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金人
掌声刚毕,城楼下的景象便愈加热闹起来:
一众士兵推着十数辆战车向城门的方向徐徐行来。只见这青铜战车上似载着什么庞然大物,由几个大汉将此物用麻绳捆缚于战车两楞,这才没有倾倒。
嬴异人乍眼细看:每辆战车所载之物宽约四尺,有三丈之高。与这高度仅次于咸阳宫的城楼相比,也不算是渺小之物。比肩一般的宫阙,显然是不在话下。
而这般高大的物饰,足足载满了十二乘四马战车——如此规模,实是令初见此物的百姓膛目结舌,无一不为之惊叹。
“陛下,您命我等铸造的十二金人塑像在此。恭请您观摩查验。”一位穿戴正式的官员从车队中走出,向站在城楼上的秦王政行礼道。
秦王政向他示意可以开始展示,此人便十分麻利地吩咐手下的人掀开包裹在庞然大物上的大帐。
“金人?”嬴异人和李皓镧二人可称得上是博览群书,视野广阔之辈——可听见如此巨大之物竟是金人,内心实是充斥着几分难以置信。
随着大帐的缓缓揭开,一尊尊线条分明,酷似人形的金人便即露出了其真实面貌。
“政儿,为何找人制作如此庞大的金人塑像?”皓镧和异人俱都把目光聚拢到秦王政身上,希望他作出解释。
秦王政只是神秘地对二人一笑,随即道:“父亲,母亲,儿子若是此时说了不是有伤你们的好奇和雅兴?相信你们下楼近看便可得出结论。”说罢,便即悻悻然对二人做了个鬼脸。
……
皓镧和异人十分默契地对望一眼,随即相视而笑,那表情似乎再说:谁让你是我们的儿子呢,真拿你没办法啊。
甫一走下城楼,便见那金人相较二人在城楼上俯瞰时更为庞大。
走到离二人最近的一尊金人前,嬴异人便即细细打量起这尊金人的结构和质地:
伸手触摸,只见这金人塑像触手冰凉,似与昔日在秦宫使用的青铜鼎、缶等器具别无二致。
嬴异人复又用手轻轻敲击——只觉这金像通体实心,但侧耳细听又似有隐隐的金铁交鸣之声,酷似用于战争的兵器钺,长矛等碰撞产生的声响。便即意识到这是那些用于祭祀或娱乐的宫廷器具所不具备的,是以材质必不属生活常用范畴。他以此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这些金人必是以兵器熔融后塑造,而并非为民用之物。
望向身旁同样正挽袖敲击金人的皓镧,过了片刻,二人便都若有所思地走上了城楼。心中有些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猜测得到证实。
“政儿,铸造这些金人的材料是我军征伐六国时所得么?想必这些金人是由战败国士兵的兵器铸造而成的罢。”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向秦王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哈哈,正是如此。”秦王政随即向异人和皓镧投来肯定和倾佩的眼神。
“政儿,我大秦是从何习得这种锻造技术的?想来曾经技艺最精湛的工匠也不过会烧制些观赏物件。如今这般庞大的器物锻造技术还真是闻所未闻。”李皓镧向儿子嬴政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母亲有所不知。此技术是由狄夷人从希腊传入,并结合我大秦工匠的改进工艺‘地坑法’塑造而成。是以才有能力制造出此般庞大的金人雕像。”秦王政显然对此项技术感到无比自豪。
谈笑间,天色已然渐暗,三人竟都未觉此时已是夕阳在山,人影渐稀。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城内时不时传来宵禁打更之声。
(补充史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秦俑两千年》第十章最新发现和研究
P154-157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铜/金人造型的思考
“金人十二”,十二这个数字寓义着什么呢?十二这个数字很奇特。古时的人把大地分成十二支,称为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至此,我们不难理解十二这个数字就寓意着“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十二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秦始皇所希望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夷是上古人对域外人的称谓,狄是地名,即甘肃的临洮。秦长城西起临洮,临洮在长城内,也就是说原来的夷狄人已经成了国人。将铜人造像成夷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秦所建立的封建统一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大团结的国家。
铸造方法
两千多年前冶炼技术还不发达的秦时,能铸造30到80余吨的铜器确属一件奇迹。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据知,BJ大钟寺有一口明代永乐铜钟,座高5.9米,重约5万公斤,内外满铸佛经文字,声音洪亮,荣膺为“钟王”。研究认为它是采用地坑造型法铸造的。秦十二铜人采用的应该就是这一方法。
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铸成后破坏范模,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问题。铸一个可以不计余力,批量浇铸就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聪明的设计者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铸成后破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秦十二铜人想必就是用这种方法铸成的。
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熔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坩锅残片,经复原,可盛铜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人操作。分散溶铜容易,统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聪明的设计者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范模台上做了个大形固定钳锅,再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化流出,再不断地投以铜块,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铜水,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
传说现实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流传得甚为广泛。在传说中,他既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大英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另一面他几乎又成了暴君、残忍的代名词。秦始皇帝为了永世享用他的征战功绩,做出了种种至今在世界上仍让人叹为观止的壮举,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解不开的历史之谜,12金人的铸造便是其中的一个。
在秦都咸阳,秦王宫阿房殿前,屹立着12个铜器铸造的大铜人,因为铜是黄色的,所以又称作金人。他们身着外族服装,每个都非常巨大和沉重,很难运输,而且他们浑身雕有精细的花纹,且个个耀武扬威,精神抖擞,英勇无比,日夜守护着秦王宫殿。铜人造形之大,制作之精巧考究,为历史上所罕见。在这方面,有很多历史书籍记载。如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迁宫中。贾谊的《过秦论》也有“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记录了12金人的故事。
令人奇怪的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铸造这12个铜人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耗费巨资铸造这个笨重又没有实际作用的金人呢?围绕这个问题,存在两种主要说法。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但由于吕不韦曾经专权的阴影和辛辛苦苦征战得来的皇位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当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的宏伟愿望,所以他坐稳皇帝后始终在忧虑和思考着如何确保长治久安,使江山传之万世的问题。而要坐稳天下,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收缴和销毁流散民间的各种兵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别人的武力夺权。于是,他总是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收缴全国的兵器,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在大臣们的陪同下,秦始皇正在观看舞灯笼和各种杂耍。正在看得高兴的时候,忽见一队杀气腾腾、手里拿着刀剑等兵器的武士上场表演。秦始皇看见后,又触动了自己的长久以来的心病。这时候,恰巧临洮一个农民送来一条消息,说是见到12个巨人,而且他们当地还传唱着一道童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听后,龙颜大悦。于是他假托征兆,说这是顺应天意,下令收缴民间兵器,集中到大都咸阳,铸成12个铜人。实际上,秦始皇收兵器铸造铜人,完全是出于巩固自己皇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