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长在积衰动乱时代
一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唐代的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西南),于唐代宗大历八年(七七三)出生在当时的京城长安。
史称柳氏得姓于鲁士师柳下惠。秦并天下,迁晋之解县,属河东郡。秦朝的河东郡相当于今山西省西南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东晋以后,辖区缩小到今山西西南一隅。唐代在这里置蒲州,后升为河中府,在天宝、至德时曾一度恢复河东郡旧称。柳宗元说“河东,古吾土也”(《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柳河东集》,中华书局据宋世彩堂本排印本,一九七四年版。以下引用柳宗元诗文,除另注明者外均据此本,只标篇目,不注卷次),或自称“河东解人”,就是用的这个旧称。他的祖上历代游宦,早离故籍,连他家的祖坟都早已迁移到长安万年县。但他的叔父曾“邑居于虞乡”(《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虞乡本来是解县异名,到唐初才分别设县;又“安史之乱”时他的父亲柳镇曾带领家人到王屋山避难,而王屋山即在蒲州东,据此可以推测他家在祖籍仍有亲族或田产。然而柳宗元却一直没有回过故乡。
在北朝,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元稹《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元氏长庆集》卷五十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以下引用文献资料,每书所据版本仅在首次征引时注出)。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他的八世祖柳僧习,齐奉朝请,归魏,历北地、颍川二郡守,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1),封方舆公,事迹附见《魏书》卷七十一《裴叔业传》;七世祖柳庆,在西魏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进北周,赐姓宇文氏,封平齐县公(2),《周书》卷二十二有传;六世祖柳旦,仕周,以功授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封济阴公,入隋,封新城县男(3),大业初,任龙川太守,寻征为太常少卿,摄判黄门侍郎,事迹附见《隋书》卷四十七《柳机传》;五世祖柳楷,仕宦于隋、唐之交(4),做过济、房、兰、廓四州刺史。
隋末农民战争特别沉重地打击了河南、北和东南地区的士族地主,而柳宗元的家乡河东正属于大贵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所谓“关陇集团”统治的地区,农民革命的战火较少波及。后来李渊父子建立了唐王朝,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新王朝中又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他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柳楷的兄弟柳亨,隋末附于李密,密败归唐,累授驾部郎中,受到李渊的爱重,娶李渊的外孙女为妻,三迁至左卫中郎将,封寿陵县男,后拜太常卿,检校岐州刺史,唐太宗李世民曾对他说过“与卿旧亲,情素兼宿”(《旧唐书》卷七十七《柳亨传》,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点校排印本)的话。柳子夏的叔伯兄弟柳奭(5),贞观中为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他的外甥女王氏,就是李治的皇后。当时柳氏一族处身统治集团的最上层,是与皇族有着亲密关系的权臣贵戚。高宗朝,这个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
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唐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变得非常复杂、激烈。在高宗朝以后的百余年间,这种斗争使柳氏一族受到两次巨大的冲击,结果这个“奕叶贵盛,而人物尽高”(赵璘《因话录》卷一,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排印本)的显赫士族,迅速降落到柳宗元出生时那种宗族“不振”的“卑贱”地位。
一次是在高宗朝。高宗王皇后无子,永徽三年(六五二),柳奭作为她的舅父,曾与元老重臣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谋立李治长子、出身“微贱”的刘氏所生的李忠为皇太子,以为王皇后固位之计。后来武则天得宠,王皇后被疏忌,柳奭也被迫上疏请辞枢密之任,因而转为吏部尚书。永徽六年(六五五),武则天诬告王皇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株连柳奭,贬之为遂州刺史,又加贬为荣州刺史。王皇后废,武则天立为皇后。显庆二年(六五七),许敬宗、李义府希武后旨,诬柳奭与韩瑗、来济、褚遂良等“潜谋不轨”,再贬象州刺史。四年,又以“潜通宫掖,谋行鸩毒”的罪名被除名,后被杀于象州(6)。武则天打击政敌非常严酷。由于牵连治罪,使得柳氏一族“子孙亡没并尽”(《旧唐书》卷七十七《柳亨传》载亨孙柳涣表文语)。柳宗元曾回顾说:“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朝,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遭诸武,以故衰耗。武氏败,犹不能兴。为尚书吏者,间十数岁乃一人。”(《送澥序》)他的家族的这段遭遇,在百余年后仍使他深感统治阶级内部劫夺纷争的严酷。
由于这一次打击,使柳氏一族从皇亲贵戚的特权地位降落到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此后,柳宗元的曾祖父柳从裕,只做过沧州清池(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令;祖父柳察躬,曾做过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令;父亲柳镇,有弟四人:缜(7)、、综、续。综、续行事、历官已不可考。柳官止华阴主簿。柳镇举明经,柳缜举进士,都通过科举踏入仕途,由府县僚佐的地位逐步升迁。他们走的是当时没有门荫特权的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出仕道路。柳宗元曾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是“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与杨京兆凭书》)。
