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醉人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037另一种意义上的“分享”

两年前的一节公开课,是为了让学生写好立意而设计的。

我想:这个题目已经写了一个月了,上了三节课了,是不是学生没有兴趣,或者只是应付我,又把上次习作的内容直接重新抄下来交上啊?

在没有习作教材的情况下,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上,每节课都是在不断探索中,不断研究中上的。

这节课,又会怎样呢?

为了能让全班的同学都交作业,这节课,是我想出了的新方法。

上课了,我用一种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你们认为自己写的《猜词语游戏》的文章如何?大家都在笑,觉得是幼稚园的水平,太容易了?所以才那么开心。”

我接着问:“那如何能提高写作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立意,让你觉得做这件事才是长大的初三学生写出来的作品?”

学生都开始认真地听了,我又重新讲了游戏规则,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许提示,不许出声音。

这次,真的达到了我当初预想的目标,学生不再像上第一节课开始做游戏时,只抱着一种玩和乐的态度了,一个个的表情严肃认真起来了。

大家都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认真地思考问题了,有了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学习列《习作提纲》也会分段了,大家知道自己的习作详略在哪儿,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了。

最让我高兴的是:四个班的学生能沿着上节课的思路,自己组织语言,主动地来完成了这节课的习作内容。

看到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跃然纸上,课堂掉要针都能听到,我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一节小学高年级的《猜词语》游戏课成了初三汉语习作课的延伸,成了加强型的习作写作课。

这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也是我倍感高兴的地方。

这节课非常地重要,让我知道了,初三汉语习作课与小学六年级的作文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是一节收获课。

认真倾听,就是去感受学生“走”的过程,走得是否得法,有没有走上岔路,而学习就在学生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教学”一词的含义,不是老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并列关系,而是老师教学生学知识的动宾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观,我们就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当初上课之前,只是觉得学生的体验写的不够深刻,或者感受不深,浮在文字的表面。

现在想来,这是汉校小学生与朝鲜族初中生的区别,所以一开始才会觉得有点别扭。

这种在课堂上提升学生习作立意的方法,也成了我的经典反思课,让我在以后的习作课探索过程中,知道怎样让学生能有新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创见,有新颖的开头,中间与结尾,更加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孩子们都在认真地书写,我也能安静地欣赏每一个孩子认真做事的样子。

我在这安安静静的45分钟,也收获了不一样的生命质量。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

同时,我还发现,这节课没有一个反应慢的,没有一个不会写的孩子了。

一下课,课代表就激动的大声地数着上交的习作数量,1,2,3,……全班都交了。

对教师来说,经验分享,除了自己反思总结的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借助彼此的眼睛观察课堂所获得的经验,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分享”。

上完这节课,接下来又会开启新里程!

这对我来讲很重要,是个多么大的奇迹!!!

这节课,这样上,我这样设计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