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与变迁: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从改土归流到汉僰同风

第一节 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

一、明初的改土归流与流官治理情况

洪武十五年(1382),明廷刚平定云南,即将元云南行中书省,改置为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并设云南都指挥使司,其下设大理、永昌、姚安、楚雄、武定、临安等52府;63个州,包括楚雄府的南安州、镇南州,姚安府的姚州;54个县,其中楚雄、定远、嘉三县直属楚雄府,定边县属镇南州,广通县属南安州;2个千户所;6个“蛮部”。(1)“大理、临安以下,元江、永昌以上,皆府治也。孟艮、孟定等处则为司,新化、北胜等处则为州,或设流官,或仍土职。”(2)亦即以昆明为中心的腹心地带,设府直接控制;而在云南的西、南、北部边境地区,则在元代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御夷府”等机构,实行间接统治。

今天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在明代大体相当于楚雄府、姚安府和武定府管辖的范围,三府均为洪武十五年(1382)所设。设置初期,楚雄府和姚安府均进行了程度不等的改土归流和土流兼治,两府均以流官为主(知府),土官为辅(同知、通判);而武定府明初仍是土司治理,未设流官。直到正德年间,朝廷才在武定府设流官同知,并由其掌府印,正如《明史》所言,“盖滇省所属,多蛮夷杂处,即正印为流官,亦必以土司佐之”(3)。为了削弱和限制土官权力,明廷在土司地区普遍推行流官辅佐,或者在土官之外增设同一职务的流官掌印。所辖州县亦基本按此原则,如楚雄府,其州县知州、知县均为流官,其副职为土官。

流官主政,其治边方略果然与土司不同。流官朱守仁对楚雄府的治理,体现了与前代所不同,与中原相类似,又与边疆民族聚集区相适应的财经政策。在府州县同城而治的体制下,朱守仁任职楚雄府13年,“推诚布公,抚民勤政,立邮驿,葺公廨,招集流移,授以田里,量民贫富,均赋役,建学育才,兴贤下士,除强去暴,养老济贫,民心欢悦,境内乂安”。因而其“去之日,百姓咸涕泣送之……至今父老犹能道其善”(4)。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守仁因治理楚雄有方,以秩满至京,升任太仆寺卿。(5)

楚雄首任知府朱守仁采取的诸多措施,如“立邮驿”“招集流移,授以田里”“量民贫富,均赋役”“建学育才”“养老济贫”,对明廷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云南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在洪武年间,建立在里甲组织基础之上的赋役制度亦在楚雄府得以落实。而上述所有措施,与中原广大地区官员采取的措施并无二致。朱守仁通过实施上述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原文化或者说汉族文化在楚雄的传播,维护了边疆稳定,也为之后进一步的改土归流和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朱守仁离职后,谁接替了他的知府职务?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推知的是,继任者仍然是流官,直到永乐七年(1409)。土官底簿》中有如下记载:

楚雄府同知

高政,僰人,本府楚雄县民。由前元祖父授威楚开南等路军民总管,洪武十五年归附,十六年总兵官拟任本府同知,十七年实授。故并无子姪族人,高纳的斤系正妻,应袭夫职。永乐元年正月奉圣旨:“还着高纳的斤做同知。钦此。”布政司咨呈备属申据,耆民陈子安等告称:“高纳的斤承袭夫职以来,人民皆听所言,石粮有增,深知夷民厚薄,本府别无除授知府,如蒙将高纳的斤,照依鹤庆军民府土官高兴,一体升除本府知府。”及高纳的斤备马赴京朝觐到部,为因首先来朝,本部议拟不准,永乐七年正月奉令旨:“是。他又亲自来朝,升他做知府,只不世袭,还著流官掌印,以后有当袭的人,仍著做同知。敬此。”故,无子,庶长女高冬梅,宣徳五年六月奉圣旨:“照依仁宗皇帝圣旨,还著做同知。钦此。”正统元年三司奏:“女土官高冬梅故,絶,乞流官管事。”本年十一月题准改除流官。(6)

