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母语传承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文化传承、文明融合的主要媒介,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和共同财富。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显著特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依附民族的存在、发展而存在、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坚守民族语言就是坚守民族文化。
语言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从小通过和同一语言集团其他成员(如父母、亲属、周围的人们)的接触,自然学到的并熟练运用于交际和思想交流过程的语言,也是出生后首先掌握和使用的语言。第二语言是人们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是在更大范围内交往使用的语言,是相对主流语言而存在的语言。第二语言往往和第一语言同时被人们使用。第一语言是基础语言、启蒙语言,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美国作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产生类似的汉语热。……而且鉴于海外华人在东南亚的作用,汉语已经成为这一地区许多国际商业交易中使用的语言。随着西方实力相对于其他文明的逐渐衰落,其他社会中使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以及用它们来进行社会间交流的情况,也将缓慢减少。假如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取代了西方成为世界上占优势的文明,英语作为世界的共同语言就将让位于汉语普通话”。很显然,当今世界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占20.7%),但使用人数仅占总人数6.2%的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泛,英语无疑是当下全球性的交流媒介。《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2期发表的《世界500强企业官方网站语言使用情况》一文显示,样本官网总共使用的51个语种中,英语使用频率达到100%,汉语使用频率为23%,位居第五位,排在法语(31%)、德语(26%)之后。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