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总结篇——谈一谈王维这个人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在介绍王维诗的同时,我也对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遇到的事,作了一些介绍。一段时间下来,我们一起见识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王维,对王维的诗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在最后的一篇关于王维的内容里,我想更加总体地,以现实中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角度来聊一聊王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渣男。
首先,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王维他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旧唐书都说他“事母崔氏以孝闻”。王维出身在世家大族,河东王氏,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世家已经走向没落了,更为不幸的是父亲王处廉在王维年仅九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丢下媳妇和年纪最大只有九岁的六个孩子一命呜呼了。面对这样的窘境,王维的母亲只好带着孩子们去投靠娘家。王维就是在舅舅家长大的。
面对这样的没落,一个母亲最大的期盼是什么,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争口气,能出人头地。大家比较熟悉红楼梦,里面有个嫂子李纨,丈夫早死,她最大的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贾兰长大以后能出人头地,考取功名。
而王维也果然争气,十五岁便进京游历,二十岁出头就状元及第,这里有两个版本,有说21的有说23的时,反正不管哪个都很年轻。达成母亲的期望,为母亲争气,这就是王维孝顺的地方。为此,王维还不惜屈膝折节。
我想大家对王维一曲琵琶获得玉真公主欣赏的故事已经不陌生了。这里我们换一个角度分析一下这件事:他表面上是一个风流韵事,实际上这件事非常辛酸。岐王的计谋是让王维假扮成伶人混入玉真公主府内。伶人是什么身份,下九流,比奴隶好上那么一点点,所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在社会地位在道德观念上地位都是很卑下的,是底层。王维什么身份,世家大族,落魄了他也是世家大族,在社会地位和道德地位上都处于顶端的存在。有人说世家大族有那么屌吗,有!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民间将就门当户对,不计官品而尚阀阅,世家大族是门阀制度的遗物嘛。门当户对就是门阀跟门阀才能通婚,世家大族只能娶世家大族的媳妇,你官大,你是皇帝,你是世家大族吗,不是,对不起不好使。
唐文帝感叹不及崔卢,王维的母亲,就是出自博陵崔氏。所以虽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途,但是王维这个出身是很高的,走到哪人都得高看一眼。
一个是名门之后,一个是伶人,真是云泥之别!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士人,名门之后的傲气。
(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那个戴逵)戴逵字安道,谯国人也。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像不像王维)。……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太宰、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闻命欣然,拥琴而往。
读完以后大家都觉得戴逵硬气,有名士风骨。也能感受到传统对于伶人这个身份的鄙夷。戴逵只是被作为特邀嘉宾即兴表演,都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咱们的王维要真的扮成伶人,为一个公主精心准备一场专场演出。这样对比之下大家知道王维的这一举动付出了多少吧。说是屈膝折节我觉得并不过分。
我们再来想一下,这个举动一定能成功吗,如果玉真公主鉴赏水平差了一点,或者干脆她那天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那这一切就都白费了。可以说王维为了能让母亲安心欣慰,为了出人头地,真的是忍辱负重。
不仅如此,王维还和母亲有共同的精神信仰。
将母亲接到身边侍奉。
母亲去世的时候,史书记载王维“柴毁骨立,殆不胜丧”,很多同僚都担心王维的身体过来看他。
王维为此作诗以答
酬诸公见过
时官出在辋川庄
王维
嗟余未丧,哀此孤生。
屏居蓝田,薄地躬耕。
岁晏输税,以奉粢盛。
晨往东皋,草露未晞。
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
箪食伊何?副瓜坬枣。
仰厕群贤,皤然一老。
愧无莞簟,班荆席稿。
泛泛登陂,折彼荷花。
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
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还复幽独,重欷累叹。
母亲去世之后,王维上表把辋川别业捐献成寺院,致哀和为母亲祈福。
请施庄为寺表
臣维稽首:臣闻罔极之恩,岂有能报?终天不返,何堪永思?然要欲强有所为,自宽其痛。释教有崇树功德,宏济幽冥。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馀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臣遂于蓝田县营山居一所,草堂精舍,竹林果园,并是亡亲宴坐之馀,经行之所。臣往丁凶衅,当即发心,愿为伽蓝,永劫追福。比虽未敢陈情,终日常积恳诚。又属元圣中兴,群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备周行。无以谢生,将何答施?愿献如天之寿,长为率土之君,惟佛之力可凭,施寺之心转切。效微尘于天地,固先国而后家,敢以鸟鼠私情、冒触天听?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行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上报圣恩,下酬慈爱。无任恳款之至。
通过以上几点了我想我可以放心大胆地说王维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那么第二,也是与第一有所关联的,王维是一个有担当的好大哥。
如前所言,王维父亲死的早,俗话说长兄如父,这一家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王维的身上。而王维也努力掌握了过人的才能,年仅十五岁就外出谋官。在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付出与拼搏之后,王维终于年纪轻轻就走上了仕途,正式担起了一家子的重担。在仕途不顺的时候,王维也顾念着弟弟妹妹咬着牙坚持。
偶然作
其三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而在晚年的时候,王维自知自己时日无多,又向皇帝上表推举自己的弟弟。
责躬荐弟表
臣维稽首言:臣年老力衰,心昏眼暗,自料涯分,其能几何?久窃天官,每惭尸素。顷又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陛下矜其愚弱,托病被囚,不赐疵瑕,屡迁省阁。昭洗罪累,免负恶名,在于微臣,百生万足。昔在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及奉明主,伏恋仁恩,贪冒官荣,荏苒岁月,不知止足,尚忝簪裾。始愿屡违,私心自咎。臣又闻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有国大体,为政本原,非敢议论他人,窃以兄弟自比。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尽心为国,竭力守城。臣即陷在贼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一也。缙前后历任,所在着声,臣忝职甚多,曾无裨益,臣政不如弟二也。臣顷负累,系在三司,缙上表祈哀,请代臣罪。臣之于缙,一无忧怜,臣义不如弟三也。缙之判策,屡登甲科,众推才名,素在臣上。臣小言浅学,不足谓文,臣才不如弟四也。缙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谦和,执心平直。臣无度量,实自空疏,臣德不如弟五也。臣之五短,弟之五长,加以有功,又能为政。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外愧妨贤,内惭比义,痛心疾首,以日为年。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臣当苦行斋心,弟自竭诚尽节,并愿肝禽涂地,陨越为期。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马之意,何足动天。不胜私情恳迫之至。
可谓是为了弟弟妹妹们出尽了力,操碎了心。
第三,王维是一个好丈夫。在这一点上我们几乎拿不到证据。我说过这也是我们比较遗憾的一点,王维流传下来的诗文作品中,没有只言片语是关于自己的妻子的。唯一已知的就是在妻子去世之后三十多年,王维到死都没有再娶。但是,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还是被我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答案就在王维的偶然作其四中。王维偶然作一共有六首,除了第六首为晚年所作之外,前五首都是早期作品,集中表达了王维在为官与归隐之间的矛盾纠结与痛苦。
我们反复说过其三,表达的是考虑到弟弟妹妹而不能归隐的心情。
而这首其四,就是考虑到不能让妻子跟着自己受苦,而选择坚持为官。
这首没有读过咱们稍微看一下。
偶然作六首·其四
作者:唐·王维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
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
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
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
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重点看最后一句!你舒服了你高风亮节了,你媳妇咋办呐?
