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在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下,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空间集聚现象,分析其形成的动因和特征,总结其发展模式。
本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章 导论。本章叙述了全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提出了本书的研究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并阐述了本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概括了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阐明了本书的创新点。创新点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创新点二: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
本章回顾了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几位主要的产业集聚理论学者的研究,梳理了前人关于产业集聚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从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开始回顾,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的文化遗产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列举了前人与本书研究相关联的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前人对本书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的回顾,为本书的研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介绍了集聚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内涵。为分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做了理论铺垫;介绍了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钻石理论”的主要内容,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将用于分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介绍了游客体验理论。该理论将应用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游客体验调查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提供游客体验方面的经验证据。本章最后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现状进行论述的。简单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叙述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历程,把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阶段分为了萌芽阶段、自由发展阶段、政府主导下的快速发展阶段,共三个阶段进行讨论。介绍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锦里、宽窄巷子、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这三个景区。本章节的内容主要是描述现象,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为以下章节的理论分析打下基础。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性质与动因。本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性质和动因,深化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性质。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中的企业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说,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关系型契约组织。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是一种创新型网络。网络中的各个主体和要素间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创新的目的。
从理论角度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降低成本、劳动力共享、环境驱动、信息驱动、政府优惠政策的吸引、竞争性创新机制。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中的各个企业未必能完全意识到这些形成集聚的动因,但是它们仍然在这些动因的驱动下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本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分。从现象入手,透过本质,总结描述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六大特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经营相结合;“物质”文化遗产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事活动拉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多维度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双核心旅游产业供应链。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为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机遇。建立起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梳理了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模式,以及旅游产业集聚方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借鉴了前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了前面章节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总结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中包括主导因素(政府)、需求因素(市场)、先导因素、核心层、辅助层、诱导因素,并以较为详细的示意图表现出来。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游客感知效应。本章是针对产业集聚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游客问卷调查分析,以成都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对景区内的游客满意度及兴趣点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第一节交代了问卷的设计过程和问卷分析处理过程。对案例地点的选择、分析方法和框架,以及问卷设计的整体构想进行了阐述。并且叙述了问卷的调查实施经过。第二节是对游客问卷的数据分析,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旅游满意度主成分提取、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第三节是总结问卷调查的结论,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模式对游客感知的正负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第七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本书的研究成果与结论,提出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本书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1.3.2 研究方法
1.3.2.1文献分析法
本书主要分析了以下两方面的文献资料:一是关于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回顾产业集聚理论的经典理论和发展现状。为本书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文献的分析。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现状。
通过这两方面的文献梳理,为本书的写作提供理论来源,深化对本书研究课题的理解,促进产业集聚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这两者的深度结合。
1.3.2.2 实证研究法
以成都市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锦里、宽窄巷子为例。与政府、企业、游客进行交流与沟通,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本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各种特征和发展模式。遵循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径。
1.3.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产业集聚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游客感知。在以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书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实际,进行问卷的基础设计。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调查案例地点,设置了450份问卷,对游客进行发放。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得出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感知的现状,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正负效应。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空间产业集聚提供参考。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现象出发,形成总结和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意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理清前人对产业集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理论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为研究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实际,分析其性质、特点和动因,最终总结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并且运用问卷调查,对游客的体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正负效应。
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