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税筹划的主要形式
纳税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纳税筹划包括节税、避税和税负转嫁,狭义的纳税筹划仅仅包含节税。
(一)节税
节税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允许或者鼓励的范围内进行的纳税选择。它通常是利用税收照顾性政策、鼓励性政策进行的筹划行为,遵循了税法立法精神,顺应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投资和经济的宏观调控。例如,企业投资于西部某省的政府扶持性产业,既利用了当地的低人工成本优势,又符合政府的产业指导政策,还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二)避税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的空白、漏洞或者缺陷,通过精心安排经营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避税通常含有贬义,虽然不违反法律,但有违税法立法精神和政府的政策意图,是不被提倡和支持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税法中加入反避税条款。我国现行税法中也已规定了反避税条款,例如,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均规定了针对纳税人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行为,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并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
(三)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税负转嫁之后,纳税人和实际的负税人不再是同一人。税负转嫁有不同的途径,如前转、后转和消转。
前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把税负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
后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的采购价格,把税负向后转嫁给商品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员工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管理费用等方式在内部消化税负。
前转的方式一般适用于市场紧俏、品牌知名度高或者消费者需求稳定的商品。例如,高档白酒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尽管高档白酒多次提价,也没有影响市场销量,甚至销量不降反升。对于高档白酒生产企业来说,如果消费税税率提高,它们可能会通过提价的方式将增加的税负转移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来“买单”。
后转的方式对于供应商来说是不利的,适用于销售状况不佳或者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消转的方式会直接或变相降低员工待遇,导致员工工作情绪不佳,需要管理部门予以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