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传媒产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文体解构:一种相应的阅读策略

文本是文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根据斯坦利·费施的感受文体学的理论,文本一旦进入阅读状态,其实就由文本阅读变成了文体阅读,因为接受主体总是按头脑中固定的文体模式来探究文本中所蕴含的文体因子,人物、情节、环境等。传统的文体模式所深深植入人们心灵中的文体观念像横亘于接受主体的心灵与后现代先锋文本之间的一道堤坝,使接受主体的审美取向难以与后现代某些先锋文本本身的现实直接拥抱,其原因在于对这些文本简单、传统的文体模式的界定,都把这些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文体内涵简化了,而这些文本的文体内涵只有使接受主体的心灵处在直感的、情绪的、审美的、解构的,即难以言说的境地时,才能充分而深刻地表现出来。所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动摇我们传统的、确定不移的文体观念,去建立一种文体解构意识,也就是回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去,去与这些无限丰富的后现代先锋文本建立相应的策略上的联系。

文体解构不是界定意义来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文本的文体意义的理论,而是对传统文体理论所作的等级对立的消解,它表明了单义界定文体意义在理论上的困难,文体解构注重从文本自身的矛盾关系来消解它,并且它又不绝对地否定对文本的任何一种文体解读的合理性。文体解构在阅读上的基本操作方式是找到文体的表现形态文本中相互对立的不确定的文体因子,通过颠覆固有的等级关系使接受主体不停留在任何一个文体因子上,并以此达到一种文体的解构状态。传统的阅读总是以探寻固定的文体模式及文体内涵到文本的中心意文以及语言的确切含义与特征为最终目的,追求着确定的文体意义和语言意义,带有鲜明的人文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征。而文体的解构式阅读则强调文体意义的漂移,文体间的不理解,从而使可读性、可把握性、确定性的文体意义成为一种神话,这种阅读不再是文体因子的解码活动,或能指与所指的表达关系,而是在文体的差异中显示出一种互文,一种意义的无限补充、替换、撒播、增殖,甚至可以说是程度不同的误读。近年来,对于先锋的实验文体的阅读上,评论家们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例如,李以建的《叶兆言小说的建构与重构》、方克强的《叙事态势:建构与解构——评李其纲的中篇近作》,以及陈晓明的《暴力与游戏:无主体的话语——孙甘露与后现代话语特征》等,这些阅读无疑为先锋作家们的语言、文本与文体等方面的解构阅读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