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孩子的天赋是需要发掘的
从“差生”到“天才”的奥秘
有些父母可能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天赋都没有,不喜欢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让我感到十分失望。”
可是,孩子真的是没有天赋吗?如果单从学习成绩出发,就随意下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非常草率,也是很不负责任的。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关键要看父母如何去发掘。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无条件的爱,愿意用心去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日常行为,再采取一些巧妙的启发办法,就不难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天赋。
案例
台湾作家刘墉不仅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还有一双让他引以为豪的子女。女儿天资聪颖,成绩优秀,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美国总统奖”,被人们称为“天才少女”。可儿子的成长却没有这么顺利,有一段时间儿子厌学逃学、调皮捣蛋,成了不折不扣的差生。
刘墉在连续几次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儿子真的没有学习的天赋吗?不,不是这样!他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平时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他知道儿子非常聪明,也很有创造和钻研的天赋,可惜他就是不肯把这些才能用在学习上。
刘墉决心发掘儿子的天赋。他先是用平等的态度和儿子谈话,问他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当儿子回答“我只想成为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不想学习”的时候,刘墉笑着说:“舒马赫考过零分,可你每次都能考个‘C’!”
刘墉的话激发了儿子的好胜心,他不服气地说:“考零分有什么了不起!”
刘墉发现儿子已经“上钩”,高兴地说:“那我们来打个赌,只要你能考零分,我就再也不干涉你的学业。可要是没有考到零分,就得好好去学习,不能逃课,也不能开小差;考卷也要全部答完,不能交白卷,也不能故意空下题目不答。这些要求你都能做到吗?”
儿子立刻大声回答:“当然能!”在他看来,考零分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谁知真正去做的时候,却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会做的题目想要故意答错固然简单,可不会做的题目即使乱蒙一通也可能正好蒙对答案,所以他每次都无法获得零分。
在几次挑战“零分”失败之后,儿子把自己关进了书房,自觉地做起了练习题。说来奇怪,当他一门心思钻研题目的时候,平时那些像“天书”一样的知识竟然变得有趣起来;有些难题就连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感觉棘手,可儿子却通过自己的思考顺利地得到了答案。这让他觉得十分满足和自豪……
就这样,儿子一次次地主动学习,一点点地弥补知识的缺漏。一年后,他终于考到了第一个零分!
儿子开心地捧着考卷向父亲“报喜”,刘墉却笑眯眯地说:“恭喜你,你现在已经能考满分了!”
儿子愣住了,可再一回想,发现确实是这样。因为现在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已经难不住他了,更重要的是,他还发现自己在解决创造性题目时很有才能。直到这时,他才明白父亲鼓励自己考零分的真正目的。
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样子,刘墉语重心长地启发道:“你其实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到更好,你觉得呢?”
刘墉的话让儿子充满了信心。从那以后,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变成了积极上进、充满求知欲望和钻研精神的“天才”。16岁时,他进入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先修班学习钢琴和作曲,后来又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并先后考取了硕士、博士学位。现在,这位曾经的“差生”早已功成名就——不仅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人,还是成功的专栏作家和主持人。
孩子能够从“差生”一跃成为“天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父亲刘墉对于他的天赋有正确的判断,并能够采取巧妙的方法发掘其天赋,最终才能获得如此理想的结果。
在刘墉看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与孩子的天赋高低画上等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有的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凡此种种原因都会导致成绩不佳。但父母绝对不能因此就否定孩子的天赋,更不能对他们的能力进行一再的贬低,否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加他们的厌学心理。更严重的是,孩子也会失去很多展现天赋的机会,这对他的成长来说无异于一种灾难。
因此,当孩子被打上“差生”标签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去批评他们,而是应当像刘墉一样先进行反思:看看自己引导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存在问题,再看看孩子是不是缺少一个恰当的“天赋启发点”。
如果确实存在这些问题,父母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灌输现成的知识给孩子,也不要总是催促他们或逼迫他们学习某些技能,而是要多给他们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引导他们逐渐地发掘出自己的天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设计一些“对症”的启发方法。比如刘墉就针对儿子不服输的性格设计了激将式的启发方法,将孩子的进取心、积极性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使他愿意自觉地、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才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顺利地发掘出了他的天赋。父母可以参考这种办法,但也切记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而是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去启发和激励,这样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