吸纳就业人次7.38万人;其中,固定用工1.76万人,专职导游473人。另外,吸纳就业人次过万的还有自然景观类、度假休闲类、红色旅游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吸纳就业人数最少的是科技教育类景区,吸纳就业人次仅有1115人;其中,固定用工683人,专职导游39人(见表I-38)。
表I-38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就业人次情况
与上一年相比,自然景观类、度假休闲类、乡村旅游类、主题游乐类、工业旅游类、博物馆类和其他类景区在就业人次、固定用工和专职导游三项指标上均有增长。其中,就业人次增幅最大的是乡村旅游类景区,增长率为68.60%;固定用工增幅最大的是其他类景区,增长率为201.52%;专职导游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主题游乐类景区,增长率为600.00%。另外,历史文化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在就业人次和固定用工两项指标上有所下降,而红色旅游类景区则是固定用工下降了3.23%(见图I-54)。
图I-54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就业人次增长率对比图
从平均就业人数看,平均就业人次最多的是红色旅游类景区,为874人;最少的是博物馆类景区,仅有122人。平均固定用工人数最多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为569人;最少的是博物馆类景区,仅有68人。平均专职导游人数最多的是工业旅游类景区,为13人;最少的是乡村旅游类景区,仅有3人(见图I-55)。
图I-55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平均就业人次对比图
(六)全省A级旅游景区盈利情况
A级旅游景区因机构性质的不同,其财务信息的统计基础也大不相同,对比口径无法统一,因此,本报告将全省A级旅游景区分为企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两类进行盈利情况的分析。企业单位主要以“利润总额”来判断是否盈利或亏损;行政事业单位的盈利情况分析,则是考虑在没有财政拨款的前提下,以“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能否抵消年度支出总额来判断其盈利情况。
1.从企业单位看,实现盈利的旅游景区明显多于亏损的旅游景区
2017年,纳入统计的全省企业单位中,利润总额为正的旅游景区数量占到了68.28%,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占比为24.83%,实现盈利的旅游景区数量远高于出现亏损的旅游景区数量。12家5A级旅游景区中,只有4家属于企业单位性质(均为国有企业),其中纳入该项统计的共有2家,这两家单位在2017年均出现了亏损。4A、3A和2A级旅游景区均是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高于利润为负的景区数量,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占比分别为66.67%、56.41%和85.37%(见表I-39和图I-56)。
表I-39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中企业单位盈利情况
图I-56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中企业单位盈利情况对比图
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均是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高于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0.67%、70.00%、62.96%和75.00%。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是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与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持平,均为42.86%,旅游景区盈利情况相对其他经济区较差。另外,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亦是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高于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6.67%和71.43%,旅游景区盈利情况表现较好(见表I-40和图I-57)。
表I-40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中企业单位盈利情况
图I-57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中企业单位盈利情况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中,只有主题游乐类景区中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低于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所占比重为33.33%;红色旅游类景区则是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与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持平。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度假休闲类、乡村旅游类、红色旅游类、科技教育类、工业旅游类、博物馆类和其他类景区均是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高于利润总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利润总额为正的景区数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5.68%、55.56%、62.96%、67.65%、66.67%、100.00%、71.43%和80.00%(见表I-41和图I-58)。
表I-41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中企业单位盈利情况
图I-58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中企业单位盈利情况对比图
2.从行政事业单位看,实现收入大于支出的旅游景区相对较少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独特性,在会计财务中不对“利润”指标进行统计,其“结余”的指标并不能体现盈利能力,因此本报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分析,则是考虑在没有财政拨款的前提下,以“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能否抵消年度支出总额来判断其盈利能力。如果“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减去年度支出总额的差额为正,则表明其盈利能力强。
2017年,纳入统计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仅有25.81%的A级旅游景区“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能抵消景区年度支出总额,70.16%的旅游景区则还需要依靠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营。在各等级旅游景区中,只有2A级旅游景区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能抵消景区年度支出总额,其差额为正的景区数量占比(60.00%)大于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占比(35.00%)。5A、4A和3A级旅游景区则是差额为正的景区数量远低于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其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占比分别为83.33%、78.26%和75.00%(见表I-42和图I-59)。整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旅游景区在没有财政拨款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的能力相对较差。