像上边的戴逵,你喷完了舒服了,还不是得你哥替你去。你的节操是节操,你哥的就不是?当哥的可太难了,当丈夫的也反思一下。这就是我能找到的王维是个好丈夫的证据,欢迎补充。当然终生不娶也可以当成好丈夫的证据,像元稹《遣悲怀》三首写得多像样,一转身就跟别的女人哼哼哈嘿去了。还欺骗薛涛的感情,呸,人渣!
第四,王维是一个好下属,纵观王维的整个为官生涯,王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把事情搞砸了而被贬,黄狮子那件事他是被连坐的,躺着中枪。王维也从来没有惹到政敌,被政敌排挤而被贬,出塞的那次是跟着张九龄吃瓜落。也就是说他能把手里的事办好,还不惹事。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安史之乱中被乱军掳走的官员都定罪了,就王维没事,还不久就官复原职了。如果王维本人办事不力或者遭人嫉恨,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反对的力量出现,王维就很难豁免。
第五,王维是个好长官。在《济上四贤咏》三首和《济州过赵叟家宴》中,都可以看出王维跟这些平民身份的人亲**等地交流。不过谁还没几个朋友,最能提现王维这一特质的是发生在王维晚年的一件事。在一年的青黄不接之时,饥荒尤甚。王维哀悯这些穷苦的百姓,上表朝廷,《请回前任司职田粟施贫人粥状》,请让出自己的职分田,以其全部收成的粮谷煮大锅粥来救活那些要饿死的人。表中写道:
右臣比见道路之上,冻馁之人,朝尚呻吟,暮填沟壑,陛下圣慈怜悯,煮公粥施之。顷年以来,多有全济。至仁之德,感动上天。故得年谷颇登,逆贼皆灭。报施之应,福佑昭然。臣前任中书舍人,给事中,两任职田,并合交纳。近奉恩敕,不许并请。望将一司职田,回与施粥之所。于国家不减数粒,在穷窘或得再生。庶以上福圣躬,永弘宝祚。仍望令刘晏分付所由讫。具数奏闻。如圣恩允许,请降墨敕。
唐朝制度,朝廷文武官员,各给职分田,按品级大小多少不等。按规定,王维先任中书舍人,后任给事中,都是五品,五品官是六顷。王维当时共有职分田十二顷,他上表请求全部献出来施粥给穷人。皇帝未批。他又恳请献出一份,方得到批准。
王维手里没钱《旧唐书》载“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日常生活很清贫,现在就连辋川别业都捐成寺院了。想救济这些饥民就只能捐自己的田。
能如此,牺牲自己的利益体恤下情,说他是好官应该不过分。
第六,王维是一个好长辈。对于裴迪咱们不久之前已经聊过了,而最能提现这一点的是,王维和韩干之间的事。这个故事咱们也说过,但时间太长了我在此简单复述一下。韩干就是杜甫《观曹将军霸画马图》“弟子韩干早入室”的韩干。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去给人帮工贴补家用。是王维发现了小韩干的兴趣和潜质,王维本想自己教他画画。但是王维擅长山水,而韩干热衷于画马,于是王维资助韩干向曹霸学习画马,韩干日后也真的有所建树。对于一个打杂的小童,王维都能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给予关注和帮助,可见他确实是一个好长辈。
第七,王维是一个好朋友。这个在我们之前的解读中,王维那些送别诗,孟浩然、祖咏、綦毋潜等等,透着那股关心和善解人意,此就不多赘述。
综上所述,王维可以说是扮演好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色。这让我在欣赏他的诗作的同时,也对这个人产生了崇拜之情。
最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王维已经这么努力了,也还是留下了被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怂。包括前面说的屈膝折节,包括在官场上不作为,展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也包括失陷在叛军手中时,通过装病来暂时摆脱纠缠,而不是像雷海青一样热血报国。对于在这些事情上bb的人,我只有一句话——你行你上。杜甫热血杜甫爱国,你跑啥呀,跟叛军死磕啊。咱们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忘记了肩上的责任。我认为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能洁身自好恪守本分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以卵击石无济于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