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孙昌武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它与道教并列,是一个流传久远而广泛的主要宗教。在自东汉以来近两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佛教与佛教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与文化学术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复杂的影响。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批判地研究与总结,是清理历史遗产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着巨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佛教作为宗教,从根本上说,在哲学世界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在认识方法上是独断主义和先验主义的,在人生伦理上是消极的。在今天,反对有神论、批判宗教唯心主义仍然是思想领域的重要任务。我们了解佛教、研究佛学,不可背离这一基本立场。当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和立场,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虔诚的宗教信徒给予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也不能否认在我国现阶段宗教的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认识宗教——包括佛教——的本质,更不意味着对它们在历史上的价值与作用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对宗教不可简单地取否定态度,主要是因为这是一种违反客观实际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用这种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中也不可能正确对待、解释和解决历史上和现实中宗教和涉及宗教的种种问题。宗教是社会组织实体,这种组织依据一定的意识形态即教义、教理把信众聚集起来,乃是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人们尚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时期的产物。事实是,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具体国度、具体民族、具体时期的情形有所不同,但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宗教组织之中,并且是用宗教的观念来认识世界和对待人生的。又尽管宗教职业者在人类总人口中只占少数,而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徒历来在全民中也只是少数,但宗教确实具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思想基础,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又是相当巨大的。而就几个世界性的历史宗教而言,又都积累了历代信众在其生存的条件下取得的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认识成果,对于推动人类进步、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具体到中国佛教,作为社会组织的僧团(僧伽)是由出家信徒自愿结合构成的。其成员有共同信仰(所谓“三宝”:佛,法,僧),遵循共同教义,持守共同戒律。在理念上,这是一种“方外”即社会统治体制之外的团体(当然,在中国大一统的专制体制之下,这只是一种主观理念),其终极追求、人生形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等都不同于世俗世界。这种组织的成员出家修道,断绝情缘,不事生产,世界观、人生观是消极的,实践上违背世俗价值,又悖逆中土传统伦常。但是这种组织标榜超凡脱俗,追求解脱,轻视世俗权威和传统伦常,不论其观念和实践具有多少空想和虚伪的成分,但在中国历史中产生的影响又不全然是负面的,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能够发挥批判、抵制、抗衡专制统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作用。

佛教作为发展形态充分的宗教,是一个知识体系,是文化的载体。佛教教理、教义内容之系统、丰富,在世界诸多宗教中是特别突出的。佛教的教义、教理无疑是先验的,是所谓“颠倒了的世界观”,但其中又包含许多人类思想发展历史中取得的宝贵成果,具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形成的当时乃至后来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印度佛教作为文化载体传播到中国,作为古代世界国家和民族间规模巨大的、成功的文化交流,输入了作为印度文化积累成果的佛教思想体系(当然还有佛教之外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中国又有无数教内外杰出人士在本土思想、文化土壤上发展、丰富了这一体系,对于构建、发展中国思想、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佛教教义的核心也是判断佛教的标准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些观念中包含这样的思想:宇宙间无论是人自身(人我)还是全部现象界(法我),都是“空”的。这种所谓“空”,不是中国道家讲的“无”,是指无论是人自身还是其所处的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处在生、住、异、灭的流转变化之中,是无自性即没有固定的质的规定性的。历代的佛教大师对这些命题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论证和说明,不管今天看来这些论证和说明有多少荒谬成分,都不能否定其中包含宝贵的辩证因素。这些观念对于中国“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的思想传统提出有力的挑战和批判,对于推动中国思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如佛教伦理重要内容的慈悲观,同样,不管在实践中包含多少伪善成分,但是那种“万法平等”的博爱观念和“自度度人”的利他意识在人类伦理发展史上确是具有积极价值的。这样,佛教作为思想体系、知识系统,除了迷信、谬误的内容,又包含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而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这是人类充满谬误与曲折的漫长认识历史中的一部分,是这一过程中取得的具有真理内容的思想成果,是值得珍惜的思想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曾经把所有科学部门统摄到自身统治之下,使它们成为宗教神学的奴仆。而在中国,由于固有的文化传统优秀、丰厚而牢固,佛教始终没有形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势力。不过佛教影响于社会以及文化、学术的许多方面却是鲜明而深刻的。这种影响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哲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艺术(美术、建筑)等方面。在某些历史时期佛教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也起过一定作用。佛教影响更深浸到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感情之中。今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素质,不能忽视佛教及其在这些方面的成绩。

从现实意义讲,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必然仍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活跃的因素。当今世界上不但有许多宗教和广大的宗教信徒,而且宗教观念、宗教感情更深浸到一般人的意识之中。在今日的中国,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是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支积极力量。广大佛教徒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正在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宗教,仍有许多理论上的与实践上的问题值得研究。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理由,有关宗教问题的学术研究应是社会科学亟待加强的领域。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对于佛教有个基本的了解,无论是作为思想修养,还是作为历史文化知识的储备,都是很必要的。对于学习文、史、哲、艺术诸学科的人,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