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内镜检查
内镜是从人体天然的开口部位(口腔、肛门、阴道、鼻腔等)插入,用以窥视人体内部的一类仪器。内镜早期阶段仅使用于疾病诊断,故称内镜检查;随着内镜的发展与进步,内镜功能逐步扩展到许多治疗领域,形成了内镜治疗技术。本章主要讨论内镜的检查技术,内镜的治疗技术于本书“微创外科技术”一章中进行介绍。
内镜发展历程
内镜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4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镜(1806),到早期的半曲式内镜(1932),再到近代的纤维内镜(1957)和电子内镜(1983)。在此发展过程中,内镜设备发生了质的飞跃,图像质量也不断提高。
随着高科技发展,近些年各种新型电子内镜如染色内镜、共聚焦内镜、超声内镜、激光内镜、胶囊内镜等不断问世,并已开始用于临床。
今后,内镜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向小型化、多功能化,以及高分辨率等方向发展。
内镜分类
(一)硬质内镜
硬质内镜包括硬管式内镜和半曲式内镜,虽然多数硬质内镜已被淘汰,但有些改进后的硬质内镜至今仍在使用,如喉镜、宫腔镜、膀胱镜等。硬质内镜虽然不能像软质内镜那样随意调节观测方向,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受损等优点。(图9-1)
图9-1 硬质内镜
(二)纤维内镜
纤维内镜始用于1957年,是内镜技术的一次重大进步,其设备包括导光纤维、冷光源和附件(含活检及治疗器械、摄影及电视装置)3部分。纤维内镜通常在直视下进行操作,仅供操作者一人观看。纤维内镜的种类包括胃镜、鼻咽喉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在临床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正逐渐被电子内镜所取代。(图9-2)
图9-2 纤维内镜
(三)电子内镜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子内镜于1983年问世。电子内镜是目前功能最全、最有开发前景的临床内镜检查设备。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图像比纤维内镜更加清晰、逼真。目前,电子内镜已在我国各级医院普遍应用。(图9-3)
图9-3 电子内镜
(四)电子内镜系统
电子内镜系统主要由内镜系统、信息处理中心和电视监视器3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内镜的成像功能主要来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CD),通过电缆传输至图像处理中心,最后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图像清晰细致,可供多人同时观看,同时还可将图像进行存储或网络传输,开展教学和远程会诊等活动。此外,电子内镜系统还可配备一些简单的辅助装置如活检钳等,进行组织取样等操作。(图9-4)
图9-4 电子内镜系统
临床应用
只要内镜所能到达的部位,均可进行内镜检查。按内镜所到达的部位不同,内镜分为耳鼻喉内镜、牙科内镜、消化系统内镜、泌尿系统内镜、妇产科内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