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原则1 关系——复杂系统的底层结构
1 以史为鉴:交易前先识人
以义制利
创业首先需要资金。我们在创业课程中总教人们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吸引外部投资者的注意,甚至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然而实际上,美国的企业家中只有3%的人拿得到风险投资,97%的人都是靠自己筹募创业资金的。这个97%部分的占比在风险投资不太发达的我国恐怕只会更高。以创业行为曾经非常鼎盛的中国台湾的经济为例,正式金融市场在20世纪60年代只占了资金供给50%的市场。之后的发展一路上升,但到20世纪90年代也未超过70%。其中银行最重要,占了正式金融管道的75%左右,而股票市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只占15%的企业融资,而且这些正式机构基本上都是对大型企业融资,中小型企业融资主要靠非正式金融管道。非正式管道占了30%以上的资金供给份额,一度在1973年跌到27%,但随后又节节上升,到1982年达一高峰,竟占了台湾资金供给的39.5%。其中最主要的是私人借贷,其次是标会,最后是储蓄互助会等小型金融合作社。所有的早期企业家的资金来源不是亲戚间的私人借贷,就是朋友间的标会活动。人脉绝对是创业资金的第一来源。
其次,创业需要市场。在网络式经济中,大型财团并不是垄断性力量,更不是垂直整合型企业,所以它们会留下相当的生存空间给新创公司的创业者。创业者不但可以在外包工作中找到商机,更可以在最终的消费市场上挖掘资金。
最后,创业还需要上游外包,这在创业鼎盛之地同样不成困难。以中国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铸塑件及冲压件为例,全台湾可以找到2 000家代工厂商,所以只要一个产品的核心技术被研发出来了,其他的——从外壳、铁件、PCB(印制电路板),乃至插件流程——都可以找到外包商。同样,关系可以起到中介的作用。较强的关系可以帮助组成团队,结成伙伴,还可以筹集起始资本;较弱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找到商机,找到零组件。在创业过程中,人脉是取得外界资源的关键。
以明代晋商中最富有的张、王两家为例。张家在创业始祖张允龄经商致富后即让自家小孩经商或读书;王家本来就是兄弟档,王现、王瑶二人各自经营一片天下,兄弟相互帮衬。王现提出“以义制利”的观念。张、王两家都是靠着有计划地培养家族之人,经营了广大的人脉网。以家为核心的组织方式还可以扩大,结亲为其首选。张允龄本人就娶了王瑶的女儿,所以王崇古成了张四维的舅舅。张允龄也让张四维的三个弟弟分别娶了当时的晋商大户王、李及范氏之女,由此形成一张极大的“家人网”。乔家也不遑多让,除了太谷曹家,还和榆次常家(常家大院的主人)、太谷赵家及富商马家结成亲家,由此结成十分强健、可以相互帮衬的经商网络。
结亲之外,结拜也是把外人变成家人的好方法。乔家创业始祖乔贵发的共同创业伙伴姓秦,两人是拜把兄弟。他们俩终身没有闹矛盾,直到后来,秦家子弟不争气才将“复盛公”整个给了乔家。
晋商的“相与”(晋商古语,即长期战略联盟或外包伙伴)也是以家人为概念推及外人的产物,乔家对“相与”所展现的慷慨与恩德就是一例。大盛魁商号甚至在三百两银子以下的买卖中规定不得讨价还价,一是怕讨价还价多了伤和气;二是展现对卖家的信任,将心比心;三是保留一定利润给卖家,做人情。这些手法都是维系长期关系的方式。
人品先行
中国人强调做生意之前先做人,把人心中的理占住了,情讲通了,才好谈利益。但我们更怕的是,找错了对象来谈“义”。太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斥在我们的历史中,他们心中只有利,不足以“喻于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这类人叫“小人”。
公元前527年,楚国的楚平王要为自己的儿子娶媳妇,选中的姑娘在秦国,于是楚平王就派出一名叫费无忌的大夫前去迎娶。费无忌看到姑娘长得极其漂亮,眼睛一转,就开始在半途动脑筋了。他认为如此漂亮的姑娘应该献给正当权的楚平王。尽管太子娶亲的事已经国人皆知,尽管迎娶的车队已经逼近国都,尽管楚宫里的仪式已经准备妥当,费无忌还是骑了一匹快马抢先直奔王宫,对楚平王描述了秦国姑娘的美丽,说反正太子此刻与这位姑娘尚未见面,大王何不先娶了她,以后再为太子找一位好的呢。楚平王好色,被费无忌说动了心,但他又觉得事关国家的形象和王位传承,必须小心行事,就重重拜托费无忌一手操办。三下两下,这位原想来做太子夫人的姑娘,转眼成了太子的“姨娘”。说到这里,让我们先停一下,请读者试着去想象这个故事会如何发展。君王无礼,小人幸进,结局不容乐观,但历史的发展有时比小说还残忍,这里便是一例。
费无忌办成了这件事,楚平王越来越宠信他,但费无忌静心一想,在这件事中受伤害最深的是太子,而太子是迟早会掌大权的,那今后自己的日子怎么过呢?费无忌便开始在楚王耳边递送小话,意思是:那件事情之后,太子对他恨之入骨,那倒罢了,他也算不得什么。问题是他对大王也怨恨起来,万望大王戒备。太子已握兵权,外有诸侯支持,内有他的老师伍奢帮着谋划,说不定哪天要发起兵变呢!楚平王本来就觉得自己对儿子做了亏心事,儿子一定会有动作,现在听费无忌一说,心想果不出所料,便立即下令杀死太子的老师伍奢和其长子伍尚,进而又要杀太子。太子和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只得逃离楚国。
后来,伍子胥引来吴国兵马,连年的兵火把楚国包围了。伍子胥发誓要为父兄报仇,一再率吴兵伐楚,最后灭了楚国,并对楚平王鞭尸。倒霉的是楚国人民,死伤无数。小人幸进,竟使国家涂炭,民不聊生,令人心惊。
小人做人没有原则,做事玩忽法律制度。再举一例,宇文家三兄弟以奸佞取得隋炀帝的信任,并主掌羽林军,最后又杀了隋炀帝,这是隋朝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三弟宇文士及在隋亡后降于唐太宗。一日,太宗在御花园中看到一棵树很美,为之赞叹,士及在侧,便快速发挥其佞臣本色,作诗诵词歌颂该树,太宗不高兴地说:他一直听说身旁有奸臣,今日果然看见一个。自此,士及学魏征,竟成知名谏臣。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士及跟着隋炀帝就是佞臣,跟着唐太宗就是谏臣。小人投主之所好,可以为善,可以为恶。
小人往往很能干,才能讨主子欢心,做成很多事情,但他们往往把是非模糊了,使原则不见了,让黑白都变成了灰色,对组织内的信任破坏性极大。
中国人的复杂思维是礼法并治的,礼就是不成文的原则,法就是成文的原则,重法守礼是中国组织治理的首要之道。但小人一搅和,什么都被允许,于是法律制度颓坏了,礼治秩序荡然无存,组织之内什么原则都不受人尊重。人们心中少了原则那把尺,行为少了制度的约束,最终将很难达成共识,只剩下尔虞我诈,拉帮结派,信任将遭到彻底破坏。所以说,要想在组织内防止小人的崛起,组织领导者及整个决策核心都要重法守礼,以带动全组织守法守礼,阻绝小人幸进之路。
关系是把双刃剑,善使,则人脉远扩,声名鹊起,资源广收;不善使,则小人蝇聚,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