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孩子的天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赋,越早发掘越有益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一种或多种特殊的天赋,才能或特质。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宝藏,越早得到发掘和培养,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但若不在特定的时间及时发掘,就会逐渐被埋没。

对此,父母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天赋萌发的科学知识,同时要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这样才不会错过天赋发掘的最佳时机。

案例

在美国洛杉矶出生的小女孩伊丽莎白2岁时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绘画兴趣。她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用短短的手指蘸着番茄酱在桌子上涂涂画画;有时还会在墙上涂鸦,没过多久,家里所有的墙壁都被她涂满了各种各样的线条、色块。她的父母研究过很多早教书籍,认为这是女儿有绘画天赋的表现,所以他们不但不阻止她乱涂乱画的行为,反而还会为她创造条件去练习。墙壁画满了,爸爸就将它们粉刷成白色,让伊丽莎白可以尽情地“作画”;妈妈也会陪在女儿身边,不时地鼓励她,称赞她说:“你画得真漂亮,使用的颜色美极了!”

等到伊丽莎白再长大一些,父母领着她去博物馆欣赏大师留下的传世杰作,以便让她的艺术天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掘。在这里,伊丽莎白又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走马观花地欣赏藏品,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是长时间地细心观察着每一件艺术品,还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让父母感到十分惊喜。

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熏陶后,伊丽莎白满怀信心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7岁的她画出的水彩画让很多成年画家都自愧不如。挪威儿童博物馆还向她发出了邀请,并展出了她的部分作品,她也因此一炮而红。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们争相购买她的画作,一幅水彩画标价甚至可以达到5000美元。

伊丽莎白自己对此却很不满足,她又开始从事一种独特的创作形式——“活生生的绘画”,就是用人体彩绘来装扮真人模特,再制作出相应的道具、背景,展现出一种油画般的艺术场景。这种创作对于艺术家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可年仅11岁的伊丽莎白却乐此不疲。有时为了描绘出逼真的场景,她甚至能够整整一周待在画室中琢磨配色与笔法的细节。对此她的父母更是乐见其成,为了支持孩子的天赋成长,父母索性把车库进行了彻底改造,做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作室。另外,父母平时也会协助女儿准备服装面料、收集道具、装置场景。在父母的鼓励下,伊丽莎白成功地创作出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成为全球知名的小艺术家。

伊丽莎白能够成为绘画“神童”,进而成为颇有名气的少年艺术家,这与父母对她天赋的早期发掘和培养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父母很早就开始对她进行引导,为她创造了天赋萌发的环境和条件,才让她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现在,虽然很多非常重视对孩子天赋的发掘和培养,但却没有抓住那个最佳的时间点,以至于错过了很多宝贵的时机,这是非常可惜的。其实,对孩子天赋的开发应当是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孩子在3岁以前,大脑发育处于一个极速增长的阶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在飞速提升,所以父母对于孩子天赋的发掘,也要从这个阶段开始,否则就会白白错过天赋发展的关键期了。

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才开始系统地对孩子进行天赋发掘,可此时孩子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基本定型。虽然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仍在继续,但发展空间却比较有限了。这就等于错过了培养孩子的最佳机会,这种损失可能是以后用一生也无法弥补的。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这样说过:“婴儿降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这句话固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明确地指出了对孩子天赋的发掘和培养是宜早不宜迟的。因此,父母应该尽早行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掘孩子的天赋。

必须指出的是,对孩子天赋的尽早发掘并不意味着要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也就是说,对于天赋的开发应当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自身特点,切不可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进行。有的父母让3岁的孩子学习写字,还认为这样就是在发掘语言天赋、书法天赋,可这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因为这时候孩子的手指关节发育不成熟,他们连笔都拿不稳,过早练字不但练不出成果,还会造成手指变形甚至畸形的后果。所以父母一定要停止错误的引导,改为让孩子先接触汉字,培养出识字的兴趣,再在“因势利导”的大前提下发掘孩子的语言天赋,这样才不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