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朱元璋诏令高政为楚雄府第一任土官同知(7),其任职期限从洪武十七年至建文四年(1402);其妻高纳的斤袭同知职,期限自永乐元年(1403)至永乐六年(1408)。而自永乐七年(1409)始,高纳的斤任知府,直到宣德五年(1430)。任知府期间,因为由流官掌印,土知府的权限受到进一步抑制。此后,高政与高纳的斤之女高冬梅仍为同知。正统元年(1436)十一月,高冬梅故,因无后人继承同知位而彻底改土官为流官。正统以后,楚雄府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等主要官员均由流官担任,且来自云南省外。据《土官底簿》记载,楚雄县县丞、主簿、巡检,定远县主簿、县丞,黑盐井巡检司巡检、广通县主簿、回蹬关巡检司巡检,定边县县丞,镇南州同知、判官、巡检仍由土官袭任(8),但也须经过中央批准。如楚雄县杨益家族的升职和承袭:

杨益,僰人。由前威楚路广通县主簿,洪武十五年归附,十六年朝觐,十七年除吕合巡检司土官巡检,三十二年裁革,改调广通县舍资巡检司巡检。永乐二年,复任吕合巡检。老病,嫡长男杨俊备马赴京朝贺,告袭。永乐四年正月奉圣旨:“且着他回去办事,行文书照勘合,等回来定夺。钦此。”布政司勘明白,本月奉圣旨:“他文书既来了,着他替做巡检,只不世袭,也不为例,不守法度时换了。钦此。”故,嫡长男杨洙。故,嫡孙杨芳岁半,杨正次男借职。宣徳五年六月奉圣旨:“且着他做,等他姪杨芳大时,还着杨芳做。钦此。”正统四年纳米,升本县土官主簿,累征麓川有功,升本县土官县丞。正统十三年,姪杨芳长成,告袭。查得杨正原借巡检职事,纳米,升主簿,后征进有功,升本县实授土官县丞。杨正情愿令侄杨芳袭替,正统十四年十月奉钦依:“既征进有功,准袭。钦此。”故,男杨永义弘治七年六月奉圣旨:“准他袭。钦此。”故,正徳六年八月嫡长男杨感未出幼,比上舍左祯那靖事体乞袭,但祖来不曾开有世袭字样,奉圣旨:“准他袭。钦此。”(9)

尽管楚雄府为“蛮夷之地”,在明代之前长期为高氏土司辖地,但在明初洪武十五年(1382)至正统元年(1436),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其原因固然与高氏绝嗣关系甚大,但更重要的是明廷既果断而又不失灵活性的改流之策。姚安高氏与楚雄高氏同出一宗,与楚雄府类似,姚安高氏先为土同知,洪熙元年(1425)至正统十三年(1448)为土官知府,其后复为流官知府,土官同知。《土官底簿》载:

高寿,僰人。前元任云南行省左丞。故,男高保袭职,洪武十五年归附,十七年正月袭职。故,男高贤年幼,有弟高胜代袭原职,候高贤出幼,仍还承袭。永乐六年奉圣旨:“是。着他署同知事。钦此。”续该生员,老人偰思忠等告称:“高胜别无冠带。”永乐七年四月奉令旨:“着他冠带。钦此。”永乐十六年高贤告系高保庶长男,先因年幼,有叔高胜借职,今已出幼,备马进贡,告袭。本年三月奉圣旨:“准他袭,那借职的革了冠带,闲住。钦此。”后告照楚雄府女土官知府高纳的斤例,升做知府。洪熙元年三月奉圣旨:“着他做知府,只不世袭,那流官知府取回来。钦此。”故,男高嵩袭职,为照高贤知府,不系世袭。宣徳二年四月奉圣旨:“将高嵩发回查勘。”病故,奉清远伯王骥准令高贤次男高贵袭土官知府,参照高贤隠下祖高保原系世袭土官同知,伊父高贤保升知府,不系世袭情由,妄行告袭知府,三司委官明承前号勘合,隠匿不行回报,欲行都察院转行巡按,将高贵革去知府职名,仍袭土官同知,及查问前项违错官吏。正统十三年十二月奉圣旨:“是。钦此。”患风症,男高翔成化十六年六月替职。故,男高凤弘治九年二月奉圣旨:“准他袭。钦此。”嘉靖九年十二月高凤患病,亲男高齐斗奉钦依:“准令冠带,就彼到任管事。”(10)

明朝在楚雄府、姚安府设立的以流官为主的体制,其原则是对副职同知可以经批准承袭,而对于正职知府一般情况下由流官担任。虽然亦有土官因有政声而担任知府的情况,但都规定“只不世袭”,因此两府改土归流的成果在明初就得到了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