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传媒产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文体接受:意义与局限

现代意义的文体接受是以接受美学为基础的文体解读理论,它反映了接受美学在文体解读中的意义。由于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的提出以及读者反映批评理论的发展,文学作品的解读理论逐渐改变了文本解读的被动局面。虽然它仍强调罗曼·英伽登所谓具体化的过程,但这种具体化则更多地强调了接受主体的文体观念在文本中的创造性的能动过程。在接受主体的文体观念向文本转化的过程中,伊瑟尔曾说:“这种转化经常被认为是完全由文本形成的,但是任何成功的转化——虽然这种转化是从文体开始的——都取决于何种程度上激活个体读者的个人领悟才能和加工才能。(7)而这正符合皮亚杰的认识发生学的原理。皮亚杰在《生物学与认识》中说,外部世界的刺激不仅可以激活本体以往的记忆,更能激起以往记忆基础上的创造力的实现的可能性。的确,接受主体头脑中固有的文体观念和文体经验一直是处于沉寂状态的,它们在向文本转化的最初阶段是由文本的刺激所激活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激活还带有一种指向性和规范性的意味。但是随着解读活动的逐渐展开,这种指向性和规范化的意味则越来越淡薄。因为任何接受主体的头脑中不可能是白板一块,而是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有待于激活的文化特性和历史特性所凝结而成的文体信息。随着解读的逐步深入,它总是要有意无意地充分调动这种文体观念,与文体信息化作一种能动的理解力与创造力,揭开文本的表层,在作品的文体空白与未定点中创造性地赋予文本以新意。而这种新意一旦产生,又绝不仅仅等于接受主体原有的文体观念和文体经验,而是要高于原有的这些文体观念与文体经验。文体解读所强调的创造性无疑是符合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的。因为文学艺术的本质正是创造性。事实上,在解读经验中实现自己的创造力正是接受主体的最大愿望。而现代意义上的文体接受的突出意义也正在这里。可以说,它进一步拆解了文本原意的中心指向,向相对主义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它赋予文本以姚斯所谓的表层、中层与深层的审美经验,却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了它的局限性。这种审美经验实质上使文本接受最终没有停留在边缘、现象、零散性和不确定性上。实际上,极端地强调主观的文体接受读者中心主义,不过是作者中心主义及文本中心主义的再一次延续,它在思维形式上仍然摆脱不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这种审美经验中仍包含有传统文体模式的中心性、整体性、本质性、深度模式性和确定性。诚如有的论者所言,这种现代意义的文体接受,其立足点是理解、对话、意义和表达的统一。这是一种以理解为轴心的重新确定的逻各斯和意义的在场,其所持存的仍然是一种归汇中心、理解中心,寻找新的确定性以保证语言中心论的优先地位。(8)由此可见,这与传统的文本解读只是殊途同归而已。而对于先锋文本而言,现代意义的文体接受只是为传统文体模式的解读披上了一层主观的相对主义的外衣。总之,无论是传统的文本解读,还是现代意义的文体接受,传统的文体模式所深深植入人们心灵中的文体观念像横亘于接受主体心灵与后现代先锋文本之间的一道堤坝,使接受主体的审美取向难以与后现代某些先锋文本本身的现实直接拥抱,其原因在于对这些文本的传统文体模式的界定,必须把这些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解构状态下的文体内涵模式化,而这些文本的文体内涵只有使接受主体的心灵在随意感受的解构境地时才能充分而深刻地表现出来。所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动摇我们传统的、确定不移的文体观念,去建立一种文体解构意识。也就是回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去,去与这些无限丰富的后现代先锋文本建立相应的策略上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理论的阐释,也包括具体的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