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总集叙录(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宋人總集叙録卷第一

二李唱和集 一卷

李昉編

李昉(九二五—九九六),字明遠,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仕後周爲翰林學士,入宋累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至(九四七—一〇〇一),字言幾,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太平興國初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是書編輯緣起,李昉淳化四年(九九三)有序,述之曰:


端拱戊子歲(元年,九八八)春二月,予罷知政事,蒙恩授尚書右僕射。宗人天官侍郎頃歲自給事中參知政事,上章謝病,拜尚書禮部侍郎,旋改吏部侍郎兼祕書監。……朝謁之暇,頗得自適,而篇章和答,僅無虚日。……淳化辛卯歲(二年)九月,余再承綸綍之命,復登廊廟之位。……昨發篋視之,除蠹朽殘缺之外,存者猶得一百二十三首,因編而録之。他人亦有和者,咸不取焉,目爲《二李唱和集》。


則兩人唱和前後持續達三年半之久,其間酬和者不止二李,所編唯取二李也。吴處厚《青箱雜記》卷一曰:“昉詩務淺切,效白樂天體。晚年與參政李公至爲唱和友,而李公詩格亦相類,今世傳《二李唱和集》是也。”所謂“今世傳”,當指吴處厚在世期間,考吴氏登仁宗皇祐五年(一〇五三)進士第,約卒哲宗元祐中,則其所見應即周起刊本(詳下)。宋人書目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衢本以袁本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校點本下同簡稱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校點本下同簡稱書録解題》)等皆未著録,唯《宋史》卷二〇九《藝文志八》(以下簡稱宋志》)載“《二李唱和詩》一卷,李昉、李至作”。

是書明以後公私書目罕見登録,當久已失傳。清光緒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貴陽陳榘奉使日本,在東京書肆得古本影寫殘本,遂重價購之,歸國後亟以付梓,時人以爲繕刻精審,惟惜原本缺葉不少。陳氏刻本,收入《貴陽陳氏所刻書》,今極罕見,唯上海圖書館著録一部。陳氏所刻板片,後歸德清傅氏,再歸羅振玉,而羅氏於宣統元年(一九〇九)游日本京都,於富岡謙藏處見所藏是書影宋舊刊本(江户時代刊本),陳刻本所缺之葉,大多可以據補(只差第十三葉),於是影寫以歸,次年據舊板補刻。一九一四年,又將其印入所輯《宸翰樓叢書》以傳(臺灣文華出版公司出版之羅雪堂先生全集》,初編有縮印本宸翰樓叢書》)。

今按:《宸翰樓叢書》本卷末題“二李唱和詩畢”,知爲完本;又有“鄉貢進士毛蔚”、“祕書監知應天府兼留守司周起印行”二行,知爲周起所刊。每半葉十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考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今山東鄒平)人。咸平元年(九九八)進士,歷仕諸軍州,真宗時嘗爲樞密副使,仁宗時官至禮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謚安惠,王安石作有《安惠周公神道碑》(《臨川先生文集卷八九)。《神道碑》曰:“仁宗即位,稍遷祕書監,知杭、揚二州。晉公(丁謂)得罪去,還公禮部侍郎,留守南京(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丁謂罷相在乾興元年(一〇二二)六月,七月貶崖州。此既署“祕書監”,則當在仁宗即位之後、貶丁謂之前,即尚未“還公禮部侍郎”之時。要之,此書當刊於乾興元年初,吴處厚所謂“今傳世”之本,蓋即此本也。陳榘跋以爲原書爲“北宋槧本”,當不謬。

又,羅振玉《二李唱和集跋》曰:“卷首李昉序稱得詩一百二十三首,今數之,除已佚之第十三葉外,尚得詩一百五十六首,序所記之數殆有誤也。”兹重核《宸翰樓叢書》本,李昉詩凡七十二首、李至八十五首,較羅氏所數尚多一首,共一百五十七首。羅氏疑李昉序記數有誤,恐非是。據上文所述二李卒年,李昉在爲唱和集作序之後,尚有三年時間可與李至唱和,況先前唱和之“蠹朽殘缺”篇什,當時未收入集中,而周起等刊板印行,李昉已過世二十餘年。刊書時補入以前未收及後來之作,乃是常事。考《宋史·李昉傳》,昉於淳化二年拜相,四年罷爲右僕射,爲唱和集作序。今李至唱和詩題中有“呈僕射相公”語,必作於罷相之後,即很可能不在原編本内。

陳榘、羅振玉在日本所得,分别爲影寫宋本、江户時代影宋刊本,而所由影寫之宋槧原本,《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金程宇《提要》稱該本已“亡於火災”。又據《提要》,富岡謙藏所藏江户時期刊本,今藏日本關西大學圖書館。與《宸翰樓叢書》本相校,後者有誤鈔及改動之處,未忠於原本,於是《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據《宸翰樓》本影印,另附録關西大學圖書館藏本(富岡謙藏桃華庵舊藏)之部分内容,以供參考。

今人所編《全宋詩》,李昉、李至詩俱以《宸翰樓叢書》本爲底本,再補入集外逸詩。

【附録】

二李唱和集序

(宋)李昉

端拱戊子歲春二月,予罷知政事,蒙恩授尚書右僕射。宗人天官侍郎頃歲自給事中參知政事,上章謝病,拜尚書禮部侍郎,旋改吏部侍郎兼祕書監。南宫師長之任,官重而身閑;内府圖書之司,地清而務簡。朝謁之暇,頗得自適,而篇章和答,僅無虚日,緣情遣興,何樂如之!貳卿,好古博雅之君子也,文章大手,名擅一時,睠我之情,於斯爲厚,凡得一篇一詠,未嘗不走家僮以示我。慵病之叟,頗蒙牽率;若抽之思,强以應命,所謂策疲兵而當大敵也。日往月來,遂盈篋笥。

淳化辛卯歲九月,余再承綸綍之命,復登廊廟之位,自兹厥後,無暇唱酬。昨發篋視之,除蠹朽殘缺之外,存者猶得一百二十三首,因編而録之。他人亦有和者,咸不取焉,目爲《二李唱和集》。昔樂天、夢得有《劉白唱和集》,流布海内,爲不朽之盛事。今之此詩,安知異日不爲人之傳寫乎!

淳化四年夏五月十有五日,右僕射、平章事、監修國史李昉序。(《宸翰樓叢書二李唱和集卷首昔樂天至署年數句原無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影印日本江户刊本補


二李唱和集跋

(清)羅振玉

《二李唱和集》,中土久佚,貴陽陳氏始於日本得古本影寫村梓,首尾殘缺,存者自第五葉起至第二十五葉,中間復缺第十三一葉,繕刻至精。雕板後歸德清傅氏,復由傅氏歸於予,曩頗以殘缺不完爲憾。乃去歲游日本京都,忽於富岡氏桃華盦中見所藏彼邦影宋舊槧本,與陳刻款式悉同,而殘缺處則異。富岡氏本首尾俱完,但缺第九、第十三、第二十五三葉,陳本缺首尾,而第九、第二十五兩葉尚存。會合兩本,共得三十葉,僅脱第十三一紙耳。爲之驚喜,亟影寫以歸,授梓人補刊焉。

卷首李昉序稱得詩一百二十三首,今數之,除已佚之第十三葉外,尚得詩一百五十六首,序所記之數殆有誤也。又昉詩第一題爲《小園偶賦獨坐所懷》,語不可通,而至和章則題《奉和小園獨坐偶賦所懷》,知昉題“偶賦獨坐”四字,乃刊本倒誤也,今爲之改正。刊刻既竣,漫書卷尾,既以記古籍復完之可喜,且志富岡君假録之厚誼云。

宣統二年正月,上虞羅振玉記。(同上卷末


二李唱和集跋

(清)陳田

《二李倡和集》一卷,家弟榘隨蒓齋黎公奉使東國所得也。嘗見錢警石文集云:“吾家子弟仕宦者,但以俸禄所餘購置書籍,佳子弟也。”吾弟足當斯言矣。余遍檢《兩宋群賢小集》,吴、曹《鈔》《存》,樊榭《紀事》,均未見此本,著録家亦罕及,可謂希如星鳳。覆刻精審,與《西崑酬唱》並行,談藝家所樂觀也。

光緒己丑,貴陽陳田序。(同上


二李唱和集跋

(清)陳榘

《二李唱和詩》一卷,趙宋文正明遠、侍中言幾所作也。首尾均有缺葉,何人所刊不可考,然爲北宋槧本,載日本森立之《訪古志》,中國佚此書久矣。光緒己丑春,余於東京書肆收穫,詫爲奇寶,重價購歸。讀其詩,體格並出香山,《青箱雜記》所論未謬也。余嘗謂二公當宋室,均以諫稱,尤服膺文正,每讀史傳至文正對太宗誦白香山“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來歸獄”句,輒嘆其膽識遠邁群臣,敢以諷詠折服君心,而以未讀遺詩爲恨。今獲是集,亟付良工鋟木,與北宋本毫髮無異。佚而不佚,讀者當同爲一快也。板式行款,均載傅懋元兵部跋中。

光緒十五年夏,貴陽陳榘。(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