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迷茫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他们是如何被QQ废了的?

虽然现在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工具增多了,但QQ依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工具,尤其是当QQ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有这么一个免费的即时交流工具,人们交流方便多了。

大学期间,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QQ真是爱不释手,非常享受那种“唧唧”的好友提示音,而且只要一看到QQ那左摇右晃抖动着的黑企鹅图像,就有一种交流的快感。

于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电脑开机后的第一件事就登录QQ。每次重装系统的第一件事,不是装Office办公软件,而是装QQ软件。“Word可以没有,但QQ不能没有”,就是当时的状态。于是,我隐约感觉到,我可能是“中毒”了。

慢慢地,我发现原来“中毒”的不止我一个,因为能侵蚀我的“病毒”,肯定也能侵蚀其他的人——他们也是“Word可以没有,但QQ不能没有”。

很多人的“Q瘾”严重得让人叹为观止。我见过很多大学生,一天到晚就在QQ空间、朋友圈的“一亩三分地”里精心地摆弄自己的照片,写着自己那些鸡毛蒜皮或者吃喝拉撒式的心情日志。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关注别人给自己的评论和留言,只要有人给他评论了,他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于是,我看见很多人的QQ空间、朋友圈有很多评论的记录,通常模式是——我先评论你的“鸡毛蒜皮”,你再评论“我的评论”,我再评论“你评论我的‘评论’”——如此循环往复。

我惊叹于他们待在网上的时间之久,以及回复之及时。但我还是很能理解他们的。

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自习室并没有看书,而是用QQ、微信跟别人聊天?是因为社交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们“自的不是习,是寂寞”。

为什么很多学生宁愿在自习室用网络工具跟人聊天,也不愿意跟现实中的人交流?是因为现实人际沟通能力缺失。

为什么很多学生害怕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是因为在本质上,人是群居动物,社交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

我能深刻地理解现代人的交流障碍——他们在现实交际中呆若木鸡,但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却活跃非常;他们不认得住在对面的邻居,但喜欢QQ、微信上的好友;他们跟室友可能没话说,但跟陌生人扯起来很放得开。

后来,我发现一个定律:一个寝室室友关系的融洽度和寝室人的上网时间成反比!

以前,一个宿舍没有手机和电脑,网络也没有4G、5G,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会非常多,还会参加很多集体活动,这时,就有一种彼此关心、互相倾诉的氛围。但是,当寝室里的人都有手机和电脑时,大家就会各自抱着手机和电脑自娱自乐、各干各的,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了,距离也就拉远了,原来融洽的寝室逐渐变成了乌烟瘴气的“网吧”。

有人曾说,QQ、微信在利国利民的同时,也在废掉一些人。

有些人因为QQ、微信的存在,长期缺乏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产生了沟通障碍。在网络上“谈笑风生”的人,我在现实中约见他时,却发现他眼神游离、表情呆滞、词不达意、极不自然。而这种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下面提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一种软实力。

有些人因为QQ、微信的存在,只需要打字,而不需要说话,慢慢废掉了说话的能力。当我每次面试看到有人连自我介绍都说不清楚的时候,我很想问他:“请问你读大学时,是看书太多,还是上QQ、微信或者玩游戏太多?”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长期不讲话时,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退化。

有些人因为QQ、微信的存在,已经很少看书或者听课了。他们不是用QQ来传递信息,而是整日守着电脑用QQ聊着一堆没有价值的废话,甚至在斗图斗表情,消遣着空虚、无聊与寂寞。在寝室就用电脑登录QQ、微信聊天,走路或上课就用手机登录QQ、微信聊天,似乎不吊在QQ、微信上,他们就活不下去。

所以,我觉得,QQ已经废掉和正在废掉一些人。

网上有一段议论似乎有些道理:“整日待在QQ上聊天的,都是那些月薪不过三千的人,因为他们有大把无聊的时间,因为他们要散发穷困和憋屈的情绪,你见过有事干的人会整日在网上聊天吗?”

所以,我的结论是:大部分人死在床上,更多人死在网上,少部分人死在路上。