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古罗马人的生活是什么光景呢?在彼时罗马的街道上,每天都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这些是我们常常问自己的问题。而我猜想,就是这种好奇心促使您打开本书的。
毋庸置疑,古罗马对我们而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每次我们参观罗马时期的考古遗址时都会有这种感受。不幸的是,旅游指南和考古展览品对于你所正探索之地的日常生活,往往只能提供笼统的概念,而且大部分总是集中在建筑的风格或年代上。
事实上,要真正了解这些遗址的日常生活情景是有窍门的,那就是要注意细节:台阶上的磨损迹象、灰泥墙壁上的胡乱涂鸦(在庞贝古城到处都是)、两轮马车的车轮在人行道上留下的车辙、房子的大理石门槛上因(早已消失的)前门不断开关而磨出的擦痕……
如果专注在这些特定细节上,你所探访的任何一处遗迹都将会顿时复活,你将能“看见”那个往昔时代的芸芸众生。这便是本书背后的精神——以无数的小故事来重新发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那个时代。
在多年对古罗马废墟和地中海周遭罗马遗址的电视拍摄中,我发现了有关罗马帝国时代生活的无数故事,它们在被世人遗忘许久后,才由考古学家重新挖掘出来。探访这些遗址使我接触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实际细节,以及一个不复存在的世界的风俗和社会规范。当我和挖掘遗迹的考古学家讨论或拜读他们的书籍和出版物时,我也有相同的体验。
我意识到,这些有关罗马世界的珍贵资料几乎从未向大众公开,常常只流通于专业的学术期刊或封闭的考古挖掘遗址中。因此,我试着在此把它们讲述出来。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通过讲述这些日常生活,使古罗马的废墟复活,并试着回答许多非常简单的问题——那时候走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是什么感觉?会看到什么样的人?从阳台上会看到什么?食物好不好吃?人们说着哪一种拉丁语?卡比托利欧山上矗立着的神庙在曙光中呈现何种景象?
在某个程度上讲,我在此书中试图打开一架摄影机,探索城市各个部分在两千年前的模样,让读者仿佛有正走在街道上的兴奋感受,你能闻到气味和芳香,观察到人们的脸部表情,走进商家、房舍或圆形竞技场之内。我认为,这是我们能了解帝国首都实际生活的唯一方式。
我自己就住在罗马,因此,对我而言,要我描述整日斜照在街道和纪念碑上阳光的变化,或探访考古遗址从而为多年来的电视拍摄和现场观察增添诸多细枝末节等,都易如反掌。
当然,在这趟访问古罗马的旅程中,你将看到的光景并非想象之物。相反,它们直接来自科学研究和考古发现、样本或骨骸的实验室分析,以及对古文献和书籍的考察。
对我而言,遵循城市中一天的进展,似乎是井井有条地呈现这些琐碎资料的最佳方式。每天中的每个小时对应着在永恒之都某地点的独特活动。如此,随着每个小时的流逝,古罗马生活中的一天将在我们眼前展开。
但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罗马的书?答案是我们的生活形态衍生自罗马。倘若古罗马从未存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形态将会截然不同。你不妨好好思考这一点。罗马文明通常让我们联想到它的皇帝、出征作战的勇猛军团,以及罗马神庙那些长长的柱廊。但是,罗马文明的真正力量却躺在别处。这力量让罗马延续了超乎想象的悠久年代:在西方超过一千年,而在东方甚至更久,延续超过两千年直到文艺复兴初期,尽管帝国首都后来从君士坦丁堡迁移到拜占庭。没有任何军团、政体或意识形态,足以确保这么长久的帝国寿命。罗马的成功秘诀恰恰在于其日常生活形态(modus vivendi):建筑房舍的方式、衣着打扮、饮食,以及在家庭内外与其他人的互动关系,这些全都被纳入法律和社会规范的精准体系中。尽管罗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逐步的演化,但它在数世纪间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并使得罗马文明得以长久延续。
但是,我们真的能确定罗马时代已经完全消失了吗?实际上,罗马帝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秀的雕像和纪念碑,它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所使用的字母,甚至在网络上使用的字体都是罗马正体字。意大利语,如同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语言一样,都源自拉丁语。大量的英语单词也是如此。更不用说我们的法律体系、道路修筑法、城市规划、建筑、绘画和雕刻了,它们都源自罗马。没有罗马人,今日这一切都会大大不同。
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许多西方文明的最基本要素都不过是罗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正如同我们每天在帝都罗马的街道上和房舍内看到的景象一样。
我试着写了一本我一直想在书店里找到的书:一本能满足我对古罗马世界好奇心的书。我希望这本书也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一切全都从公元115年,图拉真皇帝统治时期的一条小巷子开始说起。在我的看法中,此时罗马正处在国力巅峰,也许,它的美也有着最卓越的表现方式。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天将破晓……
阿尔贝托·安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