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 十卷
是集專輯詠梅詞,南宋初黄大輿編,自序道:
己酉(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之冬,予抱疾山陽,三徑掃迹。所居齋前,更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於是録唐以來詞人才士之作,以爲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者,詩人之義,託物取興,屈原製《騷》,盛列芳草,今之所録,蓋同一揆。
按:黄大輿,字載萬,蜀人(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〇),自號岷山耦耕,蓋今川西一帶人。活動於兩宋之交,事跡不詳,與王灼友善。著有《韓柳文章譜》三卷(見趙希弁《讀書後志》卷二)及詞集《樂府廣變風》(見《碧鷄漫志》卷二),皆久佚不傳。是集所收詞作者,多不大知名,尤以蜀人爲夥。
是書宋、明書目極少著録,唯《文淵閣書目》卷一〇載“《梅苑詞》一部一册,闕”,疑即其本。《皕宋樓藏書志》卷一二〇著録“汲古影宋本”,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庫。《四庫總目》著録山東巡撫採進本《梅苑》十卷,《提要》曰:
王灼稱大輿歌詞與唐名輩相角,其樂府號《廣變風》,有賦梅花數曲,亦自奇特。然樂府今不傳,惟此集僅存,所録皆咏梅之詞,起於唐代,止於南北宋間。……昔屈、宋遍陳香草,獨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寥寥可數。自宋人始重此花,人人吟咏。方回撰《瀛奎律髓》,於“著題”之外,别出“梅花”一類,不使溷於群芳。大輿此集,亦是志也。
考周煇《清波雜志》卷一〇,稱“紹興庚辰(三十年,一一六〇),在江東得蜀人黄大輿《梅苑》四百餘闋,煇續以百餘闋”。周煇受其啟發,於是採晉至宋代才士凡賦梅之詩,編成《梅史》三十卷。“後在上饒,《梅苑》爲湯平甫借去,湯時以寓客假居王顯道侍郎宅,不戒於火,厦屋百間一夕煨燼,尚何有於《梅苑》哉!《梅史》隨亦散佚。”據知黄氏本紹興間當已付梓流傳,而周煇所續、所編,不久即燬於火,應無傳本。
清康熙四十五年(一七〇六),揚州詩局刊《楝亭(曹寅)藏書十二種》,有《梅苑》十卷,目録爲五百零八闋,卷五、卷一〇有殘闕,實止存四百一十二闋。民國十年(一九二一),上海古書流通處有影印楝亭本。《四庫全書》著録山東巡撫採進本,亦止四百一十二闋,卷五、卷一〇雖無殘闕痕迹,但卷五有詞止十六闋,卷一〇爲二十三闋,而其他卷一般都有四五十闋,顯然兩卷不完。據饒宗頤《詞集考》,皕宋樓舊藏汲古閣影宋本,兩卷脱文同。則清代所傳,當是同一殘脱祖本。
一九一九年,李祖年聖譯樓刊《群賢梅苑》十卷附校勘記一卷,卷五、卷一〇有輯補。曹元忠序稱其底本爲陳氏書棚本,視楝亭本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九三一年,趙萬里據李本卷五所補十一首、卷一〇所補七首,共十八首,編爲《群賢梅苑》一卷,刊入《校輯宋金元人詞》。所補佚詞,乃從《永樂大典》“梅”字韻及《花艸粹編》輯得。上已説過,周煇稱《梅苑》原本四百餘闋,他續輯百餘闋,然其本不傳;但曹寅(楝亭)本目録凡五百零八闋,則已非黄氏原編之舊。蓋傳至後世之本,曾經他人增補。今人吴熊和先生認爲書名冠以“群賢”二字,與“群賢小集”類似,當出於南宋書棚本,其中建炎以後的詠梅詞,乃陳氏書坊所增(《唐宋詞通論》)。此説當是;但以爲《梅苑》下及王沂孫詞,恐非是。所謂王沂孫詞,蓋指卷四署王聖與之《望梅》(“畫闌人寂”),《全宋詞》歸入無名氏,注謂乃《花艸粹編》卷一二“誤題”。
用後人的觀點審視,是書在編纂方法上長短兼具,如《四庫提要》所説:
雖一題裒至數百闋,或不免窠臼相因,而刻畫形容,亦往往各出新意,固倚聲者之所採擇也。集中兼採蠟梅,蓋二花别種同時,義可附見;至九卷兼及楊梅,則務博之失,不自知其泛濫矣。
又傳本多失作者名,《全宋詞》在“無名氏”下,據是集收詞二百五十六首(包括輯補詞)。但無論如何,其保存詞篇、特别是蜀人詞之功,仍不可没。
【附録】
梅苑自序
自瓊林琪樹、瑶華緑萼之異不列於人間,目所常玩,自予東園之梅,可以首衆芳矣。若夫呈妍月夕,奪霜雪之鮮;吐嗅風晨,聚椒蘭之酷。情涯殆絶,鑒賞斯在,莫不抽毫遣滯,劈彩舒衷,召楚雲以興歌,命燕玉以按節。然則“粧臺”之篇,“賓筵”之章,可得而述焉。
己酉之冬,予抱疾山陽,三徑掃迹。所居齋前,更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於是録唐以來詞人才士之作,以爲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者,詩人之義,託物取興,屈原製《騷》,盛列芳草,今之所録,蓋同一揆。聊書卷目,以貽好事云。
岷山耦耕黄大輿載萬序。(《四庫全書》本《梅苑》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