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育技术服务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再生育指导

第一章 围孕产期的心理准备与维护

第一节 心理维护在再生育服务中的目的和作用

再生育技术服务将帮助有再生育需求的家庭实现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愿望,这些家庭包括符合再生育政策的要二孩的家庭或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原因失去子女的家庭。客观上讲,再生育妇女多高龄,而且多有分娩史或已采用避孕措施多年(包括已做绝育手术)。有些需要终止避孕措施,如取出宫内节育器、接受输卵管或输精管再通术等,才能有妊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的再生育,妊娠期病理因素增多,高龄孕产妇并发症及不良妊娠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医学文献已表明,35岁女性生育能力仅为25岁时的一半,到40岁时下降至35岁的一半。即使怀孕,高龄妇女也是高危妊娠和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发生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会加剧孕妇的心理紧张,进而导致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将对孕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孕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而其精神状态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胎儿的质量。除了对再生育妇女做心理干预外,在能保证安全分娩的前提下,我们还要考虑尽量提升孕妇的情绪健康和乐观水平,因为孕妇的情绪稳定状态直接关系到未来新生儿的人格要素和情绪水平。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症状,使孕产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正常分娩及母婴健康。为再生育家庭和孕产妇提供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减少孕期流产发生率,并大大提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因此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看,再生育服务中的心理保健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第二节 孕前心理准备

大量研究表明,女性怀孕期间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体内胎儿的发育,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由此看来,怀孕期间女性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孕妇,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帮助孕妇及其家庭成员了解孕期可能产生的身心变化,在备孕期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是保障母子健康的基础。

一、备孕期妇女心理特点

焦虑和紧张是备孕期妇女的典型心理特点。尽管生育宝宝是家庭美好的期待,但是依然有很多备孕妈妈会对怀孕抱有焦虑、恐惧的心理。引起心理担忧的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自己无法成功怀孕、怀孕后行动不便、孩子是否健康、孕期并发症、产后没能力带好孩子、丈夫和家庭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等。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中的孕产妇,会大大削弱自身的免疫力,很容易感染疾病,影响母子健康。

再生育妇女在备孕期间有时候还会出现极端情绪,甚至有些会有精神障碍的症状出现,例如,恐惧情绪扩张,明显表现出焦虑症的一系列症状;还有一些妇女出现入睡困难、多梦、噩梦、早醒等症状,乃至引发睡眠障碍;另有一些临床诊断为典型的抑郁症。这些都需要特别关注,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则需要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孕期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妊娠结局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可能引起流产、早产等并发症。在临床心理保健中要特别筛查和关注。

二、备孕期妇女心理保健

(一)消除和减缓焦虑和恐惧心理

通过心理调节消除对怀孕和分娩的恐惧心理,包括怀孕会使身材和容貌发生变化,害怕分娩生产时的疼痛,担心自己没能力带好孩子等恐惧情绪。因此要帮助备孕妇女尽早消除心理压力,使她们相信自己可以顺利度过孕期,生出的孩子会是健康的。

建议通过互联网的专业渠道组织备孕妈妈进行有效交流,或帮助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结成孕产互助小组,促进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定期组织妇产科医护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讲座,以消除和缓解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二)帮助待孕妇女保持乐观和平静的心态

通过讲座或一些科普的视频短片及心理辅导,帮助再生育妇女做好心理准备,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境迎接怀孕和分娩的到来,以愉快、积极的态度对待孕期所发生的变化,坚信自己能够孕育健康的小生命,完成将孩子平安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引发做母亲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做好临床心理诊断和筛查

如果在怀孕前经历过特殊心理创伤,比如有亲人去世或财物损失的备孕妇女,要对其特别关注,通过访谈了解其情绪和心理状态,确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等明显精神障碍倾向的,要做进一步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待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后,再做怀孕准备。

(四)做好家庭指导

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再生育夫妻都要共同做好怀孕的精神准备。为了确保个人、家庭与孩子健康幸福,在计划要孩子之前,心理工作者要了解再生育夫妻的思想与内心状态,帮助双方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尽可能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建立家庭和谐的情感,共同参与怀孕前的准备。

三、温馨提示

准妈妈在备孕期间,心情要保持舒畅,不能计较太多,有困难的时候要敢于向别人求助。当心情不好、需要对别人倾诉的时候,心理工作者显得尤为重要,应与备孕妇女保持定期接触。另外丈夫的支持很重要,心理工作者要重点做夫妻共同的心理辅导,帮助备孕夫妇从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如下的准备,包括:

(一)接受怀孕期特殊的变化 妻子形体变化、饮食变化、情绪变化、生活习惯变化以及对丈夫的依赖性的增加。

(二)接受未来生活空间的变化 小生命的诞生会使夫妻双方生活空间和自由度较以前变小,往往会因此感到一时难以适应。

(三)接受未来情感的变化 无论夫妻哪一方,在孩子出生后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使另一方感到不被重视。

(四)接受家庭责任与应尽义务的增加 怀孕的妻子需要丈夫的理解与体贴,尤其平时妻子可以做的体力劳动,在孕期大部分都会转移到丈夫身上;孩子出生后,夫妻双方对孩子的义务与对家庭的义务都在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增加。丈夫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帮助妻子顺利度过孕期的每一阶段,并为未来孩子的生长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夫妻都要为怀孕做好充分的情感准备 从怀孕到做父母亲,产生的变化是人生经历的自然过程。因此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都要以合理、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些自然的变化与过程。伴侣要及时沟通,共同警惕在每个过程或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问题或矛盾,并及时处理解决,以健康的心理面对发生的一切,相互支持并顺利、安全地度过这个阶段。

建议夫妻双方计划怀孕前的三个月,共同进行适宜并合理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如慢跑、柔软体操、游泳、太极拳等,以提高各自的身体素质,为怀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孕早期心理维护

孕早期是指受孕后的前三个月(即妊娠12周以内),又叫妊娠早期,这个时期是胚胎的形成阶段。此时期任何巨大的情绪波动或心理创伤都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甚至引起早期流产或胎儿先天畸形,因此在此时期保证孕早期妇女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妊娠早期孕妇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妊娠中期。妊娠早期,孕妇对怀孕、分娩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且对顺利的妊娠过程缺乏自信。精神刺激在妊娠早期的伤害性最大,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因此,家庭成员要关心早孕妇女,尤其是丈夫应加倍体贴妻子,帮助孕妇摆脱妊娠反应的困扰,顺利渡过早孕阶段。

一、孕早期孕妇心理特点

在这一时期,由于早孕反应和内分泌激素变化,孕妇不仅身体出现了不适,心理反应也很强烈。如果情绪变化过大或不能尽快适应和接纳怀孕,可能会使孕吐反应加重,并出现体重减轻,甚至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通常在孕早期会发生这样一些心理变化:

(1)情绪多变 经常处于矛盾、烦恼、抑郁、恐怖、焦虑和疑虑之中。

(2)敏感脆弱 原本很自信,遇事有主见,怀孕后却脆弱敏感,依赖性增强,爱激动、爱流泪是典型表现。

(3)担心过度 对怀孕虽然高兴,但对自己能否顺利孕育胎儿或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之前有因疾病子女病故经历后再次妊娠,会更加担心子女是否健康;对自己曾接触过某些不利因素担心不已,如放射线、电脑、装修、药物、宠物、病人等。

(4)紧张恐惧 对日后的生活感到茫然,为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担心,导致心理紧张。

(5)兴趣改变 开始注意观察小孩,如玩耍、游戏或喜欢听儿歌,对自己腹中的小生命越来越依恋,不知不觉中已逐渐产生母爱,并向胎儿输送。

(6)回避性生活 担心会伤害腹中的小生命,开始对性生活产生畏惧和回避心理,但有些人的性兴奋反而增强了。

(7)食物变化 由于孕早期的孕吐反应,孕妇会对某些食物出现爱好或厌恶等明显改变的现象,如以前并不喜欢吃的食物,现在却非常喜爱。

二、孕早期心理保健

孕早期心理保健的目的,是帮助孕妇逐渐接受妊娠,从心理上适应并接受怀孕之事,以新生命为契机看到生活的新希望,重新找到为人母的心理感觉及准备。其实孕妈妈自己就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只要帮助她们学会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适当的调节方法,很多心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给她们的建议:孕妇需经常告诉自己不要斤斤计较,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钻牛角尖,让自己保持好心情;适当转移情绪,当心里出现担心、紧张、抑郁或烦闷的情绪时,去做些高兴或喜欢的事,如浇花、听音乐、阅读或郊游等;广交好友,充分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让他们的良好情绪感染自己;改变形象,换个发型,买件新衣服,改变沮丧的心情;漫步排遣,可去林荫大道、公园、江边、田野散步;不看有恶性刺激的电影与电视,以免引起情绪波动;减轻孕吐反应,早晨可先吃一些饼干或点心,半小时后再起床;无论呕吐轻重,都不用太紧张,多吃清淡可口的蔬菜水果,以少食多餐为好,可做深呼吸缓解呕吐,反应重可以找医生治疗;如果仍旧不能缓解紧张,及时联系心理医生。