表I-42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中行政事业单位盈利情况
图I-59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中行政事业单位盈利情况对比图
各区域中,五大经济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均是差额为正的景区数量低于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不能抵消景区年度支出总额。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差额为正的景区数量占比仅有16.67%,而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占比达到了83.33%(见表I-43和图I-60)。
表I-43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中行政事业单位盈利情况
图I-60 2017年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中行政事业单位盈利情况对比图
各主题类型中,仅有乡村旅游类景区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能抵消景区年度支出总额,即差额为正的景区数量占比为66.67%,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占比为33.33%。而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度假休闲类、红色旅游类、科技教育类、工业旅游类、博物馆类和其他类景区均是差额为正的景区数量小于差额为负的景区数量,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的能力相对较差(见表I-44和图I-61)。
表I-44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中行政事业单位盈利情况
图I-61 2017年四川省各主题类型景区中行政事业单位盈利情况对比图
(七)全省A级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情况
游客满意度评价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测评,该测评是为跟踪监测重点景区的旅游服务状况,及时反映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诉求及意见建议等而开展的活动。2017年全省重点旅游景区评测调查对象包括30家4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
1.从综合测评来看,游客满意度较上年有所提高
2017年,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综合测评得分82.70分,较2016年的81.86分上升了0.84分,游客满意度较高。有22个重点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综合得分在80分及以上,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个。从具体景区看,2016年的测评冠军——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2017年的综合得分95.18分,继续蝉联榜首;光雾山景区和花田酒地旅游景区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位,得分分别为91.27分和91.23分(见表I-45)。
表I-45 2017年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满意度测评综合得分情况
2.从评价内容看,游客对景区设施和门票\娱乐等服务性项目收费性价比评价最低
游客满意度评价测评内容中,大项测评指标共包括“外部交通”“景观设施”“餐饮”“住宿”“购物”“景区服务”“旅游娱乐”以及“旅游总体感受”8个方面。小项具体指标共有28个。其中,外部交通包含“道路设施完好程度”“交通标识完善程度”“交通工具便捷”和“交通秩序”4个指标;景观设施包含“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美程度”“景区内部游览线路设计合理性”“旅游秩序和安全保障设施”和“易于旅游的价值程度”4个指标;餐饮包含“食品卫生安全”“餐厅环境条件”和“风味特色”3个指标;住宿包含“住宿干净卫生”“民宿、主题特色民宿品质和服务质量”和“服务周到热情”3个指标;购物包含“特色商品种类、质量”“特色商品礼仪性、设计精美程度”和“商家服务诚信度”3个指标;景区服务包含“厕所清洁卫生情况”“手册、标识和文明旅游宣传”“旅游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与“导游讲解质量和解说体系完善程度”4个指标;旅游娱乐包含“文化特色”与“互动性和趣味性”2个指标;旅游总体感受包含“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美程度”“景区文明友善程度”“旅游公共服务的规范和便利程度”“景区重游的意愿情况的评价”和“推荐他人来该景区的可能性的评价”5个指标(见表I-46)。
表I-46 2017年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满意度测评评价指标及权重
从测评内容看,2017年,游客对景观设施的满意度评价最高,平均得分达到了84.69;其次是旅游总体感受,平均得分为84.14;游客满意度评价最低的是购物,平均得分为80.55;另外,平均得分较低的还有餐饮和旅游娱乐,平均分值分别为80.74和80.80(见表I-47和图I-62)。
表I-47 2017年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测评内容平均得分情况
图I-62 2017年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内容平均得分对比图
从具体测评指标看,游客对“景区文明友善程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美程度”和“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美程度”的满意度评价最高,三者的平均得分分别是86.09、85.76和85.48;对“特色商品种类、质量”“特色商品礼仪性、设计精美程度”“互动性和趣味性”“餐饮环境条件”和“风味特色”的满意度评价较低,平均得分分别为79.65、79.91、80.04和80.06,而这4个具体指标分别属于购物和餐饮,可见景区购物和餐饮的设施设备及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I-48和图I-63)。
表I-48 2017年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具体测评指标平均得分情况
图I-63 2017年四川省重点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具体测评指标平均得分对比图
(八)全省A级旅游景区暗访与处理情况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暗访和处理,是由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组织A级旅游景区评定员和监督员,依据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重点围绕被暗访景区的旅游安全、旅游厕所、设施设备、环境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游客高峰时段应急处理等方面,对A级旅游景区进行评审检查的手段。
2017年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累计暗访24家A级旅游景区(包括1家5A级旅游景区、22家4A级旅游景区和1家3A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全省旅游景区建设管理情况良好。在所有暗访景区中,达标的景区共有19家,占所有暗访景区数量的79.17%;不达标的景区共有5家,占所有暗访景区数量的20.83%。其中,取消等级的景区有1家(成都市海宁城商贸旅游景区),严重警告、限期六个月整改的景区有2家,警告、限期三个月整改的景区有2家。在被处理的旅游景区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旅游安全隐患较大、旅游厕所卫生差、设施设备陈旧、环境卫生脏乱、服务管理差、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与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