“安史之乱”给他的家庭另一次巨大的冲击。这次大乱爆发时,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刚刚明经及第。柳镇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七三九),其时年仅十七岁。叛军占领长安,朝廷流亡,柳镇护送母亲到王屋山避难。关中、河东、河南一带,正是官军和叛军激烈争夺的地区。这里几经洗劫,造成千里丘墟,鸡犬无遗,饥荒连年。许多官僚士大夫家都逃亡流寓到南方。乱稍定,柳镇一家也汇入逃亡人群,“举族如吴”。在南方,这个家庭度过一段非常艰窘困顿的生活。由于要供养许多亲族,连生计都难以维持。有时家中薪米无着,柳镇甚至被迫外出告贷。曾有一次,他骑驴外出途中,经过一个山涧,正赶上山洪倾泻,他被裹挟而下,幸好冲到一处山岔被截住,才免遭丧生之祸。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为了供养亲属、子女,常常自己节食挨饿。这样,从士大夫阶层的优裕生活落入到逃难求生的狼狈境地,使这个家庭饱尝了战乱的困苦。柳宗元后来在文章中一再提及这段遭遇,可见它给他的家庭留下了多么沉痛的回忆。
“安史之乱”是标志着唐王朝从极盛而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九年的大动乱虽然被平定了,但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却更深刻化和尖锐化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腐败衰微直接影响着柳宗元的家庭。柳镇本来是一个颇有政能文才、怀抱济世之志的人物。他深通经术,善诗文,交友很广,时名甚高。他死后柳宗元给他作《神道表》,碑阴专门附了一篇《先友记》,列举其一生交好的“天下善士”,许多是当时政界和文坛的名人。其中如陈京、赵需、许孟容等,在历史上都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而柳并、梁肃、杨凭及其兄弟杨凝、杨凌、韩会及其兄弟韩愈等,都是当时社会上有影响的作家。柳宗元一一记载这些先友,突出显示了柳镇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但这样一个有志向、有才华的人,在腐败黑暗的政治环境下,仕途蹇滞,屡遭打击,抱负不得施展。然而,正是这种坎坷的生活道路,却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养成了他刚正的品格。这对于后来柳宗元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柳镇在南方避乱期间,他的曾任六合县令的叔祖父得罪宦官,屈死公府,朝廷还要继续追究。他乔装改扮,步行四千余里,到长安告了御状,才了结了这个冤案。唐代宗广德元年(七六三)三月,朝廷为庆祝平定“安史之乱”,上尊号、改元、大赦。柳镇到朝廷献《三老五更议》和《籍田书》,但未被重用,仅被授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朝廷禁卫军十六卫中的一个低级官佐,“掌府内卫士以上名帐、差科及公私马、驴等”(杜佑《通典》卷三十《职官十二》,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次年,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大使,他以文才出众被延入郭的幕府,任节度推官、掌书记,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京衔,转大理评事。此后,又历任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县东北)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令、阌乡(在今河南灵宝县)令、鄂岳沔都团练判官(使府驻夏口,今湖北武昌)等职务。就这样,他宦游四方,一直未得大用。但他为官确直,不避权幸。在任节度推官时,由于议事强项,不为权贵所容。在任晋州录事参军时,刺史是个凶悍嗜杀的武夫,柳镇对其暴虐行为,常常据理抗争,有时在无辜者被捶楚将毙时,他挺身出来抵挡用刑的棍棒,惹得刺史暴怒,他却毫不畏惧。他的诗文中,也多有抨击权奸、抒写愤懑的作品。后来,在唐德宗贞元五年(七八九),柳宗元已十七岁的时候,他在殿中侍御史任上,为审理已故陕虢观察使卢岳遗属分财一案,又与权奸窦参相冲突,受到一次更为严重的政治迫害。
柳镇在鄂岳沔都团练观察使府,已因军功受任殿中侍御史的京衔。贞元四年(七八八),入朝为真。殿中侍御史是朝廷掌刑法纠察的机关御史台的属官,正七品下。贞元五年,卢岳病死,其妾裴氏有子,卢妻分配遗产不给裴氏子,裴氏到朝廷上告。柳镇的朋友穆赞以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的身份,负责办理此案。其上司御史中丞卢佋则是窦参的党羽。其时窦参已经入相,正受到唐德宗李适的信用。卢佋偏袒卢妻,竟迫胁穆赞给原告定罪。穆赞持正不允,卢佋就诬陷他受裴氏贿赂,将他逮捕下狱。穆氏兄弟四人,当时都以品行刚直著称。穆赞的弟弟穆赏出来上诉。朝廷依例命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推案。负责断案的,代表刑部的是员外郎李觌,代表大理寺的是大理卿杨瑀,代表御史台的就是柳镇。他们不顾权奸的淫威,平反了这一起冤案,但因而也就得罪了窦参。他当时就有意报复,但因为这是三司会审的御案,算是皇帝插了手,又有大臣赵憬等从中斡旋,使窦参的阴谋暂未得手。但第二年,终于借它故把柳镇外贬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司马,其时他年已五十二岁。柳宗元送父亲到蓝田,柳镇愤慨地说:“吾目无涕。”柳镇晚年的这段遭遇,也是当时朝政腐败、政出多门的一个具体事例,是黑暗现实加给柳宗元家庭的又一个灾难。直到贞元八年(七九二),中唐名臣陆贽的地位暂时上升,窦参得罪被贬死,柳镇才得到昭雪,官复原职。但他回长安的第二年就病故了。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世亦早已没落。她生育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大女儿嫁给崔简。崔氏是山东大姓,崔简是唐初宰相崔仁师的五世孙,后来官至连州、永州刺史。二女儿嫁给裴瑾,裴氏则是关中大姓,裴瑾是玄宗朝宰相裴光庭的后裔,官至京兆府参军、古州刺史。柳宗元的这些亲属,都是与他家境相似的没落了的旧世家出身。
柳宗元作为世代为宦的著名的世家大族的后代,终生保持着对其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和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这决定了他思想意识的阶级本质,也规定了他早年奋斗的企向。但是在唐王朝急遽走向中衰的社会转变过程中,他的先世几代人受到统治集团纷争劫夺的冲击,亲经战乱,屡遭打击,社会地位陡降。他的祖、父一辈,目睹了唐王朝由极盛而转入衰败、分裂的过程。柳镇本人更是现实黑暗政治的受害者。这样的家庭遭遇,使柳宗元从幼年起,就接触到社会的黑暗、时代的危机,在他的心灵中也埋下了不满现实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