医学研究证实,母亲和胎儿之间是由血液中的化学物质沟通的。当孕妇情绪发生变化时,会分泌出不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脐带或优或劣地影响胎儿。怀孕早期正是胎儿的器官组织高度分化和形成期,如果孕妇心理反应强烈,经常处于紧张不安、疑虑敏感等不良情绪中,就会严重地影响胎儿发育,因此进行心理保健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一些孕早期的具体困惑,心理工作者务必及时给予孕妇以下建议:

(1)多咨询和交流 如果出现一些不利于胎儿的因素,如服药、发烧或被病菌感染,使孕妇对胎儿发育非常担心,不妨建议孕妇多去求教专家,以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必要时去做一些化验,如弓形虫检查或取绒毛、羊水做染色体检查,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疏导。

(2)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会给孕妇带来愉悦心情。帮助孕妇营造一个雅静、整洁、柔和的家庭环境,可据孕妇自己喜好重新布置家庭环境,也可摆放一些色彩鲜艳、气味清香的花草或盆景,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让自己一进入房间就感到轻松愉快和精神放松。

(3)转移情绪 生活中难免遇到不顺心或不愉快的事,如与人产生冲突或意见不合等,应帮助孕妇学会进行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节方法,遇到情绪不良应马上去做能使自己高兴起来的事,如换个发型、买件新衣服、洗个温水浴、外出散散步、找人倾诉宣泄等,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或排遣出去。

(4)健康饮食 情绪不佳时,避免过多进食巧克力、甜食、肉和鱼等食物,这些食物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加重烦躁、忧郁等消极情绪。此时应多吃水果和时令蔬菜,例如香蕉、苹果等。

三、温馨提示

心理工作者要帮助孕妇的丈夫和家人建立心理保健的意识,在家庭中要多关心孕妇,帮助孕妇顺利度过第一心理妊娠期。对于孕妇的嗔怪或喜怒无常不要较真,尽量多包容,以免孕妇受到不良刺激。特别是孕吐反应较重时,要积极帮助其缓解症状,并给予生活上的细心照料。

第四节 孕中期心理维护

一、孕中期孕妇心理特点

进入妊娠中期以后,孕妇体内已经形成了适应胎儿生长的新平衡,孕吐等不适反应消失,孕妇的情绪也变得相对稳定。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况相对安定,其保健的重点应在于通过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适当搭配,使身体上保持健康状态,从而保证和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孕中期心理保健

孕中期孕妇在心理保健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1)恐惧心理 虽然孕中期距分娩时间尚有一段距离,孕妇还是感到压力很大。有些孕妇开始感到惶恐不安。鼓励孕妇学习一些分娩的知识和技巧,鼓励孕妇和家人一起为未出世的宝宝准备一些必需品,能使孕妇心情好转,使孕妇从对分娩的恐惧变为正常的期盼。

(2)放松心理 身体状况的改善,可能会导致精神上的松懈,有些孕妇在这个阶段会大吃大喝,无所顾忌。但是,对于再生育的高龄孕妇来说,孕中期并不一定就平安无事,例如,怀孕会造成各个系统的负担,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脏、肾脏、肝脏等疾病的病情;孕中期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病理状况,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妊娠期糖尿病等。如果过度放松对身体状况的注意,或不按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不注意监测胎心,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务必提示孕妇要按时进行正规产检。

(3)依赖心理 孕中期妇女适当做一些工作,并参加一些平缓的运动是有益的。但有些孕妇因体形显露而不愿活动,每天无所事事,凡事都由别人包办。从心理角度看,长久的空闲不易获得价值感和被重视感,反而易引起心理上的郁闷、压抑、孤独,这对胎儿是不利的。医学界认为,孕期适当的劳动可以增强孕妇的肌肉力量,对分娩有一定帮助。所以,孕妇可以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孕中期可正常上班,保持正常的作息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这样对于改善心理状态大有益处。

三、温馨提示

保持心情愉悦是这一孕期生活的心理保健目标。专家在对怀孕18~32周的孕妇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沮丧和焦虑程度高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在4岁左右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过度活跃、无法集中精力等,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由此有人推断,焦虑和沮丧情绪使孕妇的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异常,因此对胎儿的大脑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增加了孩子在未来的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概率。

