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制造企业为什么这么难?——升级转型的临界点
中国制造企业当年的快速崛起有其背景因素,现在面临的困难也多是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当年那些助力制造业快速腾飞的背景因素不存在了。所以,只能摆脱对之前因素的依赖而迈入升级转型的新路子。
1.当年中国制造兴起的条件与现在情况不同
中国制造业的兴起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始后,大量国有企业的倒闭导致大量产业工人下岗,这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工人,这些产业工人可以迅速成为生产力,为投资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员培训成本。
另一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中国在建筑方面屡创世界第一,再难的工程也可以做,再长的桥也可以造,再深的隧道也可以挖。我在电力行业的继电保护方向做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时,同行们骄傲地说世界第一的继保技术在中国,这确实是事实。中国地域广所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有试验场,人口多、供电复杂为运营经验的丰富提供了基础。国家要求“村村通电,家家户户有电”给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现有的国际竞争者太多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际,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比中国更适合劳动密集型和低端的制造业生产。但时隔数十年后,中高端制造业市场受到西方国家的堵截,低端制造业市场有老挝、孟加拉、越南等国的争抢。
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主要原因就是美国要保护本国的中高端制造业,对中国的高科技和中高端制造业进行打压。而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很多之前在苏州和南通一带的工厂为了节省人工成本,整厂搬迁到了苏北和安徽,而位于安徽的很多工厂搬迁到了东南亚国家。这几年,苏州和无锡等苏南城市的很多外企,如欧姆龙等工厂关门,让配套的供应商工厂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看看我们手头使用的打印机及国外品牌的服饰,之前印着“made in China”,而现在大多数印着“made in Vietnam”,还有来自柬埔寨生产的。
3.现在中国制造业招工难
其一,制造业的工资比较低,活比较累,以前比较好招工是因为可以通过技校或者人才市场招聘工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学历较高,对工作的要求也高,很少有能放得下身价来进工厂打工的。
其二,生产工厂的蓝领工人大多数在做重复性劳动,一段时间后对经验积累没什么太多帮助,不属于那种“越看越吃香”的工种,这样的工作对有想法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吸引力。
其三,制造企业的工作缺乏社交性。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把大家隔离起来而人的社交需求更需要沟通出口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宁肯去开网店、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制造企业工作。
4.人能发挥的作用到了极限
因制造业的管理需要,诞生了很多工厂里的白领岗位。这些岗位有行政岗位,如后勤和秘书等;有生产管理岗位,如计划员和物控等;有工艺提升人员,如工艺工程师和IE工程师等。但人多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信息传达的链路就长,所以导致效率比较低。既然人多了效率低了,那么减员行不行?这样做的结果是部分解决了沟通效率问题,却导致某些工作没人完成。如果企业想一直停留在低端制造业,当然不需要效率提升。IE工程师,甚至质量人员也没那么重要,但要走出低端制造业,这些岗位就都不可或缺。
之前,中国靠低端制造业冲击世界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白领岗位。即使后来增加了这么多白领岗位却导致了效率低,可以通过加班等方式解决。而当加班也发现仍存在产能不足等问题时,可以采取招工扩产,实在不行就新建厂房,反正那时候土地便宜。而现在不仅是企业主因为低端制造业利润低而不想做低端,而且当时那样的人力成本低、土地便宜等适宜低端制造业生存的条件也不复存在了。
不能走回低端制造业的老路,冲击高端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而要走高端制造,人的素质必须要提高,因此这无法靠堆人来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低端制造业在中国一直在被淘汰,将来也必将全部被淘汰。能否升级到中高端制造业,现在是一个关键时期。已有的中高端制造业要跟西方制造业逐鹿仅有的市场,现在也是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难就对了,这是近期及长期需要面临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