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斡脱”的缘起
斡脱,为外来词的音译,契丹语意为“行帐、宫殿”;蒙古语意为“请酒”。元代文献中的“斡脱”一词,专指突厥语ortap的音译,意思是“共同(者)”“同僚”、“伙伴”。因那些在草原和定居地区之间从事长途贩运贸易的西域商人往往结成商帮,并自称“斡脱”,故该词又引申为商人或商人组织。
元时,“斡脱”一词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并由此产生了元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斡脱户。《元典章·户部三》中有:“斡脱户,见奉圣旨、诸王令旨,随路做买卖之人。”(124)现今存在于古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卧妥”、“科妥”、“坷坨”、“窼坨”、“苦妥”、“莫妥”等命名的自然村或行政村就有45个。(125)数量如此众多,究其原因,是从元至今700多年的历史印记残留在地名中,是“斡脱”衍化而来的同音不同字、不同方言不同发音和不同音译。而这也恰恰就是“斡脱”商人元时广泛活动并开始定居于河州地区以及当代回族依然善于经商的有力佐证。
“斡脱”营运的钱债称斡脱钱,因其母钱多来源于皇室贵族,也叫斡脱官钱。元时的官营高利贷有两种:地方官府兼营高利贷和官商经营高利贷,斡脱钱就属于官商经营的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