在这一时期,孕妇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可建议孕妇利用这个时间段购置新生儿用品,布置新生儿的生活空间,安排好产褥期的人、财、物,为孩子出生后的生活做必要的准备,为孩子起名等,让孕妇的生活充满希望。

第五节 孕晚期心理保健

一、孕晚期孕妇心理特点

处于妊娠晚期的孕妇,其焦虑水平又明显高于妊娠中期。妊娠晚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孕妇身体行动越来越不便,心理负担也会加重,害怕分娩时疼痛、出血多,害怕难产,担忧新生儿的健康等,均可能造成孕妇巨大的心理压力。

过度焦虑和抑郁可能影响妊娠,甚至影响分娩过程。焦虑紧张的孕妇痛阈会相对下降,从而对疼痛的耐受降低,对疼痛反应敏感,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宫缩痛较早(假性宫缩)的情况,且疼痛程度相对较重,使孕妇不能耐受宫缩痛而出现哭闹、耗费体力,影响子宫收缩力。孕妇不良情绪还可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血管紧张素增加,肌肉紧张导致外周动脉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胎儿因缺血、缺氧导致宫内窘迫。若不能调整心理状态,对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均十分不利。

二、孕晚期心理保健

(一)克服恐惧

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孕妇和丈夫一起去医院或孕妇学校,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了解分娩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了解分娩时怎样配合,学习进行分娩前相关训练。这些对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解除心理负担大有帮助。

(二)做好准备

指导孕妇积极去做孕晚期检查,特别是临近预产期时,要求其丈夫应减少应酬,留尽量多的时间陪伴孕妇,使孕妇心中有所依托。让孕妇感到家人及医生为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意外情况也有所考虑,使孕妇心中有底。

(三)转移注意力

指导孕妇根据兴趣酌情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如编织、散步、书画、摄影、文艺欣赏、娱乐、听优美的轻音乐、近郊旅游、参加集体活动、欣赏美景等。这些方法都可稳定孕妇的情绪,减少产前忧虑和紧张。

(四)语言暗示

对于充满恐惧和紧张的孕妇,可教其经常对自己说正向的语言,如:“分娩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或“我的骨盆宽,顺利分娩没问题”,或“我很健康,生宝宝时肯定有力”,或“分娩是会疼痛,但是是分娩的正常现象,别人行我也行!”“分娩是做母亲的本能,我也可以!”“我学会了呼吸的配合,了解分娩的过程,没问题!”等。

(五)宣泄紧张

通过心理工作者的指导和反复练习,保证当孕妇感到内心焦虑和紧张时,其家人能够做到耐心倾听,让其有机会宣泄。家人只需要倾听,并不需要给以太多安抚或解释。倾听,是使孕妇的情绪得到抚慰和安定的最好方式。

(六)适度运动

孕晚期要适量运动,而此时期最适宜的运动是散步。散步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可安定孕妇的神经系统,放松紧张与焦虑的心态,调整精神,并为分娩做好身心准备。

三、温馨提示

科学指导孕产妇通过呼吸调节缓解紧张,在紧张时,做三个深呼吸,让头脑冷静下来,逐渐平稳情绪。倡导自然分娩,学习自然生产的呼吸法;倡导母乳喂养,学习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方法。

如果孕妇无意外或身体不适,不宜提早入院。因为入院后有很多外界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孕妇的情绪,例如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使孕妇产生紧迫感,尤其看到有人分娩,对她们的心理也是一种刺激。因此,除非医生建议提前住院,应在家中安心等待分娩。

第六节 产褥期心理保健

一、产妇心理特点

(一)情绪问题

因为产妇产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其情绪很不稳定。据统计,有50%~70%的妇女在产后三天会产生抑郁现象,表现为精神沮丧、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动、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其中有部分产妇由于家庭支持不够和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不及时,严重时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甚至引发自杀或伤害婴儿等严重事件。

(二)意识片面

产妇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痛苦折磨之后,亲眼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婴儿后,做妈妈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但分娩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产妇倍感辛劳。由于这两种感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一些身体出现的不良现象,若产妇不能及时发觉和诊治,会导致产生产后各种并发症。

(三)禁忌心理

这种心理在农村产妇中尤为显著,由于受传统习俗和产妇营养卫生知识的缺乏的影响,有些产妇在饮食上往往沿袭传统的做法,忌这忌那,这种片面的传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造成了一些产妇食欲不振、微量元素缺乏、缺铁性贫血、乳量不足等现象。

(四)依赖心理

产妇由于分娩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产后非常疲劳,体质比较虚弱,强调产妇的充分休息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活动。许多的产妇按照我国的传统的习惯,产后静养不活动,整天躺在床上,这会使产妇形成依赖与懒惰的心理;更有甚者在产后最初几天不坐起来吃饭,而让家人一口一口地喂饭。由于长期平卧姿势,使松弛的子宫韧带得不到恢复,从而造成子宫后位,以至产后腰痛等,精神状态也不易振作,表现萎靡。

(五)失望心理

由于受家庭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地方的产妇对生育男婴比较满意,生育女婴则怏怏不乐,思想压力较大,怕丈夫公婆嫌弃。有的产妇自身也有重男轻女思想,而表现出对女婴的嫌弃和失望心理。

(六)母乳喂养心理障碍

由于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有些产妇会产生母乳喂养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哺乳会影响体型,个别产妇为了保持体形美而不哺乳;孕妇对初乳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初乳又黄又稠不干净,吸出后弃之;对纠正乳头凹陷缺乏耐心,致使部分婴儿得不到初乳和纯母乳喂养。

二、产褥期心理保健

许多人认为在顺利生产后心理护理已经完成,其实不然。胎儿娩出后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绪都可能影响其子宫收缩,导致宫缩乏力或大出血。此期间产妇要按时按摩子宫,增强子宫收缩力,预防产后出血,另一方面要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叮嘱其不要过分激动,同时母婴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以促进子宫收缩及加深母子感情,预防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对于饮食、休息,哺育新生儿的方法,医生要给予一定的指导,鼓励孕妇及家人很好地完成抚育下一代的任务。

在分娩前要医生了解产妇的精神状态,鼓励产妇通过看书、听讲座、看录像等方式,宣传妊娠、生育、育儿知识,介绍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使产妇认识到分娩的生理过程,帮助产妇以积极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分娩,消除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帮助产妇进入角色,教会她们科学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并促进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加强家庭支持,对产妇的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宣教,做好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关心产妇的心理感受,对刺激产妇情绪的敏感问题应尽力避免。

心理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产后抑郁症的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主动寻求社会团体的帮助,教会产妇及家人及时进行心理调适,降低产后抑郁发生水平,提高产褥期的生活质量。

三、温馨提示

产妇要合理膳食。产妇应根据自己的体质,结合中医的指导,给予自己合理的膳食调适,吃当季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和积极阳光的人在一起,听积极向上的音乐,避免接受消极的话语;家庭活动温馨积极,与家人和谐相处;确保每天睡前给自己一个积极向上的暗示语。

新生儿家庭要给予产妇足够的理解和关爱,尤其是丈夫要多体贴、多倾听,避免产后抑郁症和家庭矛盾的发生。

心理工作者和志愿者对产妇的陪伴也很重要。应通过交谈、疏导、抚慰等方式,减轻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其正常饮食,保证其充分的睡眠时间。要充分把握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和蔼可亲、理解同情的态度,体贴入微地对孕产妇做好安慰和鼓励,讲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采用认识疗法、松弛技术等帮助产妇学会评估自己的潜能。对家庭关系较为紧张的产妇应给予家庭指导,并帮助产妇做心理疏导,教会她学会自我放松,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心理保健可使孕妇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孕妇的主动性,使她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治疗和护理,使她们在妊娠期间精神愉快,分娩时信心十足,产褥期能够舒心调养和哺乳。对孕妇加强孕期心理保健及健康宣教,宜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们讲明受孕、妊娠、分娩的过程和妊娠时的内分泌变化。同孕妇交流时要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表达语言要有科学性、安慰性、鼓励性,从而提高孕产妇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再生育的妇女在产前、产后,因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生育经历等的不同,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也不相同。胎儿的发育情况、流产、早产、难产、产程延长、宫缩异常、产后大出血、产后泌乳等情况,都与妊娠、分娩时的心理状况有关。因此,做好再生育孕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产前、产时、产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减轻、消除一切不良因素,这对母婴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孕产期妇女在备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产褥期的心理状态不同,需要针对的问题和使用的心理保健方法不同,但每个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焦虑和恐惧。因此,在整个孕产心理保健的工作过程中,减缓再生育妇女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是贯穿始终的。另外,由于大部分孕产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具有同质性,提倡在医院或者社区多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保健工作,这在提高心理工作效率和促进孕产妇之间交流和互